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航工业寻求在发动机与客舱领域实现增长

      本报讯 近日,巴航工业在其服务与支持部门报告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后,表示对该部门仍怀有强烈的增长信心。
      然而,该部门的利润率略有下降,巴航工业将此归因于某些供应商的失误。该公司预计,全年服务业务的利润率将恢复到接近15%的水平。
      在此期间,服务业务贡献了巴航工业总收入的25%。截至9月30日的三个月收入增长,得益于业务量的提升以及子公司OGMA在其位于葡萄牙的普惠GTF发动机工厂内相关服务的加速拓展。
      巴航工业原计划在2021年至2026年间向OGMA投资9000万美元,以支持新增PW1500和PW1900发动机生产线。预计到2030年这些产线达到满负荷运转时,将产生5亿
    美元的收入。
      根据外媒的《2026年商用机队与维修市场预测》,明年在役的PW1900G发动机(为巴航工业E2系列机型提供动力)数量约为450台,但在未来10年内将上升至1200台。这将使其成为市场上第三受欢迎的支线飞机发动机,仅次于CF34和PW100涡桨发动机。
      巴航工业还计划在2025至2026年间,向其位于得克萨斯州沃斯堡的工厂投资7000万美元,将其在北美商用航空维修市场的规模扩大50%。
      巴航工业总裁Francisco Gomes Neto表示,该工厂可以为希望翻新其老一代E1飞机客舱的美国支线喷气机运营商提供支持。他重点提及了与美国航空签订的一份合同,内容是为该航司的E175飞机安装新座椅、照明系统、头顶行李架并加装互联功能。
      他在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这套改装套件也可提供给其他客户,如果他们需要,我们可以在达拉斯的新维修厂完成这项工作。”
      此外,在广东惠州举办的2025年巴航工业航空市场研讨会上,正式发布题为《反内卷背景下的破局之道》的关键市场报告。该报告在深入分析航空公司间激烈竞争这一行业焦点问题的同时,为中国航空公司实现可持续盈利构建了清晰的战略框架。
      巴航工业大中华区总裁彭鹏表示:“旅客运输量的复苏印证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但显而易见,仅靠扩大客运规模无法保障航司的盈利能力。我们的研究表明,未来的盈利优势将取决于卓越的运营能力与精准的战略布局——其核心在于提升定价能力、有针对性地拓展蓝海市场,以及通过座级合适的机型实现机队差异化。善用此战略的航司,方能将中国巨大的客流增长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成功。”
      报告将这些运力过剩、竞争激烈的航线定义为红海市场,其趋势表现为同质化竞争加剧、票价稀释与收益递减。与之相对,报告将那些服务供给不足且具备结构性优势的市场界定为蓝海市场。此类细分市场竞争强度低,为航空公司创造了挖掘新需求、掌握定价主动权并实现更强盈利能力的潜在空间。
      报告的亮点包括:红海竞争严重制约航司利润空间、收益能力比规模扩张更重要、蓝海市场是重塑定价能力的关键、座级合适至关重要等观点。(建勋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