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企業家是遼寧振興發展的寶貴財富。日前,省委依法治省辦公室出台《關於加強法治建設護航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強化政策制度供給、推進法治誠信政府建設、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打造公正高效司法環境、優化公共法律服務等方面細化15項措施,扎實推進法治領域改革,持續推動法治環境改善,全力支持保障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政策給力,企業發展才有活力。為有效解決政策落實“最后一公裡”問題,我省不斷強化政策制度供給,明確要建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制度清單,開展政策實施情況專項法治督察。健全涉企政策效果評估制度,及時調整或清理相關政策措施。圍繞數字經濟、低空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完善投融資、市場准入、產權保護等方面制度,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同時,依法保障民營企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完善民營企業融資支持政策制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政府誠信是營商環境“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拖欠企業賬款是政務失信的重點問題,導致一些民營企業運營受阻、信譽受損。為此,我省部署開展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專項清理,常態化推進行政機關履行法院生效裁判工作。加強人大、政協對政府部門的監督,鼓勵媒體、公眾對政府部門執法行為進行監督,促進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和懲戒制度,加大對政務違約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全力打造“言必信”“行必果”的誠信政府。
規范涉企執法,讓民營企業家擁有穩穩的安全感。針對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及違規異地執法等突出問題,我省將進一步規范涉企行政執法行為,開展集中整治,讓民營企業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對同一民營企業推行合並檢查或聯合檢查,將信用等級高、涉及多部門檢查的企業或新產業新業態中的重點企業,納入“綜合查一次”企業清單並實施動態管理。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執法,創新遠程監管、移動監管等非現場方式,既留足企業發展空間,又防止失管漏管,實現執法力度與溫度有機融合。
民營企業最期盼的是平等法律保護。為打造“公正”與“效率”並行的司法環境,讓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有保障,我省出台規范涉產權強制性措施,避免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深化涉企案件生產經營影響評估制度,依法審慎靈活作出有效防范和處置,有效降低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提高涉企案件審判質效,健全涉企案件聯動處置機制,深入推進交叉執行工作。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加大對民營中小微企業原始創新保護力度。
提供高水平法治服務,提升企業法治意識,對於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以更大力度優化公共法律服務,我省提出加快整合律師、公証、司法鑒定、仲裁等資源,優化升級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台”,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法律咨詢、合同審查、風險防控等全方位服務,並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全面推進“智慧法治”建設,切實以法治之力護航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