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支线航空发展和引入低成本模式的思考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简称“巴航工业”)在珠海航展期间发布《中国支线航空市场发展报告2014-2033》,报告中提出“支线低成本”理念,巴航工业认为:中国国内低成本航空未来的发展不在于传统的干线市场,而在于现在被忽视的支线市场。支线航空如何发展?低成本模式是否适合支线?笔者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思考,恳请各位读者斧正。

  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简称“巴航工业”)在珠海航展期间发布《中国支线航空市场发展报告2014-2033》,报告中提出“支线低成本”理念,巴航工业认为:中国国内低成本航空未来的发展不在于传统的干线市场,而在于现在被忽视的支线市场。支线航空如何发展?低成本模式是否适合支线?笔者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思考,恳请各位读者斧正。

  什么是支线航空?世界各国根据不同的航空指标定义不同。大体上有三种定义版本。第一种机型定义法(中国版):使用70座以下涡桨飞机(如:新舟60)和50座以下(如:ERJ145)各类飞机的航班为支线航空;第二种距离定义法(美国版):航线飞行距离在800公里以下为支线航空;第三种网络定义法(欧洲版):除枢纽与枢纽之间以及大城市与大城市直接的航空运输均为支线航空。支线航空市场多存在于国内或区域性航线,加之以上全球三大国内(区域)市场的对支线航空定义的差异,各国支线航空发展情况很难有横向的可比性,但欧美支线航空的发达和我国支线航空的落后却是无人质疑的事实。

  我国发展支线航空的困难很多、因素复杂,但经过科学分析、详加梳理,其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还是值得期待的。笔者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摆出问题以及探讨解决的思考。

  1、支线航空市场范围界定混乱,急需管理部门出台新定义和配套的相关差异性规范。以机型定义支线航空市场易造成混乱,以南航执行的广州—襄樊航线为例,依据我国民航现行对支线航空市场的定义,该航线南航使用A320执行为干线,而使用ERJ145执行则为支线。支线航空定义混乱的直接后果是只能套用干线航空相关规范,从而引起管理指标偏严、运营成本高企,极大削弱了我国支线航空的自身盈利能力。应借鉴欧美关于支线航空的定义,结合我国具体经济特征和支线航空发展特点提出中国特色的支线航空市场范围新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区别于国际航空和国内干线航空的准入程序、运营标准、安全指标和管理规范,切实有效降低支线航空的准入门槛和运作成本,吸引更多来自地方、民间、外商的资本投资。建议我国支线航空新定义:全部省内航线、跨省航线距离小于800公里、年客运量在3.6人次、每周至少3班。

  2、转变现有支线航空发展思路,拓宽思路寻找并激发潜在市场需求。中国支线航空市场究竟在哪?依据干线航空市场开发逻辑,航空运输运营成本高,运输产品价格贵,消费市场应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但事实证明了这种照搬干线航空逻辑的思路是盲目的。目前在我国还未能真正出现典型的支线盈利案例,绝大多数支线航班运营还是依靠来自民航局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来维持。建议应从比较分析区域内支线航空与现有运输方式的综合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等)来评价支线航空市场潜力。纵观我国区域性航空市场,支线航空潜在目标市场存在且不局限于这四种需求:隔海峡的城市联通(如:烟台-大连)、多山省份市县联通(如:贵州省)、远距离居民聚集区联通(如:内蒙古自治区)、资源型城市人员通勤(如:克拉玛依)。不难发现,在以上这些目标市场中支线航空同其现有运输方式具有显著的综合成本比较性优势,航空是该区域综合成本最低的运输方式。依照这一逻辑寻找合适的区域市场,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加以启动,创造消费需求,释放市场潜力。

  3、专注支线航空市场,选择支线机型降低平均每座小时成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还没有一家只做支线航空的航空公司,幸福航空接近但不完全是。纵观成熟度较高的美欧航空市场,存在众多只专注于支线航空市场的中小型航空公司,它们往往采取100座级的喷气式支线飞机和50座级的螺旋桨飞机来频繁执行短航距的区域市场,并能以此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可探讨制定支线航空承运人市场准入标准的可行性,除了安全标准不能降低之外,其它条件均可放宽,并通过政策引导或货币补贴等形式鼓励承运人使用国产的成熟支线机型。

  4、积极推进支线低成本,全面降低支线航空综合成本。“支线低成本”理念在行业内早有先行者,此番由巴西航空工业公司首次在行业发展报告中正式提出,可以说“支线低成本”是在当下低成本航空风靡全球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商业模式。通过分析国外支线航空公司运营的成功案例发现,虽然方法各异但最终都是压低综合成本。低成本是支线这一航空业态存续的核心竞争力。没有空中服务、摆脱分销渠道、采用一人多岗、实施快速过站等降低成本的方法均是源自支线航空公司。对于降低成本的主观动力显然是干线低于支线,成本对于干线是多少盈利而对于支线是能否生存。笔者猜测:或许全球低成本航空运营模式的鼻祖美国西南航空正是将支线航空的成本控制法应用到了干线上而开创此模式,美国西南航空首航的达拉斯到休斯顿和圣安东尼奥就是典型的州内支线。支线航空发展已不是是否需要引入低成本模式的问题,而是如何运用低成本模式思路去降低综合成本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支线航空是实现民航强国总体目标特别是落实“大众化”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助力我国做大做强航空制造业特别是民机领域的有力支撑,是改善我国民众出行条件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有效举措。我国发展支线航空任重道远,发展支线航空的核心在于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办法源自创新思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