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省经历24轮强降水过程和塔巴、桦加沙、博罗依、麦德姆、海鸥5轮台风,平均降水量达1241.4毫米(1961年以来第二高),较去年同期增长25.9%。极端天气频现,导致各地累计发生地质灾害灾情363起、险情1185起。
面对如此严峻的防汛形势,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坚持“两个至上”,认真执行“1262”预警叫应机制,加快构建全域全时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综合防御体系,切实将防灾减灾救灾的一系列有效举措落实到监测预警、排危除险、应急处置、转移避险等全流程各环节中,成功避让地质灾害126起,牢牢守护受威胁的4200余名群众生命安全,科学避免各地直接经济损失2.50亿元,44起避险案例被自然资源部通报表扬,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格局正加速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御”转变。
树牢目标导向,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云南省全域全时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综合防御体系的意见》,就全时段落实防治措施,有效化解全域隐患风险提出6个方面20条意见。省自然资源厅及时制定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气象和地震趋势预测,明确8个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90个重点防范县(市、区),并提出防治对策措施;接续出台《强降雨期间提前转移避险管理办法》和《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奖励规定》,切实激发全民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积极性,对2024年度贡献突出的23个单位和22名个人奖励63.5万元。
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技术支撑单位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包片驻守工作机制,60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全覆盖驻市驻县,协同完成各类灾(险)情应急处置,全力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切实减轻地质灾害风险。
突出防范重点,源头管控持续深化
2024年底至今年年初,全省专项排查雨雪冻融区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摸清涉及的9个州(市)31个县(市、区)的潜在风险,排查覆盖重点隐患点6818处、重点风险斜坡4387处。今年汛期,全省扎实防范“龙舟水”等强降雨和台风过境期间地质灾害,4个自然资源部专家组、4个省自然资源厅指导组联合赴受威胁较大的红河、文山、怒江等州(市)现场指导,1100余名技术人员下沉90余个重点防范县加强技术支撑。
日常工作中,省自然资源厅统筹推进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调查,认真组织15个重点县域地质灾害风险精准化调查,绘制完成3个地震重点危险区81幅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度图,有力促进12个相关州(市)、64个相关县(市、区)全域地质灾害防治“一张图”可视化管理。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加压开展工程领域和矿山领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百日攻坚”行动,分三个阶段对六大重点部位开展全覆盖巡查排查、全方位整改督导和多维度抽查检查。
夯实预警根基,系统监测更加精准
——加强气象风险预警。省自然资源厅自1月10日起发布地灾预警信息266天560期、Ⅱ级提示性预警35期;制作云南省地质灾害“1262”精细化预报服务313期、调度818次;开展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培训,推动服务保障下沉到市县。
——加强综合隐患识别。持续健全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体系,安排3.5万余名群测群防员逐区逐点落实2.3万余处隐患点防灾监测责任;安装4.64万余台(套)监测预警设备实时监测万余处隐患点及风险斜坡,妥善核证设备红色预警1958条;建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体系,统筹9000余名巡查员携手推动44个重点县域双控试点工作;完成自然资源部下发340处疑似隐患图斑现场核查,解译遥感影像并核查疑似图斑558处。
凝聚工作合力,防治质效不断增强
值班值守方面,落实“综合+地质灾害”24小时“双值班”制度,1726次预警调度、16次省级防御和应急响应护航。宣传引导方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开展两次授课培训,组织首次省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发放20万本宣传手册层层推进防灾知识“七进”活动;开展宣传培训4500场、惠及13.79万余人,开展演练9800场、参演人数37.09万人。治理搬迁方面,成立省级工作组,建立数字管理、定期调度、抽查检查、阶段评估、绩效评价5项制度,强力督导搬迁选址、安置方式、政策落实等情况,调度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各地适时分析项目进展、研提措施建议。科技赋能方面,乌蒙山区重大地质灾害易灾机理和风险防控研究项目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数字孪生重大泥石流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应用研究有序推进。
目前,全省新一轮雨雪冻融区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排查正如火如荼开展。今年排查中,省自然资源厅创新推动,深化运用综合遥感识别、无人机巡航等前沿科技手段,力争以“人防+技防”深度融合的方式,摸清查明各地远程高位、隐蔽性强的风险隐患并加强防御,更好织密织牢今冬明春地质灾害防治“保障网”。
“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五五’规划已正式启动编制,我们将永葆‘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畅通与应急、水利、气象、广播等部门的交流联系,共享资源、共谋思路、共绘蓝图,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为打造‘十五五’地质灾害综合防御工作的‘铜墙铁壁’夯基垒台。”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负责人表示。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