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怀化市举行2025年防汛抗洪抢险军地联合演练

    .divstrong{text-align: justify;}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董明 王松 易传涛 柴均林 怀化报道

    “怀化市2025年防汛抗洪抢险军地联合演练,开始!”5月初,随着两发信号弹升空,在洪江市黔城镇㵲水河段,怀化市2025年防汛抗洪抢险军地联合演练正式拉开帷幕。

    实战演练,现场超硬核

    “大家请看右前侧水域,冲锋舟水上编队正快速驶来。”伴随着现场解说,18艘冲锋舟在擎掌怀化市民兵应急营、洪江市民兵应急连旗帜2艘头舟的带领下,分为3路纵队踏浪而来。

    怀化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据该军分区领导介绍,这次演练以全市连降暴雨,洪江市㵲水河段超警戒水位且持续上涨为背景,由怀化军分区、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怀化分队迅速组织人员装备,支援洪江市“抗洪抢险”。

    水上综合救援、水下打捞、冲锋舟下放和高处人员转移、封堵管涌等演练课目设置紧紧围绕防汛备汛需求,模拟人员落水、装备器材被淹、城市低洼地区发生内涝等险情设置紧贴抗洪抢险实际情况,实战化演练更能激发军地应急队伍战斗潜能,锤炼救援本领。

    科技赋能,演练有看头

    “载重无人机组,在龙标大桥下游50米处,发现1名落水群众。你组迅速启动载重无人机前往该区域实施救援。”收到指令后,1架可载重100公斤的大型无人机挂载救援绳索迅速飞往救援区域。

    水面救援分秒必争,传统的舟艇救援常受风浪、距离等因素制约。近年来,该市民兵应急队伍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救援手段,探索建立“无人机+”救援模式,即通过无人机“空中侦察”锁定目标,救援人员依据现场环境,利用载重无人机、电动u型救生圈、飞行救生圈等新兴装备实施精准救援,让科技力量为水上救援按下“加速键”。

    “水面情况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侦查,而水下勘测,这艘搭载声呐探测系统的无人船就能派上大用场。”接着,操作手便操控无人船对水下区域开展地毯式扫描,通过分析回传的声波信号即能快速锁定落水物体位置。无人船的引进使用让水下搜救突破了“盲人摸象”的困境。

    军地联合,共筑安全墙

    “由于洪水湍急,船体撞击礁石导致舟艇翻覆。”在翻舟自救课目演练中,来自怀化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参演人员4人一组,通过合力协作,利用身体和绳索,短时间内便将橡皮艇翻正。而在河对岸,由市应急管理局和国家消防救援局湖南机动队伍怀化分队合演的排水排涝则模拟城市低洼地区发生内涝,利用防汛排涝车实现大流量应急排水。

    据悉,此次演练,共有来自军地应急队伍200余人参与,旨在军地应急力量联动,全面深入做实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救援准备。

    “一次联合演练,不仅能够锤炼应急救援本领,更是军地应急力量互相学习的一次好机会。”来自洪江市的参演民兵严伟说,在这次训练中他们学习到“翻舟自救”的操作方法,为今后开展训练或是应急救援处置类似险情提供了解决思路。

    “民兵和专业地方力量各有优势和特色,通过联合演练深化军地应急力量统筹建设运用,势必能实现‘1+1>2’的效能。”怀化军分区领导说。

    近年来,广大怀化民兵、消防指战员在防汛抗洪抢险等各类应急救援行动中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下一步,怀化市将加速推进军地应急力量统筹建用走深走实,以“军地互补、任务牵引”为原则,军地共同论证并优化民兵应急力量编成、布局、建设,真正实现军地应急力量优势互补。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董明 王松 易传涛 柴均林

    编辑:邬璐明

    %a$(".dydata").each(function(){%a var iframeHeight = $(this).prop("height");%a var iframeWidth = $(this).prop("width");%a var pageWidth = (window.innerWidth > 0) ? window.innerWidth : (screen.width)%a if(iframeWidth > pageWidth){%a var width = pageWidth *0.9;%a $(this).prop("width",width);%a $(this).prop("height",width*iframeHeight/iframeWidth);%a }%a});%a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