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首次完成飞机重要结构叉型梁维修

“噌噌噌噌......”8月17日晚,南航新疆101机库铰刀尖厉的打磨声安静了下来,趴在飞机油箱里的结构工程师吴健仔细检查完叉型梁更换工作的最后一个引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是我工作二十多年来做的最精细、最有信心的活!”

这一幕发生在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新疆基地(简称“新疆基地”)飞机叉型梁更换工作的现场。叉型梁是飞机机身连接大翼的重要承力结构,跨越9根桁条,使用8120颗紧固件,10211件航材,更换过程异常繁琐复杂。面对首次更换,新疆基地攻坚克难,为做好暑运旺季运力保障,仅用18天完成了更换任务。

 

机腹里拼“乐高”,反复尝试只为最优解

叉型梁位于飞机结构最深处,表面被众多组件覆盖难以接近,需要拆除主轮舱内的液压油管、操纵钢索等设备和全部旅客服务组件。这么多组件拆下来难,装回去更难。

“这哪是修飞机,简直就是在拼地狱级难度的乐高!”看着面前摆的近50根形状相似的液压油管,定检工程师郭川涛挠着头说道。乐高拼装只需要按图纸对上孔就可以,但液压油管的不规则立体形状让复原难度成倍增加。尽管郭川涛和组员对所有油管都进行了标号和拍照,但是每根油管在立体空间中的位置交错叠加、难以分辨,并且在安装过程中要让管路和管路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高速运行中的磨损,所以要反复进行“拆装、打力矩、测渗漏、涂标记”,返工对于郭川涛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确保飞行安全,在几百件组件的安装中,工程师们经常反复尝试,直到达到最优效果。

 

巧解“九连环”,调平提速4倍

由于受到重力影响使得固定大翼的紧固件受力,不易进行拆装,因此需要用支架顶升飞机,对飞机进行调平。调平听起来容易,但是要将翼展33米的庞然大物每个点位都摆放到设定位置绝非易事。

在准备阶段,结构工程师王兴建仔细研究程序,依照手册要求,10个顶升点位高度误差要同时控制在2.5毫米内,10个点位前后20个承压点压力要同时保持在固定范围内,每个点位之间互相制约、环环相扣,这让他想到“九连环”,一个点位没控制好就会导致其他9个点位的变化。

王兴建拿出解“九连环”的耐心,结合维修经验,从3个备选方案中敲定了安装办法,以机身4个顶升点从前向后、大翼6个顶升点由内向外的调节顺序逐个调平,降低相互之间的影响。王兴建和组员通过水平仪测量铅锤投影等办法逐环解套,最终仅用一个上午完成了原本两天的调平工作,缩短了停场保障时间。

 

一块梁引出473个孔,误差小于0.001英寸

叉型梁作为机身连接大翼的承力结构,需要通过大量紧固件和机体各个部件进行连接,而新到的叉型梁并没有在紧固件连接部位留孔,这就需要结构工程师自己进行引孔作业。

一块梁的引孔数量多达473处,每处引孔的误差都要控制在0.001英寸,一旦稍有偏差就无法修复,只能整块报废,这么高的维修要求,每一次的下刀都让结构工程师把心提到了嗓子眼,谨之又谨、慎之又慎。

更高难度的是这些孔内有22个孔需要钻进大翼在飞机油箱内完成,视野受限、行动能力受阻,工程师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要经受非常高的考验。但当工作任务一发布,像吴健这样工龄二十多年的几位老师傅纷纷自告奋勇:“我经验多,油箱我来钻。”

在30多位结构工程师三班倒、不分昼夜的雕刻下,这个近乎完美的作品终于完成了。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68年来南航新疆机务人持续秉承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机务精神,坚守着一个技术型企业的初心与使命,深挖维修潜能,创下多项世界级维修记录。站在“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上,新疆基地将不断提升维护能力,放眼国际市场,努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航空维修企业,以高质量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南航工程技术分公司新疆基地 席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