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专访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对外事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新形势下中国民航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9月24日,民航局召开外事工作会,中国民航报记者在会上专访了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对外事工作的新要求,明确新形势下中国民航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9月24日,民航局召开外事工作会,中国民航报记者在会上专访了民航局副局长王志清。

记者:为什么召开此次外事工作会?

答: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作出批示:“民航业是重要的战略产业,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严格行业管理,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提升运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习总书记在批示中第一次提出提升民航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指导意义。

民航是发展双边或多边关系的重要纽带,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军”。民航外事工作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趋势及我国外交、对外经贸政策息息相关。近年来,不论是民航行业的发展现状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航外事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航局召开此次外事工作会就是为了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对外事工作的新要求,总结民航局近年来对外工作经验,明确未来民航对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行业和公众对于民航的需要。

记者:请谈谈目前中国民航外事工作的局面。

答:近年来,民航围绕增强实力和竞争力实施民航强国战略,在国际化发展中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当前,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已驶入快车道,而且在较长的一个时期,这种趋势将保持为一种常态。同时,在国际合作中呈现出“请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新常态。

随着中国民航实力的增强,民航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已经从过去的积极追随者转变为重要参与者。目前,我国已与117个国家签署或草签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为中国航空运输企业不断拓展国际航线网络、增强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条件。在双边民航合作中,我与美、欧、俄等大国,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等周边地区国家,与非洲、拉美、南太等地区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合作机制,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自2004年起,我国一直连任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2013年国际民航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地区分办事处落户北京。今年,国际民航组织选举产生了首位中国籍秘书长。

记者:能诠释一下“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空运输发展已驶入快车道”的含义吗?

答: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空运输已进入快速成长期。国际和国内运输发展不平衡曾经是长期困扰我国民航的重要结构性问题,经过民航局近年来坚持不懈的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对于民航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各项便利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举措不断出台和完善。国内航空企业更多地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以寻求新的增长点,经营国际航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从2013年下半年起,国际运输增长速度已全面快于国内运输。今年以来,从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三大指标来看,国际运输增长幅度分别是国内的2.1倍,3.6倍和2.6倍。今年上半年,新开国际航线84条,同比增长35%,国际客运量增长高达38.5%。我国在中澳、中日等优势市场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在美、欧、东南亚等传统市场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中美市场实现逆转,我国承运人执行航班数首次超过美方。此外,在非洲、拉美等潜在市场开拓力度也明显加大。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和迅猛增长的国际旅客输出国,中国的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具有强大的增长潜力。下一步,各大航空公司将继续加大“飞出去”力度,民航局也将在开辟航线、航权谈判、政策环境等方面积极支持。

记者:过去,中国民航在对外合作中将重心放在“引进来”上,现在又是如何做到“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呢?

答:的确,一直以来,中国民航在对外合作中都将重心放在“引进来”上,注重向欧美等民航发达国家学习,消化吸收民航发达国家和国际民航组织的技术和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民航在安全管理和行业发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2014年,全球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2,同期中国为0.03;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为0.39,同期中国为0.07;亿客公里死亡人数为0.01,同期中国0.0016。中国民航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提炼,甚至向国际推广。包括我们的机场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一些专业设备等等都已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北斗卫星导航、国产民机等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国民航走向国际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与中国拓展和深化民航合作抱有期待。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民航在继续坚持“引进来”,学习民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同时,“走出去”的条件与时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成熟,为我们从民航国际规则的跟随者向塑造者转变,推动中国民航的管理、技术、标准、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记者:请谈一谈中国民航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上的工作进展。

答:2015年6月,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做主旨演讲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民航界发出了“构建区域民航合作新模式”的倡议,得到相关国家及各方的积极响应。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54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通航国家35个。今年夏秋航季,我国航空公司新辟了83条国际航线,重点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目前,中国民航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双边航空运输的法律框架,扩大航权安排;通过多个平台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航安全技术全面合作;不断完善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场的国际航空枢纽功能,提升乌鲁木齐、昆明、福州等机场的门户枢纽功能,加快重庆、成都、西安等机场的区域枢纽建设,还将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机场特别是中小机场的建设力度;不仅加大了沿线省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民航基础设施对接”作为与沿线国家会谈的一项重要内容,得到积极响应。

民航局成立对非合作平台后,又正在筹划对中亚国家民航合作平台,以推进双方航空合作和资源整合。

记者:为提升中国民航国际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您认为中国民航的外事工作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答:在两方面应该着力加强。

一是要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着眼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大背景,密切跟踪掌握发展趋势,从中国民航的发展实际出发,针对中国民航国际航空运输进入快速成长期这一特点,完善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空运输政策,强化政策的适应性和先导性,为中国民航加快步伐“飞出去”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打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中央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要求下,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多地发挥国际航空运输支持和配合国家的区域开发开放战略的作用,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的周边外交战略。

二是要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中国民航在 “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新常态下,要统筹好“引进来”的质量和“走出去”的步伐。首先,要提高“引进来”的质量。要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双赢,用好中国民航的市场资源,助力中国民航的安全发展。其次,要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要积极宣传中国民航近几年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努力推动中国民航的标准输出、管理输出、技术输出、产品输出和服务输出。继续加大对国际民航组织的工作力度;以适航合作、安全管理为重点,继续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民航技术合作;促进和鼓励民航的企事业单位全方位走向国际市场,不仅要使航空企业飞出去,还要使装备、制造产业卖出去,同时还要使我们的管理、技术、标准输出去。我们应该有这种自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