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决不饶恕》观影感受

近,与单位的同事集体观看了反腐倡廉影片——《决不饶恕》。这是一部直抵人心的反腐巨作,该片以阐述案例的形式反映了我国反腐高压下的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自开映以来,这部电影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票房收入,
收获了众多的粉丝,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高度关注。

自十八大以来,一批“大老虎”纷纷落马,众多“小苍蝇”相继倒地,中央铁拳反腐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决不饶恕》展现的,正是我党敢于揭露自身问题的魄力,以及正视自身问题的勇气。

影片既从现实的角度反映出了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大时代”背景,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我们身处一线的“反腐卫士”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片中办案组的同志不管是
“大领导”还是“小人物”,均不畏强权,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从蛛丝马迹中寻找突破口,体现了我们的纪检工作者一身正气,敢于与腐败分子作斗争的坚定信念。

电影从一起看似简单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和涉案官员在医院跳楼自杀而切入点,从刚开始的案件扑朔迷离,到省委巡视组在宁远市成立专项调查组后拨丝抽茧,专案组克服重重阻碍,不徇私情,刚正不阿,办案查案最终发现相关线索,最终贪官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整部电影没有跌宕起伏,震人心魄的桥段,有的只是对人性党性,对钱权的深刻剖析与反思,宁远市副市长栗衡、副市长夫人(市教委主任)张迟英贪污腐败和违法,反映了为官不仁,私欲贪欲膨胀后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党性,忘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本片的结尾更是发人深省,栗衡的母亲在得知儿子贪污腐败被抓的消息后,自觉无颜再见山区村中的乡亲父老而选择了上吊自尽,栗衡的女儿也因为丈夫的坠桥离世而不得不独自抚养怀在腹中的胎儿,而栗衡的妻子最后也变为疯癫....这一切,都源于一个""!

“廉是立国之本,清为当政之根。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要内无忧患,官不贪腐。大清王朝走向灭亡便正是腐败带来的恶果,慈禧太后为庆祝自己60岁生日,挪用海军经费建造了颐和园,最终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丧权辱国,卖国求荣!

俗话说:“打铁要靠自身硬。党员干部最终是否堕落,其根本在他们自身,在于有无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因此,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坚持正心与正行结合,加强廉洁自律。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总结明王朝垮台的历史教训时,得出一条结论:贿随权集。意思是,贿赂这个病毒,总是跟随权力而聚集,谁权重势大,谁就会吸引那些嗅觉灵敏的行贿者蜂拥而来。

当官不许发财,发财不要当官。党员不能得陇望蜀,“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既然选择了当人民公仆,就不能以聚敛财富、富妻荫子为能事,可以和商人相敬如宾但不能勾肩搭背。这是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也是各国对公职人员的普遍要求。

时刻绷紧党纪党规这根弦。党员要牢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努力做“政治的明白人、发展的开路人、群众的贴心人、班子的带头人”。

古语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当下,掌握权力的党员干部面临的诱惑很多,如果心术不正,当官时老惦记着发财,捞财为当更大的官,那么就有可能掉入陷阱,做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党员干部若想防止腐败,首先就要补足精神上的钙质,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定海神针,真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自然能够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其次是要遏制贪欲。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党员干部要牢记作为人民公仆的职业定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剔除贪念,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来源:河北空管分局(文
李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