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空经济区发展需破解三大瓶颈

  从前几年的顺义临空经济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城、广州花都空港经济圈、成都双流临空经济区、武汉临空经济区、长沙空港新城、重庆空港新城到近年兴起的石家庄、唐山、孝感、曹家堡等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似乎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占领全国各大、中型机场周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34个机场所在地区先后提出发展44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或设想。

  从前几年的顺义临空经济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城、广州花都空港经济圈、成都双流临空经济区、武汉临空经济区、长沙空港新城、重庆空港新城到近年兴起的石家庄、唐山、孝感、曹家堡等临空经济区,“临空经济区”似乎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占领全国各大、中型机场周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共有34个机场所在地区先后提出发展44个临空经济区的规划或设想。

  那么,这些省、市政府下大力气、大投入的临空经济区到底成效如何呢?《临空经济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国内8个主要机场临空经济区所在行政区的GDP增速比其所在城市平均高出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顺义临空经济区2011年完成税收70亿元,同比增长75%,呈现出强大的发展势头。目前,其已贡献了北京市顺义区85%的GDP和北京市超过80%的进出口总值。但广州花都空港经济区所在的花都区GDP增速仅比广州市高0.9个百分点,并未显现临空经济区强大的活力。

  如何才能让临空经济区发挥强大的经济先导作用,把好事办好?笔者认为,我国临空经济区建设、发展还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跑马圈地、争相上马。其实大家都明白,并不是每个机场都适合发展临空经济,只有优惠政策给力、基础设施完备、航线网络发达、客货流量巨大、地面交通便捷,以及相关产业具备一定基础才适合大力发展临空经济。然而,俗话说“靠山吃山、靠天吃天”,各地政府为发展经济,发扬政绩,往往热衷于快建、大建临空经济区。

  第二,产业链破碎,把关不严。既然是临空经济区,就一定是大力发展与航空业相关联、相促进的临空产业。从韩国仁川、德国法兰克福、美国孟菲斯和中国香港等发展成熟的临空经济区来看,主要发展航空业(包含航空运输业、航空制造业和航空维修业等)、航空物流业(保税等)、高端制造业、商务会展业和娱乐休闲业(为旅客提供服务)等五大支柱产业,并引导形成完整产业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生聚集效益。而国内大部分临空经济区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比如最成熟的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内,西铁城公司基本没有配套企业,而JVC电子公司的配套企业也主要位于天津、浙江等地。更为严重的是,国内部分地方政府把关不严,“临空经济区只是个框,什么产业都往里装”。比如青岛临空经济区内还有山水水泥这类传统企业,而呼和浩特航空城也以传统产业为主。这些传统产业,并非临空产业,不仅无法利用临空的巨大优势,获得又好又快地发展,反而挤占了临空产业大量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不利于临空经济区的整体发展。

  第三,把临空经济区当成经济开发区建设,没有长远眼光。目前国内部分地方政府用搞开发区的思路来做临空经济区,认为五大产业中发展的重点在航空业、航空物流业和高端制造业,“好钢用在刀刃上”,通过集中投入出GDP、出政绩。然而,地方政府没有意识到发展临空经济区的秘诀就在于:机场(航空运输业)和临空产业应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才能携手共赢。航空运输业为临空产业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吸引大量的旅客,提高货物运输时效,降低空运成本,以支持商务会展业、高端制造业等临空产业的发展。而临空产业则以旺盛的客货需求,带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如果眼光只盯着货,而不重视人,则临空经济区永远无法发展为航空城,而将沦落为“经济开发区”。从国内民航“客优于货”的规律而言,单纯的货物需求难以推动机场业务量的持续增长,并不足以带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最终临空经济区将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瓶颈。只有制造业、物流业、商务会展业、休闲服务业等产业协同发展,才能完成临空经济区到航空城的质变,走上相互推动、相互支持的良性发展之路。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