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亮出“十四五”时期“三农”发展成绩单

    人民網杭州11月26日電 (程欣)今天,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浙江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第九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浙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情況。

    會上,浙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王通林用“高效生態、共富共美、協調均衡、創新活力”四個關鍵詞,概括了“十四五”時期浙江“三農”發展的亮眼成績單。

    “浙江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第九場新聞發布會於11月26日在杭州舉辦。 楊彧嘉攝

    “浙江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第九場新聞發布會於11月26日在杭州舉辦。楊彧嘉攝

    “五年來,我們持續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強省。”王通林介紹,浙江堅持穩面積、提單產、優政策,糧食生產有望實現“十連增”,是去年獲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的唯一非主產區省份。

    截至2024年底,浙江省建成超10億元農業全產業鏈126條,總產值達到3216億元,帶動470萬人就業。科技驅動力顯著增強,通過創新實施農業“雙強”行動,成功創建全國唯一的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智慧農業引領區,並發布全國首個農業農村低空經濟行動方案,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69.15%,高出全國5.8個百分點。綠色轉型發展成效顯著,首創“肥藥兩制”改革,化肥農藥用量實現“十一連降”,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評估列全國第一。

    浙江高水平鞏固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成果,創新實施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三大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測評位居全國前列。

    鄉村發展內生動力強勁,全省農村集體資產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約佔全國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元大關,達42786元,連續40年居全國省區第一﹔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830元,首次超過全國農民收入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比值縮小至1.83,連續12年保持縮小態勢,共富共美成色更足。

    城鄉均衡、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浙江堅持把縮小“三大差距”作為主攻方向,把山區海島縣作為縮小“三大差距”的主戰場,深入實施山區海島縣結對幫扶行動,山區海島縣實現GDP縣縣破百億元。

    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共享,率先實現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城鄉同標、市域統籌,教育、衛生、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度超98%,農村“30分鐘公共服務圈”“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形成。

    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持續迸發。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開展“農業標准地”改革,建成農業標准地147萬畝﹔加快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穩妥開展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積極推進農村閑置住宅盤活利用,2022年至今盤活閑置農房25.44萬宗,盤活綜合價值149.39億元。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省試點,涉農縣(市、區)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實現全覆蓋。深化青年入鄉集成改革,基本實現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零門檻”,累計培育農創客超10萬名、現代“新農人”58.4萬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水。

    (責編:程欣、康夢琦)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