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机场:跨航司中转助力干支联动战略

中国民用航空网讯:“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在民航强国的战略指引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内航空运输面临着新的发展态势:目前国内的230个运输机场中,多数为中小机场,在大型国际枢纽机场疏解非枢纽功能的趋势下,支线进入大型机场越来越难,中小机场如何发展,成为了国内机场需要探索的新路径。

由民航资源网主办的“2018民航趋势论坛”于8月15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开幕。呼和浩特机场公司总经理郭涌出席论坛,并从发展“跨航司中转”,推进集团公司“干支联动”发展战略的工作实际出发,发表了题为《跨航司中转助力干支联动战略实施》的主题演讲,让呼和浩特机场的中转模式走入了更多同行的视野中。

发展诉求 如何让中转“飞起来”

在内蒙古全境16个民营运输机场以及多个通勤通用机场中,呼和浩特机场是(区内目前唯一的)区域性枢纽机场。2017年,内蒙古机场集团旅客吞吐量达1971万人次,呼和浩特机场突破千万人次大关,呼伦贝尔和包头机场突破200万人次,吞吐量在100万左右的有两家机场,其余机场在50万左右,支线机场的规模和通达能力有待提升。

在十二五时期,内蒙古机场集团确定了“支线强区”的发展战略,以解决区内各支线机场“飞起来”、“飞下去”的问题,通过“区域枢纽”战略,重点打造“支线强区”,以小机型、大密度、高频次、低票价等措施,逐步将全区各地到呼和浩特的支线航班的运行稳定下来,逐步解决支线机场客源不稳定、市场培育风险大等发展瓶颈问题。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机场抓住地区经济持续向好和全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契机,深入推进“省会通”航空市场开发思路,进一步增强了通达能力,完善了网络布局。2012年,呼和浩特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内蒙古机场集团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十二五初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作为一个中型城市,500万的旅客吞吐量意味着呼和浩特人均乘机比已接近2次/年,此时客源不足的问题开始显现。而受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各支线机场直通省外重点城市的航线运营难以维系,多数支线机场能够常年稳定运营的仅有北京和呼和浩特的两条航线。在这种情况下,探寻新的客源支撑迫在眉睫。

呼和浩特机场从实际出发,从中转入手,为自身发展增加了客源支撑的同时,为区内支线机场通达能力的提升找到了空中出口。2012年,呼和浩特机场“首府中转”业务开始启动实施,由于跨航司中转无法获取旅客后续航班信息并实现行李直挂,再加上没有先进系统,呼和浩特机场最初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旅客信息的采集和传递,为中转旅客实现通程值机和行李直挂。这样的尝试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呼和浩特机场走出了中转服务探索的第一步。

干支联动 协同发展“飞得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受自治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影响,地方政府对航空市场培育的支持力度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北上广深等大型繁忙机场开始疏解非国际枢纽功能。因此,内蒙古机场集团将“提升航空通达性”作为“十三五”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干支联动”发展战略。

“干支联动”战略从两个着力点出发:一是优化支线机场到呼和浩特机场的航班频次,在确保高频次运行的同时,缩短中转衔接时间。二是加强呼和浩特机场枢纽建设,借助支线客源进一步完善航线网络布局,增强航空网络的通达能力。让过去两个单打独斗的策略,实现干促支、支带干,协调联动发展。

“干支联动”战略的有效实施,得益于一个战略,一套组织,一个标准,一体考核的“四个一”机制,成员机场的发展关系进一步被理顺,干支联动战略能够得以顺利推进,让旅客在各个机场都能够享受到统一标准的服务。围绕“干支联动”战略,呼和浩特机场从三个核心入手开展工作:

第一,完善航线网络。将“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作为航空市场开发的总基调,在继续巩固和确保“支线快线”模式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引进过夜运力,合理避开高峰时刻限制,优化航班结构,不断下大力气完善干线航线网络,提升中转衔接能力。通过支线、快线的打造和干线网络的建设,区内90%的支线机场,可通过当日中转到达全国70个城市,区内机场的中转竞争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二,开发中转产品。与天航、华夏航等基地航空公司合作推进联程产品开发,将机场提供的服务与产品进行有效组合,选择这些中转产品的旅客可以享受到更优惠的机票价格。同时,呼和浩特机场也同携程开展战略合作,将携程和国内航空公司协商自主拼接的中转航线,同机场提供的中转服务实行打包推广和销售。今年1-7月,携程共销售经呼中转机票21.7万张,同比增长51.4%,占全部中转旅客的20%左右。携程拼接的中转航线达895条,为广大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第三,提升中转保障。2017年呼和浩特机场开发了通程值机系统,主要包括异地值机系统和中转服务系统两个模块,通过异地值机系统,通程值机“一票到底,行李直挂”的诉求得以实现,通过系统自动的数据比对和交换,旅客可以直接办理所有目的地的值机。借由中转服务系统,机场可以收集中转旅客的信息,可以采集中转服务的时间,分析中转旅客的流量流向,为航空公司开发中转产品提供决策依据。通程值机系统确保旅客在提升出行效率的同时,在机场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经过努力,“干支联动”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目前经呼中转已占四个支线机场运量的20%以上,有的已经高达30%。2017年,支线机场发运中转旅客占总运量的比重达12.8%。到今年7月,这个比重已上升到16.2%。今年1-7月,呼和浩特机场中转旅客达59万人次,占同期旅客吞吐量的8.6%。加上隔夜中转旅客后占比超过10%。

在战略推进的过程当中,呼和浩特机场不仅成为了区内支线机场转机前往全国各地的优选,经由呼和浩特机场中转西北和西南正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目前东北到西北、西南的航空市场正以100%的速度迅速增长,中转的范围更广。原先“首府中转”的概念不再适用,呼和浩特机场干线间国内中转的实现,让“经呼飞”的中转品牌应运而生。

“六免、五优、双享”是呼和浩特机场学习和借鉴国内枢纽机场的先进经验后,结合自身条件为“经呼飞”转机旅客推出的13项“无忧”服务。内容涵盖了一票到底、免费餐食、行李免托运、旅客免二次安检、免费休息区、免费住宿和免费接送等出行服务,以及优惠餐食、购物、头等舱休息及自驾租车等中转“福利”,同时让旅客享受到60分钟的快速中转,未来还将探索“机下直转”和全程引导服务。这些服务项目的拓展,在有效提升“经呼飞”中转运行效率、提升旅客服务体验的同时,对呼和浩特机场航空和非航空性业务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带动作用。

憧憬未来 让经呼中转“飞得好”

一直以来,呼和浩特机场致力于通过信息化建设,通过推广网络产品和完善中转服务来提升保障效率,通过与航空公司、OTA的精诚合作来不断满足旅客的市场需求,目前,“经呼飞”已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跨航司中转业务未来可期。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当下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继续努力,不仅要让中转服务“飞起来”、“飞得远”,更要让呼和浩特机场的中转业务“飞得好”。

未来,呼和浩特机场将继续通过网络产品提升中转衔接能力。机场将继续构建两个网络:一是支线快线的网络。将同华夏等多家航空公司开展合作,积极探索全网通,把区内的通勤通用机场连接进来,为更大的航空运输网开展服务。二是完善枢纽之间的干线网络,进一步提升干线网络的频次和密度。

对于中转服务而言,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提升中转产品质量,应当积极沟通协调,让航空公司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共谋发展。当下约有近70%的中转产品是比较生硬的服务产品拼接,缺乏更系统的市场策略和分享机制。在中转衔接方面,仍有前一段和后一段衔接不畅,影响改签的便捷程度等问题,由于涉及两个航空公司,目前这样的问题仍然是困扰中转服务的痛点。未来,呼和浩特机场将努力促进干线与支线航空公司间的合作,促成更好的中转产品。只有相互配合,精诚合作,中转衔接不畅的旅客痛点才能被彻底纾解。

通程值机系统的完善,离不开信息化的手段的引入,通过先进的智能化设备,机场的运行保障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信息化的手段也将更好地为通程服务、为中转服务提供支持;同时逐步推进旅客服务平台上线,将中转的预定、中转的服务和非航的服务全部都放到移动端,让旅客更方便、更自助的体验机场的各项中转服务。

作为一个刚刚迈进千万级俱乐部的新成员,呼和浩特机场在开展跨航司中转、打造区域航空枢纽的漫漫征程上刚刚起步,未来还任重道远,呼和浩特机场将继续在运力投放、合作促进、资源整合方面探索新的模式,将跨航司中转这个大的心脏做起来,为新型区域型枢纽机场建设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

(呼和浩特机场公司:樊菊)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