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民航发展的最重要课题

    作者:刘平 《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主编      本文已在《中国民用航空》杂志2010年第10期刊首语栏目发表。

    作者:刘平 《中国民用航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兼主编 
    本文已在《中国民用航空》杂志2010年第10期刊首语栏目发表。

    2011年将进入“十二五”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民航面临什么样的新挑战和新的发展课题呢?
    回顾中国民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0年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特点是市场需求高增长,而运力严重供不应求,主要挑战是如何想方设法满足市场需求。这一时期结束的标志是大面积的、经常性的一票难求现象成为历史,机票开始打折了,航空公司间出现票价战了。
    第二个阶段为90年代中期至2005年左右,民航政企分开的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民航市场体系,并通过快速发展跨入世界民航大国行列。标志性事件是2004年中国当选为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以及2006年成为世界民航第二大运输系统。
    第三个阶段就是在世界民航大国的基础上,提出民航强国战略,踏上建设世界民航强国之路。
    实现民航强国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目前以及今后一个中长期发展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这是不可回避、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
    民航任何时候都有两大主题,一是安全,二是发展。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时候,“安全第一”都是民航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但是,我们也应当相信,随着长期以来安全意识的不断强化,安全法规和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涉及安全的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保安全方面投入的积累和技术装备的改善,中国民航的安全水平是有保证的。尽管发生了伊春空难,还是应当客观看待安全形势。“持续安全”应当包括两个意思:一是安全应当维持在技术装备水平可以维持的比较高的水平,例如世界民航业的中上水平;二是安全状况维持在社会公众可以接受的水平。“持续安全”不应当被解读为不出安全事故,这是不科学的,也是做不到的。因此发展问题是未来民航发展的主要课题。
    讨论民航的发展问题,既要看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带来的重大机遇,更要高度重视面临的挑战。简单说来,未来中国民航最大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航权开放的挑战,低碳经济的挑战,高铁日益普及的挑战。
    三大挑战中又以高铁的挑战最为突出。现在每年大约投产1000多公里高铁,高峰时的2012年将投产超过5000公里的高铁,届时将形成全国高铁网络的雏形。而已经投入使用的高铁已经证明,其对民航的挑战具有根本性,长期性,战略性。
    民航的安全、快速、舒适是长期以来安身立命之所在,但高铁在这几个方面都直接对民航产生了替代作用,尤其是在中距离航线,民航对高铁完全谈不上什么优势,甚至说居于劣势可能更符合实际,旅客的严重流失、航班大幅压缩在所难免,而恰恰是这些中距离航线,在民航运量中的权重相当大。因此说高铁对民航构成根本性挑战。
    待高铁成网后,将重塑整个中国的运输格局,和天灾、疾病流行、经济危机等临时性、偶发性因素相比,民航将永远和高铁共舞。因此说高铁对民航构成长期性挑战。
    高铁覆盖面极广,其2小时、4小时交通圈基本上覆盖了主要的经济区和交通需求,绝大部分的省会城市也都纳入其8小时交通圈了,这将极大削弱未来民航的发展潜力。在很多航线,需要考虑的不是如何增长的问题,而是如何维持和减少萎缩幅度的问题。高铁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的,说高铁是影响民航未来发展的最大挑战绝不是危言耸听。民航还能有多少发展,该怎么样发展,都取决于我们怎么认识高铁的挑战,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因此说高铁对民航构成战略性挑战。
    基于以上认识,中国民航作为一个行业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高铁的挑战,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高铁异军突起的新的运输体系中增强航空运输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这应当是未来很长时期内民航最重要的发展课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