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我们的空管 身边的故事--赵毅菲

赵毅菲,黑龙江空管分局气象台第一党支部书记。她说:从出生、成长、工作,都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哈尔滨阎家岗机场),是地地道道的“民航二代”。

在出生的那个月,哈尔滨机场有了第一架三叉戟飞机,父亲便给她起了毅菲(一飞)这个名字。小时候,在机场生活的时光记忆犹新。候机楼有两层,塔台在候机楼侧面;飞机很少见,有飞机的时候轰鸣声很大;跑道上总有几个阿姨捡石子;职工家属居住的是附近的平房,院里养了鸡鸭,夏天路边两侧的草丛上蜻蜓成群;雨天过后和孩子们趟泥水、玩泥巴摔泡;机场警卫连队房屋后有个猪圈,过年杀猪时总能蹭上一大碗香喷喷的酱油蒸肉。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记忆虽是黑白色,却终生不忘。

您好,空管!

2000年毕业后,带着儿时对机场的怀念与憧憬,回到了这片熟悉的土地,进入空管气象观测室工作,从法律专业转行气象专业,专业跨度非常大,完全是零基础。当时,师傅卢玉宝是观测室主任,那时,观测室人员紧张,只有6个人,对师傅来说,带徒弟是个辛苦活儿。面对师傅,又敬又怕,敬他的气象专业水平,怕他严苛的教学责任心。师傅值完夜班后不下班再培训,从气象基础知识到航空气象知识再到航空气象电码,一点点、一项项耐心传授,连续几个月下来,师傅瘦了一大圈。在师傅悉心的代培和观测同事们耐心的指导下,顺利地通过了气象观测执照考核,光荣地成为一名气象观测员,开始了独立值班工作。

作为参加国际信息交换的机场,气象观测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它担负着对机场天气实况的监视与测量,对外发布机场天气报告,为气象预报提供原始气象资料,为管制部门及气象用户提供实时气象信息,为航空气象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那时候,没有自动观测系统,没有自动编报系统,观测员用的是手摇测风仪、水银气压表、干湿球温度表,要经过精确的读表与换算才能人工编发报文。

那时,作为女观测员,要克服一个人守夜时对黑暗的恐惧、要克服夏日的暴晒、要克服在观测场与老鼠一次次不期而遇、要克服工作到凌晨后的饥肠辘辘、要克服午夜时的困乏疲惫、要克服冬日室外观测的天寒地冻。可是,依然是热爱,热爱空管的行业,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快乐工作、奉献空管。

时光荏苒,发展的空管!

空管的成长,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它在以飞快的迅速朝着它的目标急驰而去。2005年,气象观测AWOS自动编报系统在气象台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研发,有效地降低了“错、忘、漏”现象的发生,告别了人工编报,进入了全新的自动编发报工作模式。当站在过全国最高业务技能比赛的领奖台上,猛然领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精髓;在参加东北空管局慰问演出,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凝聚力;从一名普遍的气象观测员到观测室主任有了思想上的蜕变,更加成熟、自信。

2010年,随着工作的需要,离开了热爱并奋斗了十年的观测岗位,调入到气象台业务室,开始了人生的又一段新的征程。那些年,正是黑龙江空管分局飞速发展变化的时间,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设施完善的新航管楼,足不出门就可以吃到后勤服务中心准备的营养工作餐;我们运用办公自动化更加快捷高效地处理公务;我们运用各种先进的自动化仪器设备保障着飞行安全。

心中有信念,空管会更好!

近些年,依依不舍地陆续告别了离退休的老一辈空管人,他们用青春诠释着对空管的热爱,用泪水倾诉着对空管的留恋。

她感动着,学习着,努力着。2014年,开始担任气象台第一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深知肩上的责任与压力,如何做好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为空管事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是她不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她和她的空管同事们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脚踏实地、同心协力,为了空管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供稿/摄影:赵毅菲)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