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和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科技创新正是贯彻全会精神、破解农业瓶颈制约技术难题、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驱动力。当前,我国农业正从传统种植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型,一批农业科技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刃,在生物育种、智能装备、绿色农药等关键领域持续突破,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以实打实的成效推动农业生产效率跃升、质量提升,为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能。
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我国企业在生物育种领域持续深耕,不断突破种源关键核心技术瓶颈,让“中国种子”更具竞争力。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北农”)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创新体系,在转基因育种与饲料研发领域成果斐然。针对我国饲用豆粕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问题,大北农创制多个猪豆粕替代饲料产品,建立低豆粕多元化日粮技术体系,使保育猪料豆粕用量减少7.8%~13.0%,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已在全国多地规模化应用。
在转基因领域,大北农研发的4个转基因玉米性状产品、4个转基因大豆性状产品等,累计获得15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其转育的6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油分含量超22%。转基因大豆在阿根廷、巴西均获得种植许可,推动形成“南美研发-种植-加工-回运”的产业链闭环。
袁隆平院士生前“禾下乘凉梦”的愿景,正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不断变为现实。作为杂交水稻领域的龙头企业,隆平高科近三年研发投入超21亿元,选育的超级稻品种屡破纪录:“玮两优8612”在湖南溆浦县创下亩产1158.8公斤的长江流域一季稻单产纪录,再生稻品种在江西鄱阳县实现两季亩产1444.3公斤;据统计,隆平高科杂交水稻品种年推广面积超5000万亩,其中两系杂交水稻占全国两系杂交水稻面积的50%以上。在海外,隆平高科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南亚年推广超1000万亩,菲律宾、巴基斯坦市场占有率超30%,让“中国稻”惠及全球。
打破国外基因编辑技术垄断,山东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舜丰生物”)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2018年,中国农业大学赖锦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从噬菌体中发现新型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12i与CRISPR-Cas12j,经与舜丰生物合作优化后,分别于2021年、2023年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由中国农业大学排他性授权舜丰生物独家应用。依托这两把可精准剪切作物DNA的“基因剪刀”,舜丰生物培育出高油酸大豆等产品。2022年以来,舜丰生物先后与美国Inari、德国KWS、巴西GDM、印度NSL等多家海外机构签署基因编辑技术有偿非排他授权协议,让中国基因编辑技术加速走向世界。
农业现代化,装备先行动。面对农田作业劳动力短缺、效率不高等痛点,我国企业在农业智能装备领域开辟新赛道,从温室采摘到山地运输,从精准喷施到全时段作业,机器人与无人机正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农夫”。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孙桥溢佳农业园区,遨博(北京)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遨博”)的温室采收机器人正灵活穿梭:机械臂精准识别成熟番茄,柔性抓取避免损伤,4台采收机器人配合6台喷施机器人、2台巡检机器人、2台运输机器人等24套设备,构建起全流程自动化作业体系。160亩的园区曾依赖人工连轴转完成采摘,如今通过遨博自主研发的“云脑智控平台”,实现了运输、植保、巡检、采收、分拣五大环节智能化——全自主巡检实时监测果蔬长势,智能分选机实现质量分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如果遨博让温室作业“无人化”,那么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疆”)则让山地、高原农业“飞”了起来。在湖北省秭归县,40万亩脐橙因山地陡峭长期依赖果农背负运输,45至65岁的果农需扛着120斤橙子徒步2~3公里陡坡,效率低且风险高。如今,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以85公斤载重、2分钟/趟的效率完成吊运,作业效率超人工数十倍,彻底破解“背橙出山”的难题。
大疆的创新不止于“吊运”。针对农业生产“时效强、环境杂”的特点,其研发的五目全方位AI感知系统、激光雷达夜视视觉系统,让无人机突破复杂地形与夜间作业瓶颈;车规级“三防技术”解决了高温高湿环境下农药腐蚀问题,使设备寿命延长;在巴西咖啡园,大疆无人机将3公顷地块的喷洒时间从人工7天压缩至2小时,效率大幅提升,药物成本降低70%,还避免了人药接触的安全风险。截至目前,大疆农业无人机在国内用量超35万架,服务8亿亩以上的耕地,海外市场保有量超10万台,让中国农业科技走向全球,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装备支撑。
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如何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国企业在绿色农药创制、低毒高效农业技术领域持续发力,既破解了杂草抗性、农药残留等难题,又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筑牢防线。
作为我国RNA生物农药研发的领军企业,硅羿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羿科技”)以AI算法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纳米材料技术为支撑,在RNA生物农药领域实现突破,填补国内产业空白。RNA生物农药以RNA干扰技术为核心,通过特异性沉默病虫草害关键基因实现绿色防控,具有精准靶向、环境友好的特点。
为攻克RNA农药产业化瓶颈问题,硅羿科技连续五年研发投入年复合增长率超40%,研发资金累计投入超亿元,建成我国首个RNA农药生物制造工艺体系与首条双链RNA原药规模化生产线,实现年产百吨级产能;首创AI算法平台,构建覆盖200余种重点病虫草害的靶点数据库,将靶点筛选准确率提升至99%;研发食品级仿生纳米载体,解决双链RNA易降解、难吸收的行业痛点,成功创制全球首个RNA杀菌剂与我国首个RNA杀虫剂。2023年其产品更入选“中国合成生物学十大典型应用”,彰显技术硬实力。
在技术落地与产业协同上,硅羿科技探索出“政企协同、产业联盟”的创新模式。与上海清美集团合作,在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立RNA生物农药绿色防控示范区,针对高风险蔬菜害虫定制防控方案,可使化学农药减量70%以上;与齐鲁制药联手,在云南开展抗烟草花叶病毒RNA农药田间测试,面对可感染200多种作物的烟草花叶病毒,传统防治手段效果有限,而双方合作的RNA农药展现出显著防控成效,有效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目前,双方正进一步深化合作,推进重大害虫RNA农药联合测试,并共同编制行业标准,抢占全球RNA农药产业制高点。
从“田间”到“餐桌”,科技让农产品品质更优。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63.2%。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成果落地,我国农业将进一步突破瓶颈制约技术难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document.getElementById(“article_m”).innerHTML=document.getElementById(“article_p”).innerHTML;
(责任编辑:梁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