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献国 撑起一片蓝天 ——记东航技术浙江分公司退休党员 董献国

     

 

       董献国,中共党员,1978年参加工作,就此拉开了他四十五年的机务维修生涯。1994年,董献国进入四川长城航空(1997年,长城航空搬迁至宁波),2001年被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整体收购,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东航宁波分公司,后更名为现在的东航浙江分公司)。

       董献国,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机务第一线,守护着一架架银燕飞向蓝天。在四十五载的职业生涯里,岁月将他的一头黑发渲染成了花白,也锻造出了他过硬的“工匠本领”。从生涩的维修新手,到技艺精湛的机务人,再到以身作则的班组长,乃至如今退居幕后的领路人,和大多数老一辈的东航人一样,董献国只是九万多东航员工中一个普通的个体,但他每一次的角色转变,都深深地烙上了东航快速发展的印记。

       技术精湛 化险为夷投身民航事业45年

       1978年,中国航进入高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民航企业化,而此时一个怀揣民航梦的17岁少年,独自离开山东单县老家,应征入伍,作为一名志愿兵来到四川广汉民航飞行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掀开了今后长达四十五年的机务维修生涯。作为中国民航较早的从业者,董献国见证了中国民航业初期的蹒跚起步、曲折前进,也经历了新时代下民航光速的发展。每每回忆起1978年到1994年这最初的17年维修岁月,董献国经常感慨:“从维护‘螺旋桨初级教练机’—初教6到维护‘多用途单发双翼运输机’—运5,再到后来的‘中短程双发涡轮螺旋桨飞机’—夏延,祖国国力不断增强,飞机越来越先进,也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机型,当时盛行的那股‘言行一致,敢于创新;雷厉风行,艰苦奋斗’的军人作风,也让我备受鼓舞。”期间,在1983年一次短停维护中,认真细致的董献国检查发现飞机重大故障,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处理措施,被记三等功一次。

       在进入长城航空之后,董献国主要维护737-200飞机,那时候的机务维修工作不比现在,维修手册不够完善,机务维修工作更依赖于维修人员对故障的判断。1996年,一架飞机经反复测试后无法确定故障来源,派出的排故小组研究了2天后仍未解决此故障,董献国得知此情况后毛遂自荐,在受到当值领导批准后便立即赶往排故现场支援。董献国凭借自己多年的飞机维修经验,结合飞机系统逻辑分析,最终发现改故障是由于一处导线内侧与旁边管路磨损搭接,导致发出虚假故障信号。在董献国的仔细排查下,该故障得以顺利排除。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小到一枚螺钉、一根导线的修理,董献国始终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用一生挚爱践行了“工匠精神”。

       锐意进取  勇于担当打造机务精英团队

       2001年6月加入东航宁波分公司飞机维修部(后随着东航工程技术公司的成立,更名为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浙江维修部,也就是2015年3月成立的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前身)后,董献国开始担任班组长。安全是机务工作永恒的主题,机务班组是落实航空安全责任的最基层组织,而班组建设在顺利完成航班维护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董献国提出了“专业、负责、团结、进取”的八字班组文化,把“工作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班组”的理念列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主线。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任何时候任何环节都不能麻痹大意。这要求机务人不仅要有专业的飞机系统理论知识,还需要过硬的机务维修作风。董献国在每次班前会都会组织组员学习公司最新的文件,就工作中的安全问题着重进行讨论,相互指出班组目前存在的短板,吸取不安全事件的经验教训,并根据浙江分公司相关的管理规定结合车间实际,因地制宜,制定详细的班组管理规定,积极营造了“我的安全我负责、你的安全我有责、公司的安全都尽责”的安全氛围。在董献国眼里,员工要深刻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任何维修工作都离不开严格落实工作单卡制度,要求组员在做每一项工作都能“看一条,做一条,签一条”,真正做到规范维修,做一名合格的手册员工。

       董献国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同伴信得过,责任担得起”的队伍。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董献国所带领的队伍总是按照公司规定挥手送飞机离港,简单的挥手动作是公司的缩影,也是机务人肩上职责的浓缩。董献国作为一名年近五十的班组长,不但要和年轻同志一样熬夜加班,还经常亲自雨中送飞机,责任已浸润到他血液中的每一个细胞。对于董献国,对于他所带的这个班组而言,哪里有故障,他们就去哪里,发现安全隐患,绝不留给他人,保证飞机安全就是对旅客生命最大的负责。2011年,董献国班组被东航工程技术公司授予“明星示范班组”荣誉称号,这既是对董献国努力付出的肯定,也让董献国重新起航,去探索脚下前进的路。

       身体力行 磨砺与收获同行

       人心齐,泰山移。如何发挥班组最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取决于这个班组中人员的组合和个人能力的发挥。董献国非常注重挖掘每一位员工的潜能。在这个班组群体中,可能有人适合做例行维护工作,有人喜欢钻研排故,有人擅长查阅资料,有人乐意辅助他人。所有组员的性格与特长,班组长董献国都了然在心。董献国将每一名组员都安排在他们最适合的岗位上,同时要求如有重大故障、航班大面积不正常时,任何一位组员必须具备与其维修资质相匹配的工作能力,在任何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他能力的地方人尽其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树立每一位员工独立开展机务维修工作的信心。

       董献国常说:“五年成为一名机务人,十年塑造一名机务人,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胜任机务工作”。在平时的生活中,董献国时刻提醒着组员要充实自己,提升业务技能。在师徒带教方面,董献国要求组内为人师的同事在不同阶段为各自徒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工作时一有时间就耐心给他们讲解飞机上的各个系统。在维修人员培养方面,组织大家按照培训大纲进行自学,定期由放行人员抽查学习情况。董献国自己是老机务,在他们那个年代,学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随着机务工作的逐渐发展,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愈发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他便在组内年轻同志的帮助下总结和学习航线常用英语读写,一点一滴去积累机务常用英语单词。在董献国身体力行的带领下,他所带的班组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组内成员业务技能进步快,工作效率高,维修作风硬,安全隐患少。

       传道受业 培育新人传承工匠精神

       2015年6月,董献国卸任班组长一职,在十余年的班组长任职期间,董献国培养了9名优秀的放行人员,近百名成熟的维修人员,帮助他们养成了优良扎实的维修作风,为年轻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董献国赢得了“董师”这个尊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019年12月新冠疫情来袭,董师没有丝毫退缩,而是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疫情航班、援鄂医疗航班保障等都有他的身影,董师说:“我们不仅要保障飞机的安全适航,更要守住身后的国门与家门”。董师把初心化作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党课”。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现在班组的多名优秀人才已经走上了其他工作岗位。虽不担任班组长职务,但作为老一辈的机务人,他意识到,有一些更重要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完成,他应该做一个点火把的人,要让每一个火把都能熊熊燃烧起来。

       在一次与董师沟通中,董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我工作的前十年,我还是一名群众,我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并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手艺去提升飞机的维修品质;在第二个十年里,我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我也开始思考怎么样让身边的同事变得更好,我在不断探索;在第三个十年里,作为一名十年党龄的老同志,我和我的团队同心同德,一起进取;第四个十年现在我渐渐地退居幕后,开始为更多的年轻才俊服务,我想尽可能的帮他们进步。未来,我希望在这片机坪上,我能有第五个、第六个十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一名老党员,老机务,我希望一些好的东西能够传承下去”。传承,或许就是对机务人优良品质和维修作风最好的诠释。

       银燕逐梦,而董献国就是银燕的守护者。发动机轰鸣的时刻,那个奉献给机务事业的青春不会随年华逝去,而只会在年华的飘零中常常被记起,董师四十五载的坚守换来一次次安全起降,换来无数人平安地归乡。春华秋实四十五载,董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着不平凡的机务精神,他以岁月为证,与时代同行。(文:沈琪、杨凡鑫;图:张伟、庄重、程银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