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远是韩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东国儒宗”。
一千一百多年前,十二岁的新罗少年崔致远乘商船离开故乡庆州,渡海赴大唐求学。他立志“人百之,己千之”,历经艰辛苦读,十八岁便中宾贡进士。此后,他在扬州任职四年多。崔致远将扬州任职时期撰写的文集编纂成《桂苑笔耕集》。这部著作对朝鲜半岛的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如今,在崔致远故乡庆州的“韩中友好林”公园内,崔致远的铜像静静伫立。中文、韩文、英文三种文字的碑文讲述这位新罗学者远赴大唐、学成归国、光耀新罗的传奇人生。
10月17日,市民在韩国庆州的“韩中友好林”公园里的崔致远铜像前观看崔致远生平介绍。
10月17日,市民在韩国庆州的“韩中友好林”公园里的尚友亭休息。
每年4月,庆州崔氏后人会在庆州的上书庄举行崔致远的祭享活动。相传这里是崔致远学成归国后研学立志之地。绿荫掩映的上书庄,是庆州颇具人文气息的历史遗迹。
这是10月16日拍摄的韩国庆州的“上书庄”,门梁上挂着横幅,感谢来参加崔致远祭享活动的崔氏后人。
10月16日,游客在韩国庆州的“上书庄”前欣赏崔致远的代表作《泛海》。
10月16日,市民在韩国庆州的“上书庄”参观。
庆州
这座曾是新罗王国都城的韩国文化名城
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成为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举办地
10月17日,游客在韩国庆州的良洞古村参观。
9月20日拍摄的韩国庆州地标景点“月精桥”(无人机照片)。
9月21日,游客在韩国庆州的历史古迹瞻星台附近游览(无人机照片)。
9月21日拍摄的韩国庆州的大陵苑景区一带(无人机照片)。
庆州,是崔致远的故乡
扬州,则是他人生中闪耀的舞台
两座城市因崔致远结缘
千年之后
这段跨越国界的文化佳话在两座古都间延续
自2000年前后,扬州与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为代表的韩国各界友好人士持续开展交流合作。
此后的每年10月15日,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的代表团几乎都会来到扬州举行祭祀活动。扬州市政府将这一天定为“中韩友好交流日”。2007年10月,扬州崔致远纪念馆建成开放。2008年,庆州和扬州结为友好城市,两城在文化、旅游、青少年、学术等领域交流密切。
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扬州崔致远纪念馆(无人机照片)。
10月15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的代表团在扬州崔致远纪念馆内参观。
10月15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的代表团成员在扬州崔致远纪念馆参观中韩建交十五周年纪念碑。
10月15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代表团来到扬州崔致远纪念馆举行祭享活动。
10月15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代表团来到扬州崔致远纪念馆举行祭享活动,代表团成员们在崔致远雕塑前合影留念。
如今的扬州
以运河文化、园林艺术和精致生活闻名
古韵与活力并存
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江苏省扬州市文昌阁(无人机照片)。
10月11日,游客在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参观。
10月11日,游客在扬州个园休闲游玩。
10月11日,游客在扬州个园休闲游玩。
10月11日拍摄的扬州瘦西湖景区(无人机照片)。
如今,这两座中韩千年古城
以文化为帆、以友谊为桥
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再次相遇
继续书写跨越千年的中韩情缘
————镜头对话————
————编者按————
镜头连接时空,影像对话世界。“镜头连中外”以镜头为媒,影像为记,透过摄影记者的视野沟通中国与世界,呈现多彩的文明交流画卷。
摄影:姚琪琳 李博
制作:伍婧丹 孙瑞博 于洋 戚晓毅 林煜
新华社摄影部 亚太总分社 江苏分社 联合制作
<!--enpproperty 320677262025-10-29 20:20:49:798
崔致远是韩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东国儒宗”。一千一百多年前,十二岁的新罗少年崔致远乘商船离开故乡庆州,渡海赴大唐求学。他立志“人百之,己千之”,历经艰辛苦读,十八岁便中宾贡进士。此后,他在扬州任职四年多。崔致远将扬州任职时期撰写的文集编纂成《桂苑笔耕集》。这部著作对朝鲜半岛的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如今,在崔致远故乡庆州的“韩中友好林”公园内,崔致远的铜像静静伫立。中文、韩文、英文三种文字的碑文讲述这位新罗学者远赴大唐、学成归国、光耀新罗的传奇人生。10月17日,市民在韩国庆州的“韩中友好林”公园里的崔致远铜像前观看崔致远生平介绍。10月17日,市民在韩国庆州的“韩中友好林”公园里的尚友亭休息。每年4月,庆州崔氏后人会在庆州的上书庄举行崔致远的祭享活动。相传这里是崔致远学成归国后研学立志之地。绿荫掩映的上书庄,是庆州颇具人文气息的历史遗迹。这是10月16日拍摄的韩国庆州的“上书庄”,门梁上挂着横幅,感谢来参加崔致远祭享活动的崔氏后人。10月16日,游客在韩国庆州的“上书庄”前欣赏崔致远的代表作《泛海》。10月16日,市民在韩国庆州的“上书庄”参观。庆州这座曾是新罗王国都城的韩国文化名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成为今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举办地10月17日,游客在韩国庆州的良洞古村参观。9月20日拍摄的韩国庆州地标景点“月精桥”(无人机照片)。9月21日,游客在韩国庆州的历史古迹瞻星台附近游览(无人机照片)。9月21日拍摄的韩国庆州的大陵苑景区一带(无人机照片)。庆州,是崔致远的故乡扬州,则是他人生中闪耀的舞台两座城市因崔致远结缘千年之后这段跨越国界的文化佳话在两座古都间延续自2000年前后,扬州与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为代表的韩国各界友好人士持续开展交流合作。此后的每年10月15日,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的代表团几乎都会来到扬州举行祭祀活动。扬州市政府将这一天定为“中韩友好交流日”。2007年10月,扬州崔致远纪念馆建成开放。2008年,庆州和扬州结为友好城市,两城在文化、旅游、青少年、学术等领域交流密切。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扬州崔致远纪念馆(无人机照片)。10月15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的代表团在扬州崔致远纪念馆内参观。10月15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的代表团成员在扬州崔致远纪念馆参观中韩建交十五周年纪念碑。10月15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代表团来到扬州崔致远纪念馆举行祭享活动。10月15日,韩国庆州崔氏中央宗亲会组织代表团来到扬州崔致远纪念馆举行祭享活动,代表团成员们在崔致远雕塑前合影留念。如今的扬州以运河文化、园林艺术和精致生活闻名古韵与活力并存这是10月11日拍摄的江苏省扬州市文昌阁(无人机照片)。10月11日,游客在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参观。10月11日,游客在扬州个园休闲游玩。10月11日,游客在扬州个园休闲游玩。10月11日拍摄的扬州瘦西湖景区(无人机照片)。如今,这两座中韩千年古城以文化为帆、以友谊为桥在新时代的潮流中再次相遇继续书写跨越千年的中韩情缘————镜头对话————————编者按————镜头连接时空,影像对话世界。“镜头连中外”以镜头为媒,影像为记,透过摄影记者的视野沟通中国与世界,呈现多彩的文明交流画卷。摄影:姚琪琳 李博制作:伍婧丹 孙瑞博 于洋 戚晓毅 林煜新华社摄影部 亚太总分社 江苏分社 联合制作
OCR:镜头连中外·第101辑 文心致远 延续中韩古城千年特缘 世界故事工作室
OCR:孤雲崔致遠
OCR:亭友尚
OCR: ()
OCR:泛海 孤雲崔致连 排席浮洽海 长风篱里通 善 来槎思澳使 兼憶泰童 品 明 日月無何外 胡斗 乾坤太極中 蓬莱看尺 吾且访仙翁4些
OCR:莊营上 smae
OCR:8910373
OCR:#民品品品
OCR::
OCR:营国小学金名 116
OCR:中韩建交十五周年纪念碑 福
OCR:生架 州雀氏中央宗新會 925 文昌侯崔致遠
OCR: 新尔美医疗美容医
OCR:不 福 2
OCR:金 2 福 2 福 ? 首
OCR:庆州是韩国的一座小城,与中国渊源颇深,延续千年。 唐代“留学生”崔致远,曾跨越风浪,从庆州赴长安求学, 又在扬州留下文名,串起了两座古城千年的缘分,成就 中韩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中韩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期待今后,中韩 两国在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更宽广天地中,续写跨越千年 姚琪琳 的友谊新章。 新华社首尔分社记者
OCR:来扬州采访过多次,崔致远纪念馆还是第一次来.站 在纪念馆前,犹如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这位渡海求 学的少年,在中国期间不仅留下传世之作《桂苑笔耕集》, 更将中华文化的种子带回庆州。扬州与庆州,两座古城因 这位文人而结缘。 崔致远像一条文化纽带,串联起两座城市的文脉。 李博 如今,扬州与庆州在文旅、教育等领域都有合作,续写着 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 新时代的友谊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