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鼠之间》读后感

《人鼠之间》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的代表作,被称为关于承诺、孤独、希望和失去之书 。书中不仅艺术地展现了田园牧歌式的农庄生活和残酷的社会现实的冲突,而且反映了人对生存条件的真切感受。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农场里。当时的社会底层的工人更类似于流浪者,“找个地方好好工作,不费吹灰之力,什么麻烦都没有。到了月底,领上50元去城里。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去哪里吃饭就去哪里吃饭,买一加仑威士忌,打牌也好,打台球也好。”似乎每一个工人都是这样过活的。他们也都有关于土地的梦想,但“从来没有人能够真的实现,有些人想的都要发疯了,但是他们的钱全投在妓院和牌局里。”

书中的主人公是两个 “合伙人”:莱尼是一个身材高大但是心灵却如同儿童般幼稚的人,他很喜欢抚摸柔软的东西,这个嗜好也为他招惹了不少的麻烦;乔治身材矮小却精明强干,善于打算。两人合伙在农场打工,只为攒钱买一块地实现两人的梦想。

陪伴和理想

说是两人相互陪伴,其实莱尼更依赖乔治。这种本不牢固的合伙关系由于两人梦想的存在却显得相得益彰,虽然乔治经常抱怨,如果没有莱尼的拖累他就可以过的和其他工人一样潇洒。但是当莱尼表示想离开时,乔治又会反过来安慰他。

每当绝望的时候,煎熬的时候,处境艰难的时候,莱尼会一遍又一遍要求乔治给他描述他们说了很多遍的情形-“他们的未来某一天,有一块地的日子”,想的很具体,很细节,甚至兴奋到迫不及待地去实现。两个人在寒冷痛苦难捱的时刻,一遍又一遍地讨论氤氲出光彩和力量。

与形成鲜明对比,是马房长工库鲁克斯,他知道孤独的力量,因此才吓唬莱尼说乔治要离开,也因此才半打趣地说自己要“入伙”。他对孤独的描述像极了喝醉后的胡言乱语,却把莱尼吓到够呛。

背叛和失去

乔治对于莱尼的照顾不可谓不细致,为了避免莱尼惹上麻烦,乔治会告诉他应该说哪些话避开哪些人,甚至因为担心莱尼惹祸而提前为其制定了逃跑计划。这并不奇怪,故事就是从乔治带领惹祸的莱尼出来逃亡打工开始的,一直到书的结尾,我甚至还相信乔治会想尽办法庇护莱尼。

然而最后乔治还是食言了,莱尼失手杀死了经理的儿媳,从乔治发现的一刻起就打定主意要抛弃这个忠诚的伙伴-几乎是当场就决定去杀掉莱尼。而乔治为莱尼制定的逃脱计划-莱尼的庇护之所,最终成了莱尼的坟墓。

两个人在夕阳下再一次畅想起理想中的生活,脑子不太灵光的莱尼照例反复念叨着要管理兔子。直到枪响终结所有的一切,乔治终于回归到“普通人”的生活。

人与鼠

莱尼身上有纯粹,忠诚,洁净和莽撞的力量。乔治无法保护住莱尼,就好像莱尼无法保护他的小老鼠和小狗,断手坎迪无法保护住他的狗。没有人做错,无力感却铺天盖地。你知道悲剧可能会发生,你看着悲剧发生,你什么都不能做。

本书的题目来自罗伯特·彭斯的诗句:无论人与鼠,最好的打算往往落得一场空。这样的类比似乎也与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有关:田野被犁耕翻时,一只不幸的田鼠失去了它的窝,象征着主人公莱尼、乔治在资本主义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必然命运。

本书看后让人感到压抑,悲伤和同情,作者也许不是悲观主义者,只能说当时的社会状况容不得一丝乐观存在。虽然书中一些戏剧化的设定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我们也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跟社会,但“孤独的流浪汉”式的做法应该被摒弃。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人设”如何,陪伴和理想始终是我们生存发展中最重要的元素。

来源:河北空管分局(文 杨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