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工程技术公司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

创新应用“大数据”,从“预防性维修”到“预测性维修”

6月10日,山航工程技术公司创新工作室揭牌仪式在济南举行。山航集团工会主席宋洪琪,山航股份公司总工程师、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刘朝磊为创新工作室揭牌。工程技术公司党委书记杨士坤主持揭牌仪式。

仪式开始,首先介绍了目前工程技术公司创新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创新工作室成立的重大意义,创新能让飞机维修工作更加高效,安全更加有保障,更能提升队伍活力。

山航股份公司总工程师、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刘朝磊强调,创新工作需要活力,有了活力还要有想法、能实现、出效果,这是三个层次的问题。例如有一百个想法,能实现十个,最终有一个能出效果,想法多才能保障实现的多,实现的多才能保障出效果的多。创新绝不是创新工作室几个人的事,而是工程技术公司整个团队的目标。有了创新工作室的实体组织,还要让创新想法和思路在基层中传递,在群众中传播,让所有员工都踊跃参与创新工作,促进管理提升,增强队伍活力。

山航集团工会主席宋洪琪指出,在创新方面工程技术公司近几年一直在有意识的开展,有基础、有条件,通过这几年不断摸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希望工程技术公司能够将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一个创新开发、成果展示、选拔人才的综合性平台。

近年来,山航工程技术公司面对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的现状,把握住对民航维修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积极研究推进相关创新项目,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创新技术手段改变现代飞机的维护方式,进一步提高维修效率、运营效率,更大程度地发挥飞机性能。

山航工程技术公司自2016年开始自主研发实时故障监控项目。三年时间,项目组成员坚持不懈,务实探索,不断对该软件进行改进、优化,开发了近30项监控项目,独立开发的实时状态监控软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持续发挥重要的安全守护作用。通过自主搭建的部件性能趋势分析网站,实现了以预测性维修为目标的新突破。

提质增效,精准管控

对于飞机而言,有许多部件需要按照使用时间和使用循环来控制装机时间,因此精确记录部件的使用时间,保证飞机处于适航状态,是机务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例如APU的使用时间和循环,需要维修一线的机务工作者每天读取并记录在飞行记录本上,由维修调度人员录入到系统中,生产控制人员按照录入的数据控制APU的修理时间。以120架的机队规模来说,每年需要维修人员记录、录入约45000条APU使用数据,耗费2200多工时。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对部件使用情况做到精准管控,项目组开发了APU小时循环数据的自动采集功能,取代了人工记录数据的工作,将数据自动发回并存储到管理系统中,每年便可节省2000多工时,节约50多万的人力成本。同时提高了数据采集准确度,切实为一线减负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精确点击,安全护航

2017年,由于波音在737NG机队中投入使用的新型电子流量控制活门存在设计缺陷,项目组得知这一情况后深入研究系统原理和失效机制,在监控软件中增加了专门针对此故障的诊断逻辑,并在驾驶舱打印机组通知,提醒机组注意此类情况。通过此监控逻辑,仅2017年夏天,在波音改装升级此活门之前,就发现了6次活门非指令关闭的情况,通过及时处理,有力的保证了飞行安全。

在山航工程技术公司项目组成员不断努力下,监控软件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升级,目前已经覆盖了飞机所有的重要系统,精准监控项目近30余项,工程师在地面就能掌握这些重要系用的运行状况,安全更有保障,运行效率也大大提高。

探索创新,开花结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项目组研发的实时状态监控软件取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项目组更是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完善,在民航维修的预测性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努力大胆探索,勇立潮头,守护每一架的航班的安全运行。

创新无止境,始终在路上

山航工程技术公司为了不断推动飞机维修技术的发展,激励员工积极创新,提升维修效率,加强保障能力。利用大数据的应用理论,不断挖掘飞机部件工况参数背后的价值,实现对飞机系统和部件的精准管控和维修。在维修方式从“预防性维修”到“预测性维修”的过渡中积累扎实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目前山航工程技术公司在推进的创新项目有约30项,有语音工卡、机器人检查、飞机车辆定位系统、库房温湿度监控系统和机坪设备管控系统等项目,涵盖了从工程管理、维修任务管控、便利工具等维修业务的全流程,涉及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发、3D打印、增强现实、机械加工等领域,旨在提升一线维修保障的效率,做到精准维修,树立维修领域的“山航特色”品牌。

此次山航工程技术公司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将进一步激发山航机务队伍的创新开拓热情,将会持续发扬山航机务工作者担当务实、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的优良精神,为持续提升维修保障水平不断探索。

(山航工程技术公司供稿 文/马德新 刘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