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安全无小事,底线碰不得

我总喜欢说这句“家有家法,行有行规。”的确,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中国人的规矩意识也经历了漫长的积累沉淀,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来自民航业的航空安全法律法规尤为如此,因为这不仅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关乎国家安全和形象的大事。这句话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每一次触碰航空安全底线带来的后果,都无法想象。

为了避免安全事故,才有了关于航空安全的法律法规,他们的存在至关重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拿关于旅客在飞机上手机开机这件事来说。很多旅客都觉得是航空公司在故意夸大其词。一个手机的干扰怎么会让飞机偏离航线或者造成其他安全上的隐患?这条规定更像是航空公司对旅客的苛责。这是旅客层面对这件事的理解。旅客只管坐飞机,不需要对飞机的运行和安全做专业的了解。但是旅客需要的是安全的到达目的地,这也是航空公司对旅客的最起码的承诺。而为了兑现这个承诺诺,需要旅客的尽力配合。在飞机起飞或者降落的关键阶段,手机信号的干扰会对飞机的航路信号造成干扰,致使飞机偏离航线或者无法正常起落。当然不排除偶尔会有侥幸的没造成后果,但这不代表着这样带着隐患能安全飞行。一百次的侥幸抵不上一次致命的疏忽。所以,航空公司不敢大意,乘务员和安全员必须守好这个安全的底线。

在一个安全座谈会上,听一位飞行了三十年的老机长发言,他说,航空安全的每一条法律法规,几乎都带着血的教训。比如说飞机上禁止旅客吸烟,就是有旅客躲在厕所吸烟造成小范围的失火带来过航班的返航和备降。因为在狭小的密闭空间中,空气流通不畅,很容易存在失火的隐患。但是旅客无法想象其中的利害,他把空中和地面想象成同样的环境。但是航空公司懂、乘务员和安全员懂,他们必须对旅客的生命安全负责,从这一点来讲,他们必须及时快速的果断处置,因为任何一点的犹豫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触碰航空安全底线的旅客,在我看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知者无畏,一种是有知者无畏。如果选择谅解,我宁愿选择前者,至少前者不是有意识的去触碰一些禁区禁忌。他们只是不明白不了解,他们需要的是我们把规定讲明讲透,讲明其中的利害得失,这些旅客就会变成很好的规定执行者。但后者完全相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还经常摆出一副“别以为我不知道,我比你还了解”神态。这些旅客除了体现自我的优越感外,更是对规则规定的不尊重。

其实没有人高贵到可以蔑视法律法规的尊严,践踏法律法规的底线。这体现出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人是社会动物,需要依赖集体环境生存,集体生活便要有集体规则,大家都要遵守。旅客层面对航空安全法律法规的遵守,一是对航空安全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作为外行人对内行人的敬畏和尊重。因为只有他们才能用这些规定给我们带来安全的旅程。二是对使用这些安全规定的航空公司的信任,听从他们的要求。没有航空公司愿意冒着失去旅客客源的危险,去做无理和苛责的要求。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所有的要求都是为了保证飞行安全这个必须的底线。

当然,个别时候不尽如人意的航班延误、行李破损以及一些其他原因带来的处理方式的不得当,会让旅客的旅程带来一些不便的困扰,但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不能成为旅客突破和触碰安全底线的借口。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