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星经济:颠覆传统的通航发展新业态

  作者/林青山、蒋绍新  基于互联网的航空运输业发展,正在形成新的业态。传统运输航空企业引入互联网思维,致力于发展模式的创新。而作为民用航空“两翼”之一的通用航空,总体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当前,尽管面临着空域等外部因素的严重制约,但投身于通用航空产业的探索者们,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丰富通用航空领域的创新实践。

  作者/林青山、蒋绍新

  基于互联网的航空运输业发展,正在形成新的业态。传统运输航空企业引入互联网思维,致力于发展模式的创新。而作为民用航空“两翼”之一的通用航空,总体发展状况不尽如人意。当前,尽管面临着空域等外部因素的严重制约,但投身于通用航空产业的探索者们,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丰富通用航空领域的创新实践。

  根据最新的观察,在互联网功用的推动和催化之下,通用航空发展探索正在与“微信圈”、“自媒体”、“自明星”、“圈子经济”、“粉丝经济”等概念进行对接与融合。相当数量的通航企业,利用互联网展开了一系列的项目策划和业务推广活动,在业界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新潮流。

  对这一系列的新实践,在我们原有的认知里难以找到合理的解释,需要一个新的概念来概括这一切,以揭示其内在逻辑,总结其运作规律,从而谋划通用航空持续健康发展。我们试图提出“航星经济”的概念,以便描述通航发展新业态。

  一什么是航星经济?

  航星经济,是指民用航空领域,特别是通用航空领域,基于互联网效应的价值创造体系。其显著特征是互联网的每一终端,都是价值创造者。通过网络,进一步整合“圈子”,围绕需求与服务,最有效率地配置资源,并通过相关参与方的价值实现来维系系统的活力。

  其中航,表示民用航空领域,特别是通用航空领域;

  星,表示市场主体,泛指航企、功能团队或者个人,这是航星经济的核心因素;

  网,表示创新与服务的载体和平台,这里不仅仅是指技术意义上互联网,而更主要是指跨界融合的思维方式和运营模式;

  圈,是资源有效配置,是在动态优选基础上的产品与服务提供,是围绕星主体而构建的核心功能网络。每个参与的主体,既是产品服务的提供者,又是产品服务的享用者,及其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在网圈的流动性,就是航星经济。

  二航星经济产生的背景

  目前,制约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的三大障碍是:空域无法有效使用、通用机场严重不足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飞行、机务和航务等)严重短缺。就通航产业规模和发展状况而言,也可以概括为四点:第一,起步阶段漫长;第二,整体发展缓慢;第三,产业纵深薄弱;第四,创新能力不足。

  通用航空和运输航空是民用航空的“一体两翼”,应该是“两翼齐飞”。运输航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国家改革开放进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尤其到90年代,国家加大了民航机场建设和民航体制改革的力度,运输航空迎来了比较健康、持续高速的发展期。

  通用航空的春天迟迟没有到来,除了产业大环境因素制约以外,通用航空产业自身的内在“短板”,以往少有触及,这方面的研究和审视略显不足。我们认为,传统的通航模式,地盘狭小,彼此割裂,导致“点-线-面”无法融合,规模效应无法体现,因而运作成本过高,商业模式局限于小众化,掩盖了真实需求,整体市场容量迟迟不能有效扩展。

  我们预期,随着“低空开放”和通航准入门槛降低,短时期内会有新一轮的市场活跃期,然而,如果通航产业自身的先天不足无法克服,这种市场的表面繁荣也不会永远持续。只有通航产业自身发展模式的创新,才是长久之计。

  一直以来,我国通航业界都以通航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通航模式作为参照系,认为美国通航的今天就是中国通航的明天,而且还是比较遥远的明天。持有这种“追赶思维”,其好处是有一定的目标方向,可以借鉴学习,甚至“山寨”套用,一定程度上省时省力。但这种思维导致的发展路径选择,最大问题就是脱离了我国通航的客观环境、不同需求形态,最终会导致“别人玩得好的我们玩不转”、“自己想玩的又找不到玩法”。

  2011年,IATA提出未来影响航空公司业务的四项新技术,分别是:Mobile、Social、Cloud、Big Data,即移动技术、社会化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目前航空业发展近况,初步揭示了或许大数据正在以另外的一种形式接近我们。

  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移动互联大众化,当微信、QQ等免费社交工具试图连结一切的时候,中国6.5亿的微信用户就是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大数据。

  根据互联网“自明星”概念创始人秦刚的理念,6.5亿的微信用户其实是65亿甚至更多细分市场用户,针对每一个行业或者领域,一个人就是一个用户;面对十个行业,一个人就代表十个用户,以此类推。该理念,其实就是圈子经济的理论依据,对于几乎所有行业而言,圈子经济主体有可能就是65亿用户,甚至更多。而我们更加重视其中的活跃主体,这就是我们试图描述清晰的“航星”。

  航星经济的驱动力,来源于互联网强大的生命力和想象力。互联网逐渐碾碎了越来越多的壁垒、障碍和边界,因此航星经济,就是航空产业在互联网时代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电商的飞速发展、自媒体、自明星、圈子经济、粉丝经济、微商时代的来临,“跨界打劫”可能成为通航领域的一种趋势和潮流。

  通航产业包含了很多细分行业,如制造、运输、商务、旅游、贸易、社交、维修、营销等等,如果我们把每个子行业当作一个圈子,而在每个子行业中,又有无数个以“星”为核心的价值创新圈子,这种圈子的复制与繁殖能力,可能十分惊人。关键在于如何激活。

  在航星经济系统中,互联网超越了以往仅仅作为一种技术形态的定位,而是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存在进而融合整个航空界,航空企业仅仅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个相互关联的个体而已。互联网实现了这种空间上、时间上的跨越,实现了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的高度统一。在航星经济生态圈里,基于航企、功能团队、消费者彼此关系平等的星主体,始终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所有价值的起点和归宿点,是系统的灵魂。

  三航星经济的三大特征

  目前,航星经济尽管还处于始创雏形,但其基本特征已经呈现。

  第一个特征:组织扁平化;

  第二个特征:边界模糊化;

  第三个特征:运营圈子化。

  通航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验证这些特征。前面两个特征,其实也就是IT企业最为典型的特征,加上通航“星”主体,通用航空生态圈就会更加丰富多彩。“星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跨界融合,围绕这个星核心会形成大量的圈子经济、粉丝经济,会有大量的通航自媒体、自明星联盟诞生,基于互联网的航星生态圈就会趋于完善。

  尽管通航产业的星主体,在实力上不可能与传统的航空公司相提并论,哪怕现在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也是动辄数十个亿的资本投入,但是,通航企业如果能够实现产业跨界和机制创新,借助日趋成熟的互联网及其各种技术的应用,进行产业融合,那么,由此而形成的“航星经济”,就不再是单纯的一个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航空与互联网融合的实践产物,是传统航空产业模式的升级版。

  航星经济生态圈的成长性,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星主体所证实,势必导致通航产业的重新定义或者构建。我们较为乐观地预测,在未来如找准了星定位,就有可能在这个生态圈中占据有利位置。

  考察现阶段运营比较有特色的通航企业,其构建、定位、策划、推广等一系列活动正体现了航星经济的基本特征。如金汇通航、爱飞客等企业,以及其他商务航空企业。它们通过自媒体、自明星的主体形象构建,结合体验飞行、商务旅行、美食、娱乐、游轮、高端酒店的跨界融合,聚集了一批忠实用户,拓展了通航产业的延伸领域,使得圈子经济、粉丝经济的效应较好显现。

  四中国通航产业发展路径预测

  所谓得网者得天下,而且先入优势会导引他们通过网络生态圈进行某种联盟和分割天下,令后来者更加难以超越。

  中国通航产业发展将会有三个阶段,目前还仅仅是播种期。可以从如下几个维度来描述这三个阶段:一是空域和航权开放的程度;二是通航公司数量、机队规模、飞行小时等指标构成的行业规模;三是通过“网圈”来获得的业务机会和市场销售状况。

  我们暂时将这三个阶段定义为:

  第一个阶段:“春秋战国”阶段;

  第二个阶段:“区域三国”阶段;

  第三个阶段:“网联同盟”阶段。

  每个阶段的竞争层级越来越高,从最低级的野蛮生长的春秋战国阶段,到兵不刃血的网联同盟阶段,伴随移动互联、自媒体、自明星、圈子经济、粉丝经济、信任经济的升级发展,最具个性化的通航产品,亦将以最时髦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简言之,航星经济的深化提升过程,必将是行业龙头逐步形成的过程,也必将是群星闪耀、众星拱月的过程。

  作者简介:

  林青山:长期任职于民航地区管理机构,现任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兼任学院通用航空研究服务中心副主任。

  1995-2000年期间,参与武汉天河机场、海口美兰机场股份制改造,负责法律事务、行业政策研究以及公司董事会日常事务。2003年5月至2004年,参与民航中南地区民用机场属地化改革,参与起草移交协议及相关法律文书。2007年,参与民航中南地区空管体制改革,负责相关政策研究及改革协议文件起草。自2003年民航各省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组建以后,跟踪研究行业监管状况。

  近年来,主要从事民航宏观管理、通用航空产业相关政策及微观运营方向的研究。

  蒋绍新1994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

  目前任职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大修部客舱经理、GAMECO创新委员会评审专家、维修和适航的高级工程师,也是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客座教授。二十年来专注航空器的维修、改装、排故和管理等工作,主持和参与过几十个创新研发项目,具有国家专利6项。

  2014年3月份,开始研究自媒体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飞机客舱设施维修教练/cabin-maint-coach和飞机维修砖家/plane-love-me)、个人微信号(coach-jiang)与业界同行交流与合作,研究航空与互联网融和创新等课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