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永远"时尚"的理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的答案。这回答太过耀眼,以致于后来的学者的答案都是苍白而浅显。我也曾写过一篇"读书为何"的日志。答案大多不超出我们的想象范围,当然说的最好的当然还属周总里的哲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永远"时尚"的理念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在年少时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的答案。这回答太过耀眼,以致于后来的学者的答案都是苍白而浅显。我也曾写过一篇"读书为何"的日志。答案大多不超出我们的想象范围,当然说的最好的当然还属周总里的哲思。

    一个中国学生在欧洲某国留学,一天新来的教授扫视过教室里的各国学生,独独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中国人的盘问。这位学生艰难地回答了一半显然被广泛误解了的问题,然后说:"另一些问题不是误解,随着中国的富裕将会逐步解决。""那么,什么是你们富强的标志呢?"教授紧追不放。这个学生突然觉得有些心酸,说:"我不是政府官员,回答不了这么大的问题,只想到一个最起码的标志,到了那时,中国留学生将不会在教室里被单独挑出来,接受这么多的盘问。"教授走下台,拍着这个学生的肩。说:"对不起,我只是不了解。今天了解了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种族的态度,我向你们致敬。"

    看完文章之后,我不禁悲愤而伤感。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中国人早就该挺起腰板做人。可是那种中国与世界的隔膜却一直都在作祟,让我们始终都找不到那种堂而皇之做人的感觉。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许多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印象都在第一眼便已经定格,先入为主的成见,使我们今天无论怎样光辉和灿烂的文明和文化,都视而不见。就一种文明而言,只有失去了生命而成为废墟,才会单方面地听凭别人品头论足,而中华文明依然活着!

    活着也有睡着的时候,只要醒来,积极行动,就没有时间关注周围的闲言碎语。如果有幸进入了一个酣畅的创造时期如汉唐盛世,那么即便一时被满世界误读,也不会在乎。怕只怕,自己的行动不漂亮,还把别人的成见看的一错再错。因此,我想我们青年人更有义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吧!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