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湖南待产的崔女士,这些天只能通过手机照片凝视母亲的面容。她的母亲——在陕西旬邑县山体坍塌事故中失联的李某某,至今音讯全无。
10 月 24 日,陕西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53 岁农妇李某某在玉米地劳作时遭遇山体坍塌被埋。截至 10 月 31 日搜救已持续 7 天仍无踪迹,最新消息其子女已发讣告,11 月 5 日举行追悼会,目前,官方尚未发布找到其人的正式通报。这场早有预兆的悲剧,撕开了资源开发与民生安全的深层矛盾。
▲抖音主页截图
01
一场早有伏笔的坍塌
10 月 24 日清晨 7 点 40 分,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的李某某像往常一样,背著镰刀、骑着三轮车去地里收玉米。临出发前,她还叮嘱残疾的丈夫崔某安:” 周五了,带孩子在镇上住,路远不安全。” 没人想到,这句寻常叮嘱会成为永别。
上午 10 时许,防汛巡查的村干部在玉米地旁的道路上发现了李某某的三轮车,却不见人影,电话也无法接通 —— 不远处的山体已轰然坍塌,形成百米长、数十米高的扇形堆积区,李某某被埋在深约 120 米的沟壑黄土下。
▲央视新闻客户端
事发后,应急、消防、公安等多部门救援人员赶赴现场,但难题接踵而至:垮塌区域为黄土残塬沟壑区,坡度达 50-70 度,地质松散易二次滑坡,大型器械无法进场,只能靠铁锹徒手挖掘,辅以无人机、搜救犬和雷达探测。截至 10 月 31 日,7 天过去,仍未找到李某某的踪迹。” 黄金救援期早过了,现在只求能找回母亲的遗体。” 儿子崔某某在坍塌现场长跪不起,泪水砸在裸露的黄土上。
这场坍塌并非毫无预兆。村民们回忆,早在 2023 年播种玉米时,地里就出现了深不见底的裂缝,有的能塞进半个人。村民向村委会反映后,清塬煤矿仅在 2024 年给过一次赔偿 —— 每亩 1500 元,直接打在土地直补卡上,之后便再无下文。李某某失联前的视频里,她还在用铁锨往裂缝里填黄土:” 家里四亩玉米,每年能挣七八千,是全家的生计,不能撂荒。” 旬邑县政府 10 月 28 日的通报,终于揭开了悲剧的诱因:事发区域位于清塬煤矿采矿区,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形变,让塬面早已布满裂缝;而 9 月以来,当地出现 39 个降水日,累计降水量 431.5 毫米,是常年同期的 2.86 倍 —— 雨水顺着裂缝渗入深层,最终触发了这场毁灭性的坍塌。
▲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讽刺的是,就在搜救人员徒手挖掘的同时,清塬煤矿的大门外,拉煤的大货车依旧排着长队。企查查信息显示,这家 1986 年筹建的集体所有制煤矿,2025 年麻烦不断:7 月因传感器故障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罚款 3 万,8 月因原煤露天堆放污染环境被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罚款 5 万,还新增 6 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 236.21 万)和 7 月的欠税公告(涉及资源税、增值税等近 275 万元)。但即便如此,煤矿的生产从未中断。
▲信用中国(陕西)截图
▲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爱企查截图
02
陕西矿地矛盾的相似镜鉴
旬邑的悲剧并非个例,在煤炭资源富集的三秦大地上,矿采活动与民生安全的冲突早已留下诸多印记。
2023 年公布的神木市典型案例中,某合作社的养殖场因附近煤矿开采成为采空塌陷区,地面建筑损毁殆尽,养殖业务全面停滞。尽管镇政府曾组织矿方与农户协商补偿方案,煤矿也委托机构完成损失评估,但赔偿款始终未兑现。最终法院判决煤矿赔付农户各项损失共计 2649 万余元,才为这场持续数年的纠纷画上句号。该案法官指出,煤炭企业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生态修复与民生保障,导致矿农矛盾日益激化。
▲神木法院官方公众号
类似的地质隐患在旬邑当地早有苗头。清塬镇马来腰村村民崔某长透露,他家玉米地的裂缝问题去年就已上报,直到 2025 年 9 月才拿到赔偿款,三家农户共计获赔 2.6 万余元。” 裂缝填了又裂,庄稼不能不种,毕竟这是全家的生计。” 这种无奈道出了黄土塬上农户的共同困境 —— 在资源开发与基本生存的夹缝中,他们往往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03
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之道
旬邑塬上的裂缝,不仅刻在土地上,更刻在百姓心里。当煤炭从地下被挖出,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如何不让民生安全与生态环境一同 ” 塌陷 “?答案,藏在责任的落实与机制的完善里。
▲ AI 生成
(一)企业需守住 ” 安全红线 “,而非只算 ” 经济账 “
清塬煤矿的案例证明,靠罚款和一次性赔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煤炭企业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地质监测机制,对采矿区及周边土地、房屋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裂缝、塌陷前兆及时预警,禁止村民进入危险区域;另一方面,落实 ” 边开采边修复 “,按开采量提取专项修复资金,用于填补裂缝、治理采空区,而不是用少量赔偿 ” 打发 ” 村民。此外,企业还需完善风险告知制度,让村民清楚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而非等到事故发生才被动应对。
(二)监管要织密 ” 闭环网 “,而非 ” 以罚代管 “
旬邑县自然资源局早已知晓清塬镇的土地裂缝问题,却仅出具测量报告,未推动整改;镇政府接到村民反馈后,也未采取防控措施—— 监管的 ” 缺位 “,让小隐患酿成了大事故。未来,监管部门需建立 ” 发现 – 评估 – 整改 – 复查 ” 的闭环机制:对采矿企业定期排查,发现违规立即停产整改,而非只罚款不叫停;对村民反映的地质异常,24 小时内响应,一周内给出处置方案;同时,公开监管信息,接受村民监督,避免 ” 暗箱操作 “。
黄土塬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百姓的生计与希望;每一座煤矿的开采,都应兼顾发展与安全。只有守住了安全底线,发展才有意义;只有保障了民生福祉,经济增长才有温度。愿未来的黄土塬,再无坍塌的恐惧,只剩丰收的安心。
来源 / 长安巷陌
远在湖南待产的崔女士,这些天只能通过手机照片凝视母亲的面容。她的母亲——在陕西旬邑县山体坍塌事故中失联的李某某,至今音讯全无。
10 月 24 日,陕西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53 岁农妇李某某在玉米地劳作时遭遇山体坍塌被埋。截至 10 月 31 日搜救已持续 7 天仍无踪迹,最新消息其子女已发讣告,11 月 5 日举行追悼会,目前,官方尚未发布找到其人的正式通报。这场早有预兆的悲剧,撕开了资源开发与民生安全的深层矛盾。
▲抖音主页截图
01
一场早有伏笔的坍塌
10 月 24 日清晨 7 点 40 分,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的李某某像往常一样,背著镰刀、骑着三轮车去地里收玉米。临出发前,她还叮嘱残疾的丈夫崔某安:” 周五了,带孩子在镇上住,路远不安全。” 没人想到,这句寻常叮嘱会成为永别。
上午 10 时许,防汛巡查的村干部在玉米地旁的道路上发现了李某某的三轮车,却不见人影,电话也无法接通 —— 不远处的山体已轰然坍塌,形成百米长、数十米高的扇形堆积区,李某某被埋在深约 120 米的沟壑黄土下。
▲央视新闻客户端
事发后,应急、消防、公安等多部门救援人员赶赴现场,但难题接踵而至:垮塌区域为黄土残塬沟壑区,坡度达 50-70 度,地质松散易二次滑坡,大型器械无法进场,只能靠铁锹徒手挖掘,辅以无人机、搜救犬和雷达探测。截至 10 月 31 日,7 天过去,仍未找到李某某的踪迹。” 黄金救援期早过了,现在只求能找回母亲的遗体。” 儿子崔某某在坍塌现场长跪不起,泪水砸在裸露的黄土上。
这场坍塌并非毫无预兆。村民们回忆,早在 2023 年播种玉米时,地里就出现了深不见底的裂缝,有的能塞进半个人。村民向村委会反映后,清塬煤矿仅在 2024 年给过一次赔偿 —— 每亩 1500 元,直接打在土地直补卡上,之后便再无下文。李某某失联前的视频里,她还在用铁锨往裂缝里填黄土:” 家里四亩玉米,每年能挣七八千,是全家的生计,不能撂荒。” 旬邑县政府 10 月 28 日的通报,终于揭开了悲剧的诱因:事发区域位于清塬煤矿采矿区,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形变,让塬面早已布满裂缝;而 9 月以来,当地出现 39 个降水日,累计降水量 431.5 毫米,是常年同期的 2.86 倍 —— 雨水顺着裂缝渗入深层,最终触发了这场毁灭性的坍塌。
▲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讽刺的是,就在搜救人员徒手挖掘的同时,清塬煤矿的大门外,拉煤的大货车依旧排着长队。企查查信息显示,这家 1986 年筹建的集体所有制煤矿,2025 年麻烦不断:7 月因传感器故障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罚款 3 万,8 月因原煤露天堆放污染环境被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罚款 5 万,还新增 6 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 236.21 万)和 7 月的欠税公告(涉及资源税、增值税等近 275 万元)。但即便如此,煤矿的生产从未中断。
▲信用中国(陕西)截图
▲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
▲爱企查截图
02
陕西矿地矛盾的相似镜鉴
旬邑的悲剧并非个例,在煤炭资源富集的三秦大地上,矿采活动与民生安全的冲突早已留下诸多印记。
2023 年公布的神木市典型案例中,某合作社的养殖场因附近煤矿开采成为采空塌陷区,地面建筑损毁殆尽,养殖业务全面停滞。尽管镇政府曾组织矿方与农户协商补偿方案,煤矿也委托机构完成损失评估,但赔偿款始终未兑现。最终法院判决煤矿赔付农户各项损失共计 2649 万余元,才为这场持续数年的纠纷画上句号。该案法官指出,煤炭企业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生态修复与民生保障,导致矿农矛盾日益激化。
▲神木法院官方公众号
类似的地质隐患在旬邑当地早有苗头。清塬镇马来腰村村民崔某长透露,他家玉米地的裂缝问题去年就已上报,直到 2025 年 9 月才拿到赔偿款,三家农户共计获赔 2.6 万余元。” 裂缝填了又裂,庄稼不能不种,毕竟这是全家的生计。” 这种无奈道出了黄土塬上农户的共同困境 —— 在资源开发与基本生存的夹缝中,他们往往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03
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之道
旬邑塬上的裂缝,不仅刻在土地上,更刻在百姓心里。当煤炭从地下被挖出,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如何不让民生安全与生态环境一同 ” 塌陷 “?答案,藏在责任的落实与机制的完善里。
▲ AI 生成
(一)企业需守住 ” 安全红线 “,而非只算 ” 经济账 “
清塬煤矿的案例证明,靠罚款和一次性赔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煤炭企业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地质监测机制,对采矿区及周边土地、房屋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裂缝、塌陷前兆及时预警,禁止村民进入危险区域;另一方面,落实 ” 边开采边修复 “,按开采量提取专项修复资金,用于填补裂缝、治理采空区,而不是用少量赔偿 ” 打发 ” 村民。此外,企业还需完善风险告知制度,让村民清楚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而非等到事故发生才被动应对。
(二)监管要织密 ” 闭环网 “,而非 ” 以罚代管 “
旬邑县自然资源局早已知晓清塬镇的土地裂缝问题,却仅出具测量报告,未推动整改;镇政府接到村民反馈后,也未采取防控措施—— 监管的 ” 缺位 “,让小隐患酿成了大事故。未来,监管部门需建立 ” 发现 – 评估 – 整改 – 复查 ” 的闭环机制:对采矿企业定期排查,发现违规立即停产整改,而非只罚款不叫停;对村民反映的地质异常,24 小时内响应,一周内给出处置方案;同时,公开监管信息,接受村民监督,避免 ” 暗箱操作 “。
黄土塬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百姓的生计与希望;每一座煤矿的开采,都应兼顾发展与安全。只有守住了安全底线,发展才有意义;只有保障了民生福祉,经济增长才有温度。愿未来的黄土塬,再无坍塌的恐惧,只剩丰收的安心。
来源 / 长安巷陌
远在湖南待产的崔女士,这些天只能通过手机照片凝视母亲的面容。她的母亲——在陕西旬邑县山体坍塌事故中失联的李某某,至今音讯全无。10 月 24 日,陕西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53 岁农妇李某某在玉米地劳作时遭遇山体坍塌被埋。截至 10 月 31 日搜救已持续 7 天仍无踪迹,最新消息其子女已发讣告,11 月 5 日举行追悼会,目前,官方尚未发布找到其人的正式通报。这场早有预兆的悲剧,撕开了资源开发与民生安全的深层矛盾。▲抖音主页截图 01 一场早有伏笔的坍塌10 月 24 日清晨 7 点 40 分,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的李某某像往常一样,背著镰刀、骑着三轮车去地里收玉米。临出发前,她还叮嘱残疾的丈夫崔某安:” 周五了,带孩子在镇上住,路远不安全。” 没人想到,这句寻常叮嘱会成为永别。上午 10 时许,防汛巡查的村干部在玉米地旁的道路上发现了李某某的三轮车,却不见人影,电话也无法接通 —— 不远处的山体已轰然坍塌,形成百米长、数十米高的扇形堆积区,李某某被埋在深约 120 米的沟壑黄土下。▲央视新闻客户端事发后,应急、消防、公安等多部门救援人员赶赴现场,但难题接踵而至:垮塌区域为黄土残塬沟壑区,坡度达 50-70 度,地质松散易二次滑坡,大型器械无法进场,只能靠铁锹徒手挖掘,辅以无人机、搜救犬和雷达探测。截至 10 月 31 日,7 天过去,仍未找到李某某的踪迹。” 黄金救援期早过了,现在只求能找回母亲的遗体。” 儿子崔某某在坍塌现场长跪不起,泪水砸在裸露的黄土上。这场坍塌并非毫无预兆。村民们回忆,早在 2023 年播种玉米时,地里就出现了深不见底的裂缝,有的能塞进半个人。村民向村委会反映后,清塬煤矿仅在 2024 年给过一次赔偿 —— 每亩 1500 元,直接打在土地直补卡上,之后便再无下文。李某某失联前的视频里,她还在用铁锨往裂缝里填黄土:” 家里四亩玉米,每年能挣七八千,是全家的生计,不能撂荒。” 旬邑县政府 10 月 28 日的通报,终于揭开了悲剧的诱因:事发区域位于清塬煤矿采矿区,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形变,让塬面早已布满裂缝;而 9 月以来,当地出现 39 个降水日,累计降水量 431.5 毫米,是常年同期的 2.86 倍 —— 雨水顺着裂缝渗入深层,最终触发了这场毁灭性的坍塌。▲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讽刺的是,就在搜救人员徒手挖掘的同时,清塬煤矿的大门外,拉煤的大货车依旧排着长队。企查查信息显示,这家 1986 年筹建的集体所有制煤矿,2025 年麻烦不断:7 月因传感器故障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罚款 3 万,8 月因原煤露天堆放污染环境被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罚款 5 万,还新增 6 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 236.21 万)和 7 月的欠税公告(涉及资源税、增值税等近 275 万元)。但即便如此,煤矿的生产从未中断。▲信用中国(陕西)截图▲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爱企查截图 02 陕西矿地矛盾的相似镜鉴旬邑的悲剧并非个例,在煤炭资源富集的三秦大地上,矿采活动与民生安全的冲突早已留下诸多印记。2023 年公布的神木市典型案例中,某合作社的养殖场因附近煤矿开采成为采空塌陷区,地面建筑损毁殆尽,养殖业务全面停滞。尽管镇政府曾组织矿方与农户协商补偿方案,煤矿也委托机构完成损失评估,但赔偿款始终未兑现。最终法院判决煤矿赔付农户各项损失共计 2649 万余元,才为这场持续数年的纠纷画上句号。该案法官指出,煤炭企业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生态修复与民生保障,导致矿农矛盾日益激化。▲神木法院官方公众号类似的地质隐患在旬邑当地早有苗头。清塬镇马来腰村村民崔某长透露,他家玉米地的裂缝问题去年就已上报,直到 2025 年 9 月才拿到赔偿款,三家农户共计获赔 2.6 万余元。” 裂缝填了又裂,庄稼不能不种,毕竟这是全家的生计。” 这种无奈道出了黄土塬上农户的共同困境 —— 在资源开发与基本生存的夹缝中,他们往往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03 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之道旬邑塬上的裂缝,不仅刻在土地上,更刻在百姓心里。当煤炭从地下被挖出,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如何不让民生安全与生态环境一同 ” 塌陷 “?答案,藏在责任的落实与机制的完善里。▲ AI 生成(一)企业需守住 ” 安全红线 “,而非只算 ” 经济账 “清塬煤矿的案例证明,靠罚款和一次性赔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煤炭企业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地质监测机制,对采矿区及周边土地、房屋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裂缝、塌陷前兆及时预警,禁止村民进入危险区域;另一方面,落实 ” 边开采边修复 “,按开采量提取专项修复资金,用于填补裂缝、治理采空区,而不是用少量赔偿 ” 打发 ” 村民。此外,企业还需完善风险告知制度,让村民清楚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而非等到事故发生才被动应对。(二)监管要织密 ” 闭环网 “,而非 ” 以罚代管 “旬邑县自然资源局早已知晓清塬镇的土地裂缝问题,却仅出具测量报告,未推动整改;镇政府接到村民反馈后,也未采取防控措施—— 监管的 ” 缺位 “,让小隐患酿成了大事故。未来,监管部门需建立 ” 发现 – 评估 – 整改 – 复查 ” 的闭环机制:对采矿企业定期排查,发现违规立即停产整改,而非只罚款不叫停;对村民反映的地质异常,24 小时内响应,一周内给出处置方案;同时,公开监管信息,接受村民监督,避免 ” 暗箱操作 “。黄土塬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百姓的生计与希望;每一座煤矿的开采,都应兼顾发展与安全。只有守住了安全底线,发展才有意义;只有保障了民生福祉,经济增长才有温度。愿未来的黄土塬,再无坍塌的恐惧,只剩丰收的安心。来源 / 长安巷陌
远在湖南待产的崔女士,这些天只能通过手机照片凝视母亲的面容。她的母亲——在陕西旬邑县山体坍塌事故中失联的李某某,至今音讯全无。10 月 24 日,陕西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53 岁农妇李某某在玉米地劳作时遭遇山体坍塌被埋。截至 10 月 31 日搜救已持续 7 天仍无踪迹,最新消息其子女已发讣告,11 月 5 日举行追悼会,目前,官方尚未发布找到其人的正式通报。这场早有预兆的悲剧,撕开了资源开发与民生安全的深层矛盾。▲抖音主页截图 01 一场早有伏笔的坍塌10 月 24 日清晨 7 点 40 分,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的李某某像往常一样,背著镰刀、骑着三轮车去地里收玉米。临出发前,她还叮嘱残疾的丈夫崔某安:” 周五了,带孩子在镇上住,路远不安全。” 没人想到,这句寻常叮嘱会成为永别。上午 10 时许,防汛巡查的村干部在玉米地旁的道路上发现了李某某的三轮车,却不见人影,电话也无法接通 —— 不远处的山体已轰然坍塌,形成百米长、数十米高的扇形堆积区,李某某被埋在深约 120 米的沟壑黄土下。▲央视新闻客户端事发后,应急、消防、公安等多部门救援人员赶赴现场,但难题接踵而至:垮塌区域为黄土残塬沟壑区,坡度达 50-70 度,地质松散易二次滑坡,大型器械无法进场,只能靠铁锹徒手挖掘,辅以无人机、搜救犬和雷达探测。截至 10 月 31 日,7 天过去,仍未找到李某某的踪迹。” 黄金救援期早过了,现在只求能找回母亲的遗体。” 儿子崔某某在坍塌现场长跪不起,泪水砸在裸露的黄土上。这场坍塌并非毫无预兆。村民们回忆,早在 2023 年播种玉米时,地里就出现了深不见底的裂缝,有的能塞进半个人。村民向村委会反映后,清塬煤矿仅在 2024 年给过一次赔偿 —— 每亩 1500 元,直接打在土地直补卡上,之后便再无下文。李某某失联前的视频里,她还在用铁锨往裂缝里填黄土:” 家里四亩玉米,每年能挣七八千,是全家的生计,不能撂荒。” 旬邑县政府 10 月 28 日的通报,终于揭开了悲剧的诱因:事发区域位于清塬煤矿采矿区,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形变,让塬面早已布满裂缝;而 9 月以来,当地出现 39 个降水日,累计降水量 431.5 毫米,是常年同期的 2.86 倍 —— 雨水顺着裂缝渗入深层,最终触发了这场毁灭性的坍塌。▲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讽刺的是,就在搜救人员徒手挖掘的同时,清塬煤矿的大门外,拉煤的大货车依旧排着长队。企查查信息显示,这家 1986 年筹建的集体所有制煤矿,2025 年麻烦不断:7 月因传感器故障被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罚款 3 万,8 月因原煤露天堆放污染环境被咸阳市生态环境局罚款 5 万,还新增 6 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 236.21 万)和 7 月的欠税公告(涉及资源税、增值税等近 275 万元)。但即便如此,煤矿的生产从未中断。▲信用中国(陕西)截图▲旬邑县人民政府官网截图▲爱企查截图 02 陕西矿地矛盾的相似镜鉴旬邑的悲剧并非个例,在煤炭资源富集的三秦大地上,矿采活动与民生安全的冲突早已留下诸多印记。2023 年公布的神木市典型案例中,某合作社的养殖场因附近煤矿开采成为采空塌陷区,地面建筑损毁殆尽,养殖业务全面停滞。尽管镇政府曾组织矿方与农户协商补偿方案,煤矿也委托机构完成损失评估,但赔偿款始终未兑现。最终法院判决煤矿赔付农户各项损失共计 2649 万余元,才为这场持续数年的纠纷画上句号。该案法官指出,煤炭企业在拉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生态修复与民生保障,导致矿农矛盾日益激化。▲神木法院官方公众号类似的地质隐患在旬邑当地早有苗头。清塬镇马来腰村村民崔某长透露,他家玉米地的裂缝问题去年就已上报,直到 2025 年 9 月才拿到赔偿款,三家农户共计获赔 2.6 万余元。” 裂缝填了又裂,庄稼不能不种,毕竟这是全家的生计。” 这种无奈道出了黄土塬上农户的共同困境 —— 在资源开发与基本生存的夹缝中,他们往往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03 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之道旬邑塬上的裂缝,不仅刻在土地上,更刻在百姓心里。当煤炭从地下被挖出,带动地方经济的同时,如何不让民生安全与生态环境一同 ” 塌陷 “?答案,藏在责任的落实与机制的完善里。▲ AI 生成(一)企业需守住 ” 安全红线 “,而非只算 ” 经济账 “清塬煤矿的案例证明,靠罚款和一次性赔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煤炭企业必须承担起主体责任:一方面,建立常态化地质监测机制,对采矿区及周边土地、房屋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裂缝、塌陷前兆及时预警,禁止村民进入危险区域;另一方面,落实 ” 边开采边修复 “,按开采量提取专项修复资金,用于填补裂缝、治理采空区,而不是用少量赔偿 ” 打发 ” 村民。此外,企业还需完善风险告知制度,让村民清楚了解身边的安全隐患,而非等到事故发生才被动应对。(二)监管要织密 ” 闭环网 “,而非 ” 以罚代管 “旬邑县自然资源局早已知晓清塬镇的土地裂缝问题,却仅出具测量报告,未推动整改;镇政府接到村民反馈后,也未采取防控措施—— 监管的 ” 缺位 “,让小隐患酿成了大事故。未来,监管部门需建立 ” 发现 – 评估 – 整改 – 复查 ” 的闭环机制:对采矿企业定期排查,发现违规立即停产整改,而非只罚款不叫停;对村民反映的地质异常,24 小时内响应,一周内给出处置方案;同时,公开监管信息,接受村民监督,避免 ” 暗箱操作 “。黄土塬上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百姓的生计与希望;每一座煤矿的开采,都应兼顾发展与安全。只有守住了安全底线,发展才有意义;只有保障了民生福祉,经济增长才有温度。愿未来的黄土塬,再无坍塌的恐惧,只剩丰收的安心。来源 / 长安巷陌
OCR:讣告 各位亲朋好友: 家母李白娥,因意外伤亡,于2025年10月24日 10时离开人世,享年53岁。 家母一生简要生平事迹 (:为人忠厚善良,勤劳朴实,工作兢兢业业 对家庭尽职尽责,慈祥善良朴实,深受亲友尊 敬)。她的离去,使我们深感悲痛,也让我失去 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属实遗憾! 为表达对家父母的深切悼念,兹定于2025年11 月5日(阴历9月16日)(星期三)追悼会,在 家里/举行告别仪式,6日早上8点出殡。承蒙众 亲友送家母最后一程,吾悲痛之余深受感激! A人人 谨此讣告。 孝子:崔鹏鹏 孝女:崔亚娟 …泣告 昨天20:52
OCR:陕西旬邑黄土沟整发生垮塌一人失联 央视新闻署户铺|2025-10-2816:07:02浏览量6437 总台记者今天从陕西省旬邑县人民政府了解到,10月24日10时许,旬邑县清塬镇马 来腰村谈家城组塬边邻沟处发生垮塌,一名正在由间捡拾玉米的村民季某某(女) 失联。 事发后,当地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公安、消防、自然资源、工信等 专业力量赶赴现场勘查,及时制定搜救方案井开展救援,尚未发现失联人员,搜救 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垮塌所处区域为黄土残沟整区,塬面为耕地,沟深约120米,坡度50-70度,沟底 及周边无群众住房。经初步核查,该区域位于清塬煤矿来矿区,地下采矿引发的地 质形变导致塬面出现裂缝。自9月份以来清塬镇出现39个降水日,累计降水量431.5 毫米,是同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86倍,大量降水通过塬面裂缝渗入深层导致本次 垮塌。 目前,当地已对垮塌区周边进行了严格封控,严防次生灾害发生。相关部门正在对 该区域周边群众住房、生产塬面、道路设施等开展深入排查和安全评估。
OCR:情况通报 时间:2025-10-2815:59:33 来源:旬邑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作看: 责任编辑:刘文娟【字体:大中小】打印分享: 2025年10月24日10时许,旬邑县清爆镇马来腰村谈家增组娜边邻沟处发生培塌,一名正在田间捡拾玉米的村民李某某(女)失联。 事发后,县政府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组织应急、公安、消防、自然资源、工信等专业力量赶赴现场勘查,及时制定搜救方案并开展救援,尚未发现失联人 员,搜教工作仍在进行之中。 培塌所处区域为黄土残螺沟整区,源面为耕地,沟深约120米,坡度50-70度,沟底及周边无群众住房。经初步核查,该区域位于清源煤矿采矿区,地下采矿引 发的地质形变导致源面出现裂缝,自9月份以来清標镇出现39个降水日,累计降水量431.5毫米,是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2.86倍,大量降水通过塬面裂缝渗入深层导致 本次培塌。 自前,已对培塌区周边进行了严格封控,严防次生灾害发生。相关额门正在对该区域周边群众住房、生产源面、道路设施等开展深入排查和安全评估 旬邑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5年10月28日
OCR:信用中国(陕西) 信用查询 CREDIT SHAANXI 请输入企业/工商注 首页 信息公开 信用动态 政策法规 信用查询 信息公示 信用应用 当前位置:信用陕西>法人和其他组织查询 旬邑县清塬煤矿 开业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100002220708990 1.如认为所展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公开期限不符合规定以及其他侵犯信息主体合 法权益的,可按照信用信息异议申诉指南提出异议申诉;如需对相关行政处罚信息进 行信用修复,可按照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流程指引提出信用修复申请。 重要提示: 2.本查询结果仅依现有数据展示相关信息,供社会参考使用。使用相关信息的单位和 个人应对信息使用行为的合法性负责。 3.因篇幅有限,单类数据仅按更新程度展示前100条信息。 处罚内容 处三万元的罚款(¥30.000.00)。 违法行为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 处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九条第四项 行政处罚决定书 陕煤安监六罚(2025〕29009号 文号 处罚类别 罚款 罚款金额(万 元) 没收违法所得、 没收非法财物的 金额(万元) 暂扣或吊销证照 名称及编号 处罚决定日期 2025/07/22 处罚机关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
OCR:行政处罚决定书(陕D旬邑环罚[2025]5号) 时间:2025-08-26 15:28:46 来源:或阳市生态环境局 作者: 责任编辑 【字体:大中小】打印分享: 紫引号 11610400016111768C/2025-00061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文号 陕D旬邑环罚[2025]5号 发布机构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旬邑分局 公开日期 有效性 有效 主题词 当事人名称:句邑县清婷煤矿 法定代表人:何胜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100002220708990 地址: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第界骆陀项村 我局于2025年6月10日对你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及调查,依法收集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发现你企业实施了以下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旬邑县清源煤矿原煤堆放量已超过环保型储煤仓容纳量,将原煤、煤石露天堆放至大门正对面东北方向,堆放原煤约1000吨,占地面积约210平方米,堆放煤 研石约100吨,占地面积约20平方米,未密闭贮存煤炭、煤研石等易产生扬尘物料。 以上事实,有以下主要证据证明: 1.《或阳市生态环境局现场检查(勘察)笔录》(2025年6月10日由我局执法人员制作,证明旬邑县清增煤矿涉嫌“露天堆放煤炭、煤研石等易产生扬尘的物 料行为): 2.《减阳市生态环境局调查询问笔录》(2025年6月10日由我局执法人员制作,进一步证明及认定旬邑县清娜煤矿“露天堆放煤炭、煤研右”行为; 3.《现场照片(图片)证据》(2025年6月10日由我局执法人员拍摄,证明现场情况):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2025年6月10日由旬邑县清螺煤矿提供,证明违法主体信息) 5.旬邑县清螺煤矿法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1页:证明法人身份。
OCR:旬邑县清塬煤矿 编辑信息业下载报告风险监控关注 8深度思考(DeepSeek-R1)智能解读 开业自身风险120条周法囊件74条·涉诉关系20个 C一更新企业数瘤 企业认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6100002220708990更多工商信息 电话:029-32993928更多(8) 在线联系 法定代表人:王野TA有家企业> 邮箱:2049311335@q.c0m更多邮箱3隐赢 注册资本:85.7万(元) 网址:暂无网址 国民关注热康 注册时间:2000-03-30 地址:陕西省威阳市旬邑县第界骆轮项村附近公司 简介:旬邑县清源煤矿成立于2000年03月30日,注册地位于陕西省或阳市旬邑县第界骆项村,法定代表人为王野。经营范围包括煤炭的开采、自展开 D 财产线索 企业标讯 股权穿通图 企业图谱 co 线发效量93 查看全润招标商机 拖度深脂股权结构 发现企业策构 动态 2025-10-09新增被执行人查看动态 同行 店铺 企业对比 数纠腊 企业 自易风险 关联风险 提示信息 风险 查看风险 合同违约 合作风险 竞争风险 经营纠份 涉诉关系 120 分析 8自身8 20
OCR:2013年11月,神木市某镇某村白某明等五户村民成立了神木某合作社,该合作社在经 营过程中,因陕西省某煤矿的采矿行为,合作社养殖场所在地成为采空塌陷区,导致 该合作社种养殖场地面建筑塌陷,无法继续经营。为化解因采煤塌陷造成损害补偿纠 纷,2021年,该镇政府组织合作社方农户代表和煤矿就合作社成员的损害补偿进行协 商,确立了征收补偿方案。2021年7月,该煤矿委托鉴定机构对合作社所属的地上建 筑物、构筑物、苗木及机器设备进行征收补偿价值评估,评估结论形成后煤矿并未对 该合作社农户进行赔付。 神未市人民法院一审认为,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 护,侵害物权,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也可以请求承担其他 民事责任。被告陕西省某煤矿开采行为导致合作社的农户的养殖场地上建筑物、构筑 物、苗木、机器设备受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判决被告某煤矿赔偿合作社的农户各 项损失计26499159.08元。该案一审已发生法律效力。
OCR:严禁违规作业 防范塌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