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好青山 敢叫荒野换新颜——东航江西“功勋飞行员”王国希先进事迹侧记

中国民用航空网通讯员 黄岱 报道: “你深知,生命的真正悲哀在于从没能在草木幽深的长夏,俯瞰着细小的河流与威严的群山,在碎云累积的空茫里飞行。”——作家李海鹏的这句话,道出了很多民航人的心声。

而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东航就有这样一群人,在自己最青春激扬的年纪,用20多年时间,精耕细作,用生命的历程“在草木幽深的长夏,俯瞰着细小的河流与威严的群山,在碎云累积的空茫里飞行”。他们以翼为“犁”, “耕”遍所在地的各个角落,飞播造林近百万公顷,让那片大地处处绿意盎然,平添生机。

江西,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二位,全省森林蓄积量达到4.4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九位。而这青山绿水梦之城的背后,广阔的赣鄱大地上,飞行员们用他们飞播造林的经历谱写了怎样的动人故事?

    “江西省劳动模范”、“全国民航安全飞行模范”、民航总局“功勋飞行员”……东航江西分公司已退休员工王国希身上有太多荣誉,“我就是一名普通飞行员!”王国希总是谦虚地说。作为江西飞播造林飞行员中的佼佼者,他用机翼丈量大地的广度,用拉杆测算高山的深度。他用自己的青春,描绘了一部东航人“助力青山绿水,支持国家建设”的豪迈诗篇!

正是一代代东航人立足飞行事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才为东航更好地履行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不断添砖加瓦。

问渠那得好青山  敢叫荒野换新颜——东航江西“功勋飞行员”王国希先进事迹侧记

提着一筐茶叶蛋上飞机

王国希,1940年出生于河南商城,随后1958年10月入伍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1962年5月毕业分配到民航上海管理局专业大队14大队。1967年参加工作开始,40多年飞行生涯,个人飞行时间累计22180小时,未发生任何飞行事故。每当问起他飞行生涯中记忆最深刻的事情,王国希总是笑着说:“那估计是飞播造林!”

1967年,王国希开始驾驶运-五飞机, 27年时间里,他飞遍了当时赣南的18个县市和抚州、上饶、景德镇等地区,将一颗颗树种播在指定的飞行区域,完成国家下达的所有任务。

“现在的飞行员还是挺幸福的,我们当时飞播造林条件真的很艰苦!”提到当时的飞行,几十年过去了,王国希依然觉得历历在目,因为这种记忆已经深入骨髓,融于血液。

“当时的运-五不像现在的飞机有空调,发动机在驾驶舱前面,实在是太热,一条擦汗的毛巾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往往制服都湿透了,身上都结起了一层白霜。飞机上有一个电风扇,但还是无法抵挡热浪。飞机窗户倒是可以开,但飞行速度太快,风力太大,影响飞行安全。”王国希笑着说,那个时候环境恶劣,天气酷热,他们为了执行任务都顾不上个人形象。

在赣南飞行的时候,就他一个飞行员,为了抢在雨季前播种,他经常一飞就是6个小时,飞机上没有现代化的厨房,也没有乘务员,为了填饱肚子,他常常是拎着一筐茶叶蛋上了飞机。凭借着过硬的业务素质和坚持,王国希克服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投入飞播造林事业,不曾想这一飞就是二十多年。

赣南地区的飞播造林工作非常艰苦,以前山上没有树,水土流失严重,都是黄土、壕沟。经过王国希和同事们的不断努力,对余都、瑞金、兴国、石城、南康、赣县等地都认真考察,细心播种。现如今,赣州森林覆盖率达到76.4%,在江西第一,全国设区市中列第九。青山绿水的背后,饱含着王国希和他的同事们当年的辛勤付出。

“播下的是种子,孕育的是希望!”

“播种的环境大多在山区,对飞行要求很高,如何飞上山再飞下来,这都需要做到心里有数。4月播种,我们春节前就会去现场考察地形。”飞播造林对飞行高度有严格规定,一般要求离地80米上下,王国希他们执行任务前,还需要现场考察,冬天春寒料峭,在山上深一脚、浅一脚地勘察也成为家常便饭。

运-五型飞机不像现在的飞机,设备较为落后,大多数时候需要靠飞行员自己的判断。当时执行任务一般只有正副驾驶两个飞行员,机长要想准确的知道飞行区域,并安全完成作业,必须兼任领航员、机械员、通讯员,这对飞行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极大的要求。

“现在的飞机可以雷达定位,有盲降,那个时候是没有的。”在当时,不仅仅是飞机不够先进,地面的指挥能力也有限,很多机场都为临时机场,瑞金的临时农业机场跑道仅为400米,遂川的机场跑道还不足400米,相当考验飞行技术。“我们播种的时候,地面是有讯号员的,他们打着旗帜指挥,我们就在天上看,按照他们指挥的地方飞。”为了准确播撒树种,各地方都会召集训练一批讯号员,他们在制定的播撒区域指挥。讯号员成直线排列,两头的人举红旗,中间的人举白旗,每飞完一条线,讯号员就按规定以50到60米的距离平移,直到完成所有区域作业。然而,“完成作业”远不是按规定飞完就可以,政府还有相应的检查机制。王国希介绍说,播种效果是有一套检验方法的,他们会在播种区域选择性的放一块大布,通过观察布上的种子分布情况,检查飞机撒下去的种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均匀。经过长年的实战训练,王国希对这项工作已经烂熟于心。

一颗种子孕育一个春天,一棵绿树就像一曲颂歌。由于个人参与飞播造林工作贡献突出,1996年10月,王国希被国家授予“全国飞机播种造林先进个人”,这也成为他飞行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培养一名飞行员,要用他体重一样多的黄金!”

     能成为一名飞行员,王国希对国家的培养之情,始终心怀感恩。日常工作中,他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原来执行飞播造林任务时,需要提前了解飞行天气,虽然有地面报务员,但王国希仍坚持亲力亲为,常年坚持每天凌晨4点就起床,起来后仔细翻看图纸,了解飞行天气,做到心中有数。

当时,运五还要承担的飞行任务有森林病虫害防治、灭蝗、航空探矿等。而这些任务,大都是在深山执行,不仅远离城市,生活环境差,对身体更是极大的考验。

77岁高龄的王国希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时我们去执行灭虫任务,要将农药喷洒下去,当时的农药像面粉一样,极其分散,而且腐蚀性很强,虽然我们带着防毒面具,但还是没有效果,对身体伤害很大!”但是,就是凭借着这样一股“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王国希圆满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急难险重的飞行任务。

笑对千般苦,勇于奉献写忠诚。作为一名干部,王国希一直坚持以身作则,大家笑称他是一只“老黄牛”。“别人不干的活儿他干,别人不飞的航班他飞!”执行航班时,他从不挑三拣四,别人不愿飞的航班,他也不计较,接到任务一丝不苟地执行。认真、谦让,这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在60年代改装时,他让同事们先改,而自己则默默地最后一批才踏入改装大军。

踏实奉献之余,业务精湛更是王国希为大家所称道的地方。王国希参加工作以后,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熟练掌握所飞机型的性能和操作特点,数年时间里迅速成长为教员,而这一切也离不开他一直以来的良好习惯和严格要求。“我们是经受过高难度训练的!” 王国希笑称,那时执行灭虫任务,飞机离森林树冠不超过17米,如果是给小麦、棉花灭虫,高度不超过5米,正是这样烦琐而复杂的操作、艰苦的条件,使王国希这些老一辈飞行员练就了过硬的飞行技能和品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凭借着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那股劲儿,1997年11月,飞行作风严谨的王国希荣获民航总局“功勋飞行员”奖章。面对荣誉,他看得很淡,“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大山大沟要种树,只有用飞机去播种了!公司交代其它任务,我们也要坚决执行。作为一名飞行员,我们就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圆满完成各项飞行任务,为保证民航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

军令如山,甘蔗没有两头甜!”

飞行40多年时间里,长期在外执行任务是王国希工作的常态。对于家庭的付出太少,王国希心里始终有所亏欠。“那个时候的一趟飞行可不像现在的飞行员有严格的执行期,我们一出门就是几个月,最少的也要十几天,家里根本无法照顾!”

王国希的三个孩子出生,他都不在家。“1968年大丫头出生的时候,我在外面执行航班,72年老二出生的时候,我又拉练去了,后来老三出生的时候,我正好在外面执行任务,飞了一半,过了半个月才回来!”王国希唏嘘不已。由于长期在外执行任务,妻子一人也照顾不了孩子们,也是靠邻居们帮忙照应着。由于工作原因,没有时间照顾妻儿,王国希心里隐藏着很多歉疚。

有一次,王国希在家时儿子突然生病,但此时正好接到了新的飞行任务。抱着年幼的儿子,妻子希望他能和组织上请假一同去医院,但是顾不上年幼生病的孩子,接到任务的王国希只是撂下一句话:“军令如山!”便毅然奔赴任务现场。

作为一名飞行员,飞机是他们的最亲密的搭档,他们之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可能正是这种感情,王国希的儿子继承了父亲血液中对飞机的那份赤诚之情,成为一位机务人员,手握维修工具,为飞机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我为东航献青春,献完青春献子孙!”这是老一辈东航人对东航最深情的寄予和守望!

后记

昔日的赣南荒山秃岭,在飞播机翼掠过的地方,就播撒下了今天的希望,滋润着今天的幸福。2008年,王国希老人曾去赣州一带走访。当看到赣州一带树木郁郁葱葱,兴国他们播种的地方还成为了森林公园,看到20多年前播下的树种,如今已长成大树,王国希感慨不已,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嘴里不时地说着:“真好!真好!” 

东航成立之初,他们是种子,播撒希望,保障安全。

东航发展之中,他们是脊梁,建设队伍,管理提升。

东航60华诞时,他们是标杆,让一代又一代飞行员驻足凝望,迎头赶上!

“我热爱东航,在东航60周年之际,祝福东航兴旺发达,飞得更广,飞得更远,保证安全!”作为一名老飞行员,王国希的祝福寄语道出了老一辈飞行员们的心声!

新时代开启新画卷,新征程引领新篇章。值此东航60周年华诞之际,让我们和东航一起,铿锵起航,砥砺前行!(黄岱)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