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空经济区发展应引进互联网精神

  在日前举办的2014年第六届中国临空经济论坛上,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办公室主任胡杰透露,目前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共建机场,已经成为国内机场合作发展临空经济的新商业模式。根据预测,未来国内至少有120个地方城市大约建立40个~50个合作共建机场。地方政府的这一举动,既反映了各地对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临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思维。笔者认为,以临空产业为发展核心的临空经济,是符合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转型要求和顺应构建新型城镇化标准的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地方政府可通过借鉴“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

  在日前举办的2014年第六届中国临空经济论坛上,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办公室主任胡杰透露,目前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共建机场,已经成为国内机场合作发展临空经济的新商业模式。根据预测,未来国内至少有120个地方城市大约建立40个~50个合作共建机场。地方政府的这一举动,既反映了各地对临空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了临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思维。笔者认为,以临空产业为发展核心的临空经济,是符合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转型要求和顺应构建新型城镇化标准的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地方政府可通过借鉴“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

  所谓求真,是指地方政府在构建临空经济区时,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找准自身定位。临空经济区并非简单地修建一座机场,引进一个通航企业,上马一条小飞机生产线,配套一些相关服务设施就可以的。是否建设临空经济区关键要看地方现有经济基础和配套条件能否对临空产业构成支撑,临空经济区绝不能成为新一轮“圈地运动”的借口。

  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思路要开放。临空经济区的最基本硬件要求就是机场。机场的规模、定位、功能的差异决定着其资金、土地、生态等资源的投入。机场的“高大上”并不能完全决定临空经济的“白富美”,所以,地方政府在发展临空时,要抛弃传统的“政绩观”,切勿贪大求全,应以开放的视野审视自身发展路径。以机场建设为例,应多建设极具战略意义、投资较小、运营成本低、经济价值高的规模适当的支线机场和通航机场,努力做好民航运输体系的“毛细血管”,也切实起到为地区经济“输血”的功能。

  建设临空经济区势必涉及到招商引资、土地开发、环境影响等发展过程不可回避的环节,这些环节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特别是临空经济区所在地居民的切身利益,能平衡好个人与集体、民营与国有、民众与政府等各方利益关切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构筑一个各方平等的沟通平台和协调机制,切实做到正视合理诉求。

  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推进需要各方加强协作。地方政府应视其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协同创新,力争发挥各方的积极性,集中资源、凝聚合力共同推进临空经济发展。比如,各地政府之间合作共建机场,共同发展临空经济的举动,就是区域协作精神的体现了,打破了以往“各扫门前雪”的局面。

  当然,参与临空经济区发展各方的积极性高低和能动性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能从发展成果中获益多少的预期。因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在全面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的初期,就明确发展成果分享的原则,并设计推出分配机制,鼓励参与各方多劳多得,多贡献多收益。(本文发表于《中国民航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