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民航适航审定技术发展座谈会在民航大学召开

中国民用航空网通讯员陈红叶讯:11月16日,中国民航适航审定技术发展座谈会在中国民航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十会议室召开。中国民用航空局总工程师殷时军、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杨桢梅、中国民航大学党委书记景一宏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中电集团公司、中国航发商发、中国商飞公司、民航各适航审定中心、民航各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处等相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40余位代表参加座谈会,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白杰主持。

殷时军表示,过去10年,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有担当、有作为,工作成绩斐然,为我国适航审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是一个有热情、有朝气,肯做事、能做事的团队,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希望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成为我国适航审定工作可以依赖的重要力量。

就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殷时军提出4点要求:一是切实提高科研能力,发挥“智库”作用。要统筹资源,挖掘潜力,凝练研究方向,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完善智库管理模式,鼓励引导更多行业专家参与适航审定工作。二是建成适航审定技术人才培育基地,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思维、国际视野的综合性人才。要加快前期研究成果转化,优化适航审定专业技术培训课程体系,扩大培训规模和受众群体,提高培训质量。三是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适航审定技术研究。要高度重视大飞机等重大专项工作,规划好相关实验室的运维工作,加强适航标准体系建设,结合新技术研究符合我国适航工作实际的新方法。四是要极参与国际适航审定技术交流,提高在国际适航审定领域的话语权。要定人、定团队、定方向,进行前沿技术研究,主动参与国际交流,提供“中国适航方案”,展现“中国适航风采”。

景一宏表示,中国民航大学始终把适航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为重点工作,高度重视适航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未来,中国民航大学将围绕民航局党组“一二三三四”新时期总体工作思路,紧扣“补齐适航短板,提升适航审定能力”这一核心任务,以理论技术研究为基础,以研发能力为依托,以审定需求和工程应用为导向,充分发挥在航空领域的综合学科优势,进一步加强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拓展国际适航领域合作,提高适航专业技术水平,培育高层次适航领军人才和团队,为民用航空产品的适航审定、验证提供综合支持能力。

白杰以《不忘初心,护航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为题回顾了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成立10年的工作和对未来的展望。

自2007年成立以来,民用航空器适航审定技术与管理研究中心积极研究适航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助完成《适航审定“十三五”专项规划》《适航攻关专项方案》等文件的编制工作;为我国适航审定系统全面提供人力和技术支持,重点参与了ARJ21-700、C919等飞机的型号合格审定工作,培养了适航专业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97名;立足深层次适航审定技术研究,逐步形成了民机系统工程与安全性设计评估、机载软件和电子硬件适航审定流程及符合性验证等11项核心研究能力;提供公共服务和咨询,完成了88期专业培训,培训规模达到5000余人次;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近5年完成与在研的项目达128项。

民航局适航司副司长杨桢梅介绍了我国适航攻关与适航审定规划,来自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中国商飞、中南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处、中航电子、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围绕“人为因素于飞机商业价值”“民机研发体系”“关于机载软硬件审定能力建设的思考”“民机航电系统发展与展望”“民机结构强度适航条款修订动态及审查重点” “大型客机机械系统未来展望”“飞机强度技术的发展趋势与若干重大挑战”等七大主题进行详细阐述和深入讨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