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研报虎)
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5年有望成为量产元年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飞速进步,机器人产业正在迅速渗透多个领域,市场空间稳步增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将达到230亿美元;中国市场也持续增长,2024年产量将突破55万台,同比增长29.53%。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从2023年的21.6亿美元增至2029年的2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7%。
海内外多领域大厂入局,机器人或成为AI重要落地方向
Figure AI、优必选、宇树科技等初创企业不断迭代产品,特斯拉、英伟达、OpenAI、小鹏、华为等跨界巨头积极布局,2024年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超64亿美元。多模态大模型赋予机器人环境理解和任务规划能力,推动其在工业制造、医疗护理、家庭服务和仓储物流等场景加速落地。未来5-10年,具身机器人有望从辅助角色到逐步承担危险、高强度任务,成为AI的重要终端,开启规模化应用时代。
上游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驱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
①电子皮肤通过柔性材料和先进传感技术,为机器人提供精确的触觉反馈,使其能够在执行精细操作时避免过度用力或损坏物品,提升了机器人的操作灵活性与安全性。代表厂商:汉威科技(机械联合覆盖)
②高算力模组通过集成多种计算单元(CPU、GPU、NPU等),为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复杂任务的实时执行和决策。通过算力/智能模组提供算力+通信能力,赋能机器人。代表厂商:广和通、移远通信、美格智能等。
③控制器作为机器人的“小脑”,赋能人形机器人运动规划、指令传递与数据处理,保证机器人运动的精准度。代表厂商:拓邦股份、和而泰
④操作系统的创新实现机器各部分模块的高效协同,确保了机器人的快速响应与任务执行的精确性。代表厂商:东土科技
⑤惯性导航技术,尤其是惯性测量单元(IMU)的应用,使得机器人能够在不依赖外部信号的情况下,实现精确的自主定位和运动控制。代表厂商:华测导航(计算机联合覆盖)
⑥军工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加快推动国防装备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无人机、无人平台、无人系统加速开发,无人化装备正成为国防装备体系重要组部分。代表厂商:海格通信
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国产化替代加速
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不断提升,国产化替代在AI机器人行业的各个环节加速推进。汉威科技旗下苏州能斯达的电子皮肤技术通过微纳传感器实现高精度的触觉感知,支持机器人在执行精细操作时提高灵活性和安全性;移远、创耀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的EtherCAT从站控制芯片和RISC-V架构,逐步替代进口产品,显著降低了系统成本;东土科技与26家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成立“工业操作系统联盟”,其鸿道工业操作系统采用100%自主可控的内核技术,具备强实时性和高可靠性。
投资建议:长期看好机器人产业链上游的高成长性,但需动态跟踪技术突破、成本曲线与竞争格局变化,建议积极关注具备全栈技术能力与产业链协同优势的龙头企业,如汉威科技(机械团队联合覆盖)、广和通、美格智能、拓邦股份(电子团队联合覆盖)、移远通信等。
风险提示:机器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机器人商业化落地进度滞后、下游景气程度走低、行业竞争加剧、政策与标准不确定性风险等。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100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100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