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余名队员同场竞技 重庆应急救援队伍年度“大比武”

    锯片飞速转动,激起火花四溅,应急救援队员20秒内就完成对铁丝的精准切割,距离不到1厘米的灯泡则完好无损;2分30秒内,将带有20多个部件的氧气呼吸器盲拆后又精准组装……11月25日,2025年重庆应急救援大比武大练兵决赛暨“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二届应急救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全市50支队伍、500余名专业应急救援队员围绕无人机侦察、洪涝灾害实战救援、有限空间救援等方面同场竞技,淬炼顽强作风与专业救援能力。

    11月25日,2025年重庆应急救援大比武大练兵决赛暨“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二届应急救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式现场。记者 张春晓 摄

    11月25日,2025年重庆应急救援大比武大练兵决赛暨“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二届应急救援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式现场。记者 张春晓 摄

    应急救援队员展“绝活儿”

    记者现场看到,竞赛开幕前,应急救援队员们展示了“绝对触感”“毫厘斩危”等绝活儿。

    只见,队员蒙上双眼,将凌乱摆放的20多个部件快速组装在一起。“拆装过程用时2分30秒,组装的氧气呼吸器可以正常使用。”当验收合格的消息传来,队员自信满满地表示:“意料之中,因为我练了3年。”

    11月25日,2025年重庆应急救援大比武大练兵决赛现场,队员展示蒙眼组装的氧气呼吸器。记者 张春晓 摄

    11月25日,2025年重庆应急救援大比武大练兵决赛现场,队员展示蒙眼组装的氧气呼吸器。记者 张春晓 摄

    市专业应急救援总队作训部副部长姜伟介绍,对于应急救援队员来说,氧气呼吸器很可能是救援时的“第二次生命”,对设备进行拆装训练,在任何复杂环境下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不仅有利于自身安全,更有利于救援。

    另一边,无齿锯光滑且轻薄的锯片飞速转动,激起火花四溅,队员正在对铁丝进行切割,当斩断铁丝的那一刻,队员眼疾手快,快速将无齿锯收回,确保下方不到1厘米的灯泡完好无损。

    参赛队员展示无齿锯精准切割技术。记者 张春晓 摄

    参赛队员展示无齿锯精准切割技术。记者 张春晓 摄

    “这叫‘毫厘斩危’,在交通事故救援中,可以确保精准切割,尽可能减少对被困人员的伤害。”姜伟解释道。

    实战科目淬炼救援真本领

    “这里发生城镇洪涝灾害,有人员被困,而且断电、断网、断路。”洪涝灾害实战救援竞赛科目中,模拟某地遭遇短时强降水后发生自然灾害。

    前方人员利用短波电台向后方指挥长报告前方发生事故,需要救援。接到消息后,应急救援队员们使出看家绝活儿,穿戴好头盔、救生衣,驾驶橡皮艇,第一时间展开水域救援。水面被橡皮艇劈开两道雪白的浪痕,各救援队伍全力冲刺,力争第一个到达救援点位。

    “地震灾区有1名群众被困,小腿骨折,意识清醒。”在有限空间救援竞赛科目中,现场模拟地震灾害发生时有人员被困的情景,救援人员采用配备的救援装备,通过个人的操作技巧、耐力和团队的协同配合能力,共同将被困人员营救到安全地点。过程中,不仅检验救援人员应对地震灾害时,对救援装备、操作技能、安全防护的熟练掌握程度,还要测试他们在“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方面的应急处置技能。

    无人机侦察,比拼的是无人机穿越障碍并精准搜救。参赛队员要在场地操作无人机穿过3个直径1米且错位布置的圆圈,接下来,再飞行至另一搜救场地,穿过1个单面开门的帐篷后,在规定时间内,要在狭小的帐篷找到2个贴有二维码的目标并拍照。完成拍照,比赛并没完,还需要飞向第三个场地,再次找到3个贴有二维码的目标并完成拍照。

    市专业应急救援巴南支队队员闵胜洪表示,作为一名专业应急救援队员,参加此次竞赛,既在比武赛场上锤炼了实战技能,更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了专业素养。这不仅是个人能力的检验,更是全市应急救援力量整体水平的集中展示,“我们将把竞赛收获转化为守护山城、服务人民的过硬本领,为提升重庆应急救援整体战斗力贡献更大力量。”

    重庆应急救援能力再上新台阶

    此次竞赛参赛对象覆盖广泛,全市50支参赛队伍、500余名专业应急救援队员同场竞技。科目紧贴实战,既有理论内容,也有实操作业,设置单兵、班组、实战三种类型7项竞赛科目,覆盖应急救援全链条,是一次检验提升重庆市应急救援能力的务实行动。

    市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重庆立足全灾种、大应急,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大力加强队伍体系、装备体系和指挥体系建设,组建专业应急救援总队,市、区县、乡镇(街道)救援队伍全贯通,各有侧重、梯次作战的救援能力基本形成。截至目前,重庆已向各级队伍体系化、模块化、差异化配备救援、通信、保障等14.9万台“硬核”装备,通过多轮集中培训、临机拉动、人装融合点验,快速形成战斗力。全市救援队伍基本实现接报后“航空1小时、地面30分钟、群防员10分钟”的快速响应能力,创造了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在多次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朱婷 张春晓)

    (责编:陈易、刘政宁)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