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闪耀的成就,都源于不为人知的付出;所有金牌的成色,都映照出幕后的千万次淬炼。今年9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郑州举办,我省参赛选手奋勇争先、顽强拼搏,以优异成绩展现了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11月21日,技能照亮前程,豫见精彩未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河南省获奖选手宣讲交流活动在河南技师学院举行。7名金牌获奖选手齐聚一堂,分享成长经历与成功心得。
7名金牌选手的成长故事,不仅诠释了“所有闪耀的成就都源于不为人知的付出”的奋斗真谛,更彰显了新时代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挺膺时代担当的鲜活模样。在制造强国、技能强国建设的征程上,他们的坚守与突破,为我们树立了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榜样。
工匠精神是技能成才的内核,于精益求精中铸就卓越。金牌的成色,从来都由千万次淬炼打磨而成。污水处理赛项金牌获得者陈超越,将加药误差精准控制在0.1毫升,完成0.01毫米级的设备校准,这份极致追求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岗位练兵与技术钻研。养老护理赛项金牌得主李孟芳,突破传统认知的局限,将训练延伸到医养机构、医院与社区,在真实场景中打磨生活照料、康复训练、心理支持等综合技能,用专业与温度诠释了现代养老护理的工匠精神。从自主移动机器人赛项介明鑫与杨奇瑞的默契配合、攻坚克难,到无人机系统赛项王钰航从基础焊接到复杂调试的反复精进,他们用行动证明,工匠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谨,更是“苟日新、日日新”的追求。这种精神,正是技能人才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成就事业的核心密码。
挺膺担当是青春远航的动力,于坚守抉择中绽放光彩。新时代的技能人才,不仅要身怀绝技,更要心怀担当。许多金牌选手曾面临人生的十字路口,却在技能之路上找准方向、坚定前行。16岁的卢毅中考失利后,选择进入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学习化工专业,老师荣获世赛奖牌的场景点亮了他的奋斗初心,最终在水处理技术赛项摘金,立志向世界舞台迈进。餐厅服务赛项金牌获得者胡逍遥,初中毕业后选择技能之路,面对大赛新增考核模块,她与教练反复演练,从慌张到从容,用专业服务诠释了“在压力下依然优雅”的担当,证明技能之路同样能书写精彩人生。他们用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青春的担当不在于选择何等光鲜的职业,而在于能否在选定的领域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用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是技能报国的底色,于知行合一中践行使命。技能人才的价值,终究要落脚到服务国家发展、满足人民需求上。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涵盖数字建造、人工智能、养老护理等多个领域,既对接产业升级趋势,也回应民生保障需求。河南选手在这些赛项中的优异表现,彰显了技能人才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同心的责任担当。他们在宣讲中分享的不仅是成功心得,更是“用双手开创未来”“以技能服务人民”的信念。在乡村振兴、产业转型的广阔舞台上,正是无数这样的技能人才,用精湛技艺破解发展难题、增进民生福祉,让工匠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技能人才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
技能兴则百业兴,人才强则国家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河南选手的亮眼成绩与真挚分享,为我们展现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青春担当的时代模样。当前,我国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工匠精神,就是要倡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鼓励挺膺担当,就是要支持青年一代勇挑重担、砥砺前行;践行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就是要让技能人才在服务国家、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红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