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涞水:沃野“耕”新 无人农机“慧”就丰收图景

    10月22日,在河北省涞水县义安镇下庄村的麦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拖拉机正自主行进、精准播种。这正是涞水县立龙小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最新投用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也是该县引进的首台无人驾驶拖拉机。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土地被整齐翻整,冬小麦播种行距均匀、深浅一致,展现出智慧农机的高效、精准优势。

    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播种(尹默 摄)

    “我们只需要提前在系统中导入田间地图,选取点位打点,北斗导航系统就能实现厘米级定位,确保拖拉机沿规划路径精准作业,可完成自动调头、自动耕地、自动播种,无需人工现场干预。”合作社负责人张立龙介绍,拖拉机搭载的监控设备还能实时回传耕深、面积、油耗等数据至智慧农场管理平台,让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远程掌握作业进度与质量。

    作为涞水县农业重镇,义安镇耕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4.18万亩。该镇长期以来依靠传统农机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有限,播种精度也难以保障,农忙时节常因人力影响生产进度。如今,随着无人驾驶拖拉机的引入,这一局面正悄然改变。

    无人机正在撒施肥料(尹默 摄)

    “无人拖拉机不仅解放了人力,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张立龙说,通过智能化作业,小麦、玉米亩均增产达15%,同时每亩每年可节约人工与肥料成本约15元、燃油成本约24元。

    除了无人驾驶拖拉机,智慧农场的图景在下庄村的田间地头正不断延展。不远处,一架无人机正低空飞过麦田,均匀撒施肥料;而在更广阔的示范区里,无人收割机等智能装备也将陆续投入使用,共同构建起从播种、管理到收获的全流程数字化作业体系。

    无人驾驶拖拉机正在耕地(尹默 摄)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涞水县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涞水县聚焦智慧农场应用场景,重点推进智能农机信息化升级改造、智慧农场管理系统建设等工作。除无人驾驶拖拉机外,智能无人机、智能收割机等装备正逐步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实现作业全程智能化。截至目前,涞水县已建成2000余亩智慧农场核心示范区,并计划利用智慧农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10000亩耕地,通过科技赋能解决农业生产“用工难、效率低、成本高”等痛点。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人开车”到“车开车”,涞水正以智慧农业为笔,在田野上描绘出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新画卷。随着更多智能装备走进田间,这片“会思考的土地”不仅孕育着更优质的粮食,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来源:涞水县委宣传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