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用起来 产业兴起来 村民乐起来

    初冬时节,山风里寒意渐浓,但是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的田野里,烟农们正忙着冬耕整地,一派热闹的景象。

    “今年,村里20亩烟叶顺利完成交售,再加上种植的玉米、大豆等作物带来的收入,大家伙心里有底了。”大里村党支部书记尹奉明盘点着一年来的收成,脸上露出掩不住的喜悦。

    图为村民在房顶晾晒收获的果实

    图为村民在房顶晾晒收获的果实

    几年前,大里村还因大片土地撂荒,村集体经济常年捉襟见肘。“那时村里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再加上种植技术落后、规模零散,一些地块渐渐被杂草覆盖。”尹奉明回忆说。“我们村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天生就是种田的好地方。”看着好土地浪费,尹奉明和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23年底,在池上镇政府和博山区烟草专卖局的帮助下,大里村开始尝试以烟叶种植带动多元发展。有了政府和烟草的支持,大里村自身也在积极努力。村“两委”连续召开3场院坝会,成立了农副产品贸易专业合作社,建立起“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村“两委”带头流转土地,整合撂荒地100余亩,23户村民主动加入合作社。

    图为共同商讨土地流转计划

    图为共同商讨土地流转计划

    新的发展模式,新的运行机制,到底能不能成功?“那时候确实有一些压力,怕搞砸了没法跟乡亲们交代。”抱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决心,尹奉明和村干部把心思全扑在烟叶种植上,他们知道,这是开局最关键的一步。

    博山区烟草专卖局对大里村的烟叶种植高度重视,他们提供一整套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春季,他们为烟农提供标准化烟苗,现场指导移栽,保障烟苗成活率。夏季,他们派出无人机开展绿色防控喷洒作业,比人工作业效率提高8倍。秋季,他们入户指导鲜烟分类,使用智能设备进行烘烤,确保烟叶品质。冬季,他们使用机械化作业进行土地深翻,为来年种植保育土壤。

    图为烟叶生长期博山烟草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

    图为烟叶生长期博山烟草技术员进行现场指导

    “种地是个技术活,没有技术可不行。像今年8月底连下几场雨,烟株大片返青,多亏了烟叶技术员及时指导,手把手教我们叶面补钾的方法,这才解决了难题。”烟农康成理说。

    靠着烟叶种植,大里村转型发展首战告捷。他们乘势而上,开始推进多种作物轮作套种,着力发展立体种植模式。“烤烟喜钾肥,大豆固氮肥,轮作能保持土地肥力。同时,在烟田埂边套种樱桃、花椒,既不影响烟叶生长,又能多一份收入。”尹奉明介绍说。

    “土地流转每亩每年给660元租金,在烟田干活一天能赚120元,年底还有分红,比外出打工踏实多了。”康成理高兴地说。

    一片烟田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富了一个村庄,这就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眼下,大里村的乡亲们正抢抓时节辛勤耕耘,他们相信,开春将迎来一个更好的年景。(周尔钱 于静泽)

    (责编:公雪、邢曼华)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