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岑巩:科技赋能“一粒种” 产业夯实“万亩田”


      初冬时节,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的水稻制种产业迎来关键节点。在完成育种、育苗、移栽、管理等环节后,目前全面进入烘干精选和加工包装的收官阶段。在贵州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运转不息,经过多道工序的精加工,一粒粒优质稻种即将打包发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

      在光选车间里,技术人员正操作新型光选机对稻种进行最后一道筛选。金黄的稻种在传送带上匀速流动,经过光学传感器时,霉变、粉质等不合格籽粒被精准识别并瞬间气吹剔除,只留下颗粒饱满、色泽均匀的优质种子。

    精选机正在运行。邹小朋 摄

    精选机正在运行。邹小朋 摄

      “目前我们正对种子进行精选和光选处理,各乡镇也在同步开展精选作业。精选后的种子将送至公司进行芽率检测,未达标的会再次通过光选提升品质,确保每一批种子都保质保量,最终完成小包装加工。”贵州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谌洪树介绍,光选机可有效剔除粉质化、黑腐病等问题籽粒。“在2022年引进该设备前,我们只能依靠人工剖粒鉴别谷粒内部病害,或送至外省工厂加工。如今自有设备的投用,显著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筛选后的种子随即进入包装车间。全自动生产线高效运转,称量、装袋、封口、喷码一气呵成。每个包装袋上都印有防伪追溯码,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种子产地、品种特性等信息,实现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可追溯。

      “截至目前,今年我们已顺利完成220万斤优质稻种的入库工作,整体发芽率均稳定在85%以上。”贵州金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胜刚表示,为提升产后处理能力,公司重点投入500余万元引进了多台智能设备,如精选机、插秧机、无人机等,使加工效率和种子精度同步提升。

      这些现代化设备的投用,是岑巩县推动种业全链条科技赋能的一个缩影。

    岑巩县天马镇天马村大田坝水稻制种基地。杨豪 摄

    岑巩县天马镇天马村大田坝水稻制种基地。杨豪 摄

      近年来,该县积极落实“藏粮于技”战略,从育秧阶段的“印刷播种”,到田间管理的无人机“飞防”,再到收割、烘干、光选、包装的全程机械化,科技已深度融入制种每一个环节。

      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研发试验基地、7个工厂化育秧中心、11个乡镇加工服务分中心,形成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种业体系。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技术的应用,让“手机看田、云端管农”成为现实,推动种业向“智慧制种”转型升级。

      “进入‘十五五’,我们将立足智慧制种发展方向,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育种创新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加快建设覆盖各省、辐射周边的现代种业供应链体系。预计可带动周边县市发展水稻制种产业10万余亩,产值达到5亿元,让‘岑巩芯种’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杨胜刚进一步展望。

    工人将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封存。邹小朋 摄

    工人将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封存。邹小朋 摄

      2025年,全县水稻制种面积预计达4.23万亩,产出稻种900余万公斤,总产值逾2.6亿元。产业覆盖10个乡镇63个村,带动1.81万户农户增收,并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创造岗位6万余人次,真正实现“一粒种子富一方百姓”。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何小雨 李昌焯 邹小朋 电话:18984601692 邮编:557800)

    原文连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