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015年新闻回眸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远眺 倪嘉云 摄1、昆明长水机场全力保障亚洲航线发展大会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2015年新闻回眸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远眺 倪嘉云 摄

1、昆明长水机场全力保障亚洲航线发展大会

第十三届亚洲航线发展大会于3月15日至17日在昆明举行,按照云南机场集团的统一安排,昆明长水机场圆满完成了中外嘉宾抵昆的航班保障任务。

作为航空业界的“亚运会”,本次亚航会规模盛大,特色鲜明,融入了浓厚的云南特色。此次大会规模将超过往届亚洲航线发展大会,成为亚洲航线发展大会举办以来参会机构、人员最多的一次空前盛会。全球300余家航空公司、机场、政府及旅游机构的近千名代表相聚春城。大会不仅将成为全面展示云南旅游天堂形象、推介云南机场、促进业内交流的大好机会,还将对加快昆明机场国家门户枢纽建设,推进民航强省建设,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航空网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本届大会,云南航线网络日益拓展,昆明机场地理优势及门户经济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助力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连接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立体航线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巩固。

2、昆明长水机场实现二类盲降运行

昆明机场22号跑道二类盲降设备——澳大利亚NM700B型仪表着陆系统运行工程已完成校飞、试飞、行业检查和验收阶段,经中国民航局批复于2015年4月1日正式启用。至此,昆明机场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城市机场之后,又一个具备仪表着陆系统二类的机场。

据介绍,仪表着陆系统又称盲降系统,它是飞机进近和着陆引导的国际标准系统。仪表着陆系统分为三类,最低标准是一类盲降,天气标准是前方能见度不低于8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550米,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度不低于60米;能见度为400米或跑道视程不小于350米,着陆最低标准的决断高度不低于30米,为二类盲降;最高标准为三类C级,即在能见度和云高均为零的情况下,也能完全依靠仪器实现飞机起降。因此,仪表着陆系统的作用在天气恶劣、能见度低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随着二类仪表着陆系统升级改造工作的推进,2014年11月20日至22日,昆明机场22号仪表着陆系统二类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投产校飞调试。2015年1月6日民航西管局对昆明机场22号跑道二类运行工程进行竣工验收。2015年1月13日,云南监管局按照西南管理局的授权,组织昆明机场、云南空管分局、东航云南公司在昆明机场完成了22号跑道二类飞行程序的试飞与低能见度运行程序的综合演练。此次试飞由昆明长水机场委托东航云南公司执行,使用波音737-800飞机按照天气条件满足一类标准,模拟二类的方式进行,同时结合试飞进行机场低能见度运行程序的综合演练。在各保障单位的密切配合下,经过1小时的实地试飞,试飞机组按预定方案,完成了昆明机场低能见起飞、二类仪表进近程序及复飞程序,同时验证了通信导航、跑道灯光设施设备及地面引导标牌标识,试飞取得圆满成功。到目前为止,仪表着陆系统二类改造工程包括助航灯光改造已经全面完成,该系统的启用,使昆明机场能够在低能见度的条件下保证机场正常运行。

3、长水机场迎接赴尼泊尔的中国医疗防疫队归来

5月28日晚8时48分,东航云南公司一架波音737飞机徐徐降落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至此,赴尼泊尔抗震救灾的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圆满完成各项援助任务回国。昆明长水机场为迎接赴尼泊尔抗震救灾的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凯旋归来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医疗防疫队提供方便。

据了解,尼泊尔4月25日发生8.1级地震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指示和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云南省卫生计生委迅速组建了59人的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携带实验检测设备、消杀药品等25吨应急物资,于4月29日赴尼泊尔灾区开展工作。这支队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派出去的规模最大、建制最全的防疫队伍。据介绍,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5月4日制定了尼泊尔地震灾区的第一份传染病风险评估报告和灾后卫生防疫技术指南,此后又完成了登革热监测与处置、安置点卫生评估及建议、饮用水监测与分析、防病技术方案等多个技术报告,为灾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防疫技术支撑。中国政府医疗防疫队在尼泊尔期间诊疗病人940人,开展手术2台,培训当地医务防疫人员1018人,获得当地政府和受灾群众的好评。

云南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以及队员所在单位负责人到昆明长水机场迎接,并举行了简短欢迎仪式。欢迎仪式上,云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应急办负责同志亲切慰问了医疗防疫队员,对他们攻坚克难、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精神给予充分肯定。

4、长水机场迎来俄罗斯奥伦堡航空首航包机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在濛濛细雨中迎来了首个俄罗斯奥伦堡首航包机。6月9日凌晨5时10分,俄罗斯奥伦堡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大型客机徐徐降落在长水机场。至此,由俄罗斯奥伦堡航空公司执飞的莫斯科至昆明的包机首航成功。长水机场副总经理黄志忠到机场停机坪迎接俄罗斯奥伦堡航空公司机组人员并向机组人员献上了鲜花。

据介绍,此次空中航行的飞行时间为7个多小时,飞机于6月8日晚9时20分从莫斯科起飞。航班为每周二从莫斯科飞往昆明,周三从昆明飞往莫斯科。该航班的机长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此次莫斯科至昆明的航班共有39名旅客,虽然昆明下起了小雨,但长水机场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希望从昆明返回莫斯科时,将有更多的旅客搭乘该航班。据了解,奥伦堡航空公司是俄罗斯的一家航空公司,总部设在奥伦堡,主要提供国内的客运航线和旅游包机航班。航空公司成立于1932年,最初是属于俄罗斯国际航空公司的一家子公司。在1992年该航空公司独立出来后,改名为奥伦堡航空公司。目前,该航空公司的通航城市已经达到12个。

5、昆明长水机场迎来转场三周年

6月28日是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迎来转场3周年的日子。为庆祝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长水机场于6月27日在航站楼出发大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庆典活动。活动期间,长水机场联合东航云南公司、祥鹏航空、昆航、川航云南公司、瑞丽航空等驻场单位与旅客互动开展了现场抽奖和微信抽奖活动。进出长水机场的旅客只需要关注昆明机场官方微信即可参与抽奖。

三年前,长水机场实现了“一夜转场、一次成功”,开启了云南航空发展史崭新的篇章,云南民航人依依惜别了百年巫家坝,满怀喜悦的心情走进了长水新时代。三年来,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各航空公司、保障型企业和昆明机场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用实际行动发扬了创业、科学、协作、奉献的“长水精神”,实现了机场安全运营、优质运营和高效运营。转场运营后的三年,是探索的三年,是奋斗的三年,也是硕果累累的三年。在新的起点上,昆明机场将在云南省委、省政府民航强省战略的指引下,在民航各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云南机场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以新起点、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寻求发展的新突破,争创发展的新优势,继续保持和发扬云南民航人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共同进取的精神,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云南民航强省战略的伟大实践中开创出一条充满活力、前景光明的发展之路,大力推进国家门户枢纽机场建设,助推云南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为民航强国战略谱写昆明机场新的辉煌篇章。

6、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举办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昆明长水机场2015年应急救援综合演练,于7月30日上午10时在长水机场应急隔离停机位举行。通过演练,旨在检验处置航空器紧急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各应急保障部门之间的指挥协调、信息传递、应急反应、协同配合以及消防、医疗救护、旅客疏散、残损航空器搬移等应急保障力量现场处置能力。云南机场集团公司、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四川航空云南分公司、云南省民用机场公安局、民航云南空管分局、中国航油云南公司、云南武警总队一支队、云南省急救中心、昆明市公安消防支队等单位参加了演练。

演练假设长水机场发生了一起航空器偏出跑道事件: 7月30日上午09:55分,A航空公司A001航班(机型为A319,机组9人,机上旅客60名)航空器前起落架发生机械故障,使用04号跑道着陆,需要地面救援。5分钟后,A航空公司A001航班在着陆滑跑过程中飞机偏出跑道,模拟事故地点位于机场22号跑道应急隔离机位。昆明机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立即启动一级应急救援程序,各救援单位接到紧急出动的指令后,立即赶赴事件现场实施救援。在完成消防救援、旅客疏散、伤员分类救治、公安警戒封控、事故调查及行李货物、油料等处置程序结束后,开始对残损航空器实施搬移。

7、昆明长水机场节能减排工作成绩显著

9月9日,《中国民航报》刊登了新闻通讯《彩云之南 绿色机场》,专题介绍了昆明长水机场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自通航以来,旅客吞吐量节节攀升,其中2015年上半年同比增速19.6%,在国内十大繁忙机场中排名第一。与此同时,长水机场不断提高整体节能水平,在减少电能和天然气消耗、污水净化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更新改造服务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据统计,长水机场2014年机场内部能耗单位旅客能耗为0.31千克标煤/人,是国内十大繁忙机场中内部能耗单位旅客能耗水平领先的机场。2015年上半年,长水机场内部能耗(水电气)同比减少了约18%。长水机场通过中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中心实现了废水污水“零”排放、生活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长水机场在运营之初就建立了节能减排管理体系,成立了机场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设立了节能减排办公室,全面负责节能减排工作。长水机场还制定了给排水、供用电、冷热源计量、水电气管网、节能减排等管理办法,编写了能源管理手册,将节能减排考核与部门绩效关联起来。此外,节能减排办公室还邀请云南省的高校和环境协会开展了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活动,促进长水机场整体节能减排水平的提升。针对长水机场建设之初计量管理系统点位不足的情况,长水机场进行了计量管理系统优化改造,开展了机场能源审计和能源管理平台系统建设,促进机场能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此外,长水机场在现场管理中充分利用绿色设计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绿色机场的可持续发展。

8、昆明至新德里国际航线正式开通

11月11日,济南(青岛)——昆明——新德里国际航线新闻通报会在昆明机场新闻中心举行。通报会正式对外宣布开通济南(青岛)——昆明——新德里国际定期客运航线,云南始发至印度的国际航线增至两条,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及昆明门户枢纽机场再添新彩。云南省民航发展管理局、云南省旅发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山东航空公司、云南机场集团等单位领导及中央驻滇媒体、云南省媒体记者参加了通报会。

开通济南(青岛)——昆明——新德里航线,进一步完善了全省的国际航线网络,结束了云南省没有直达印度首都航线的历史,极大地便利了两地民众经贸往来及观光旅游,为下一步开通更多的南亚、东南亚国际航线积累了宝贵经验,使昆明机场2017年实现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实质性的一步。该航线在促进云南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将加强云南和南亚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进一步提升云南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化水平,通过云南民航枢纽的辐射带动效应,把云南建设成为连接中国大陆旅游圈与南亚、东南亚的关键节点。此条航线开通后,云南机场集团将不断总结管理、服务方面的经验,强化与航空公司合作,优化流程、设计产品、培育市场,重点稳固、加密、新开南亚东南亚航线,深入推进昆明门户枢纽机场建设。

9、昆明长水机场迎来第一批进口水果

12月1日,泰国航空公司一架载有进口水果的TG612航班徐徐降落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这是昆明机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于11月获批后迎来的首批进口水果,标志着昆明机场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成功运行。据了解,此次进口的水果为山竹,总量为3.15吨,均是从泰国进口。当包装整齐的水果被一一卸下后,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昆明机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联检单位的工作人员立即对这批水果进行例行检查。从泰国果园中采摘下来的新鲜山竹仅用2小时就空运到昆明,不仅让昆明市民能够尝到新鲜的泰国水果而且还可以通过空运分拨到北京、上海、哈尔滨、内蒙古、贵州等地,让东北、华北及周边省市的市民在寒冷冬季尝到来自热带的新鲜水果。

据介绍,在商务厅、口岸办的关心支持下,昆明机场作为国家一类口岸,目前已具备进境水果口岸资质,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进境水生动物指定口岸验收。查验设施完善、功能性设施齐全,检验检疫、边防、海关等三家单位监管、查验规范,提高了物流运行效率,是云南省口岸基础设施最完善、口岸功能最完备的口岸。当前,昆明机场口岸航线网络已覆盖欧洲、北美洲、东南亚、南亚、东亚、中东,2015年5月开通的昆明—达卡国际定期货运航线,打通了云南面向“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货运大通道。今后昆明机场还会不断拓展国内、国际货运航线,完善机场货运软硬件设施,建立货运网络平台,加强昆明机场口岸建设,丰富和完善昆明机场口岸功能,促进昆明机场国家门户枢纽建设。

10、昆明长水机场已告别昔日“1.03”极端天气

自今年入冬以来,昆明机场先后遭遇了11月20日大雾、12月16日及17日大雪、12月18日大雾等极端天气,昆明机场均沉着应对,有效处置,交出了圆满答卷。12月25日夜间,昆明机场再次遭遇大雾、低云低能见度极端天气,主导能见度持续下降,昆明机场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发布相关运行提示,协调空管于23:55启动昆明机场低能见运行程序,协同各运行保障单位做好低能见度天气下的航班运行保障工作。由于只有东主跑道22号跑道才能运行Ⅱ类盲降低能见度运行程序,自凌晨后昆明机场刮起东北风,风向改变致使Ⅱ类盲降设备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回昆航班不能降落。26日凌晨1:00主导能见度一度降至200米,天气状况持续恶化,且低能见度天气将持续到26日上午。此次极端天气持续时间长,受影响航班范围广,较今年前几次大雾、冰雪天气处置难度大、情况更为复杂,与2013年昆明机场“1.03”大雾天气连锁影响到次日航班情况较为相似。这是昆明机场继“1.03”后,面临的又一次重大考验。12月26日凌晨,昆明机场召开运管委会议对当前及后续天气进行了研判,预估将会造成26日9:00前40个航班延误,要求各保障单位按照大面积航班延误三级预警响应做好处置准备(当时未通过媒体对外进行报道),加强备勤值守力量,各航空公司以回昆航班为基础,根据自身运力提前做好航班调整计划,并及时通知旅客、发布航班信息。

昆明机场坚持“总量控制、动态管控、时段研判、有序衔接”的大面积航班延误处置十六字方针,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协同联动、快速反应,成功应对此次长时间大雾、低云低能见度极端天气,未造成昆明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截至12月27日02:00,已执行进港430班、出港377班,取消进港18班,取消出港17班,当日航班执行完成率93.4%。昆明机场还将进一步总结、提炼此次极端天气应对处置经验,查找不足并加以改进,为今后高效应对类似极端天气提供坚实保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