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危险品办公室官员

视频:访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危险品办公室Janet Mclaughlin女士      指导危险品航空运输 的重要国际法规——国际民航组织《危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简称《技术细则》)将在2009-2011新版本中作出重大更新,由于《包装说明》部分更新很大,国际民航组织(ICAO)罕见的给予了一个两年多的过渡期,即新的《包装说明》在《技术细则》中的正式生效期在2011年3月31日,而从2011年1月1日-3月31日这段时间是新旧规则交接期,两种规则都允许采用。       为使中国民航货运界尽早了解并掌握《技术细则》及相关国际法规的最新规定,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于10月20-22日在上海举办了“中国民航2008危险品规则更新培训”。来自民航局航安办、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和监管办的危险品监察员、各航空公司和机场公司的危险品主管人员、各危险品训练机构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员、货运代理人、中国航协的相关专家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在此次培训中,FAA危险品办公室国际与信息交流部经理、ICAO专家委员会顾问兼审计员Janet McLaughlin女士详细讲解了《技术细则》的“包装说明”和“限制数量”的更新与发展,及氧气瓶的航空运输;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的专家讲解了国际航协《危险品规则》(IATA DGR)2009年度的更新内容;美国危险品运输咨询公司(BDG)的专家对美国联邦法规49部(49-CFR)进行了介绍;美国便携式可充电电池协会(PRBA)秘书长George A. Kerchner先生就2009年度IATA DGR的锂电池规则进行了说明。培训期间还举办了CAAC与FAA的研讨及锂电池运输安全问题的研讨。       为更全面的了解《技术细则》的更新情况、国内外在危险品航空运输安全管理方面的发展和经验、及危险品运输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情况,笔者于10月20日中国民航2008危险品规则更新培训及研讨会上采访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危险品办公室Janet Mclaughlin女士。以下是采访实录。       《中国民用航空》航采网(以下简称“航采网”):根据附件18,各缔约国之间应互相通报危险品信息及合作,这次CAAC请您来也是执行该条款吗? Janet:附件18讲的主要是如果有事故发生,它可能会牵扯到不同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执法还是调查,各国应相互合作。对于我这一次来讲课,我更愿意把它叫做reachout program(信息交流计划),就是进一步的和用户去沟通、去教育、去培训。        航采网:请介绍一下《技术细则》更新的情况和它的意义。


视频:访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危险品办公室Janet Mclaughlin女士

      指导危险品航空运输的重要国际法规——国际民航组织《危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简称《技术细则》)将在2009-2011新版本中作出重大更新,由于《包装说明》部分更新很大,国际民航组织(ICAO)罕见的给予了一个两年多的过渡期,即新的《包装说明》在《技术细则》中的正式生效期在2011年3月31日,而从2011年1月1日-3月31日这段时间是新旧规则交接期,两种规则都允许采用。

      为使中国民航货运界尽早了解并掌握《技术细则》及相关国际法规的最新规定,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于10月20-22日在上海举办了“中国民航2008危险品规则更新培训”。来自民航局航安办、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和监管办的危险品监察员、各航空公司和机场公司的危险品主管人员、各危险品训练机构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员、货运代理人、中国航协的相关专家代表等300多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在此次培训中,FAA危险品办公室国际与信息交流部经理、ICAO专家委员会顾问兼审计员Janet McLaughlin女士详细讲解了《技术细则》的“包装说明”和“限制数量”的更新与发展,及氧气瓶的航空运输;中国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的专家讲解了国际航协《危险品规则》(IATA DGR)2009年度的更新内容;美国危险品运输咨询公司(BDG)的专家对美国联邦法规49部(49-CFR)进行了介绍;美国便携式可充电电池协会(PRBA)秘书长George A. Kerchner先生就2009年度IATA DGR的锂电池规则进行了说明。培训期间还举办了CAAC与FAA的研讨及锂电池运输安全问题的研讨。

      为更全面的了解《技术细则》的更新情况、国内外在危险品航空运输安全管理方面的发展和经验、及危险品运输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情况,笔者于10月20日中国民航2008危险品规则更新培训及研讨会上采访了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危险品办公室Janet Mclaughlin女士。以下是采访实录。

      《中国民用航空》航采网(以下简称“航采网”):根据附件18,各缔约国之间应互相通报危险品信息及合作,这次CAAC请您来也是执行该条款吗?
Janet:附件18讲的主要是如果有事故发生,它可能会牵扯到不同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执法还是调查,各国应相互合作。对于我这一次来讲课,我更愿意把它叫做reachout program(信息交流计划),就是进一步的和用户去沟通、去教育、去培训。 

      航采网:请介绍一下《技术细则》更新的情况和它的意义。

      Janet:《包装说明》的更新实际上历时很多很多年。一般来说,ICAO的法规是一更新马上就实施,只有这次这个更新,因为它更新如此之大,ICAO给了两三年的过渡期,这在ICAO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次《包装说明》格式的更新对于ICAO有多重要。

      除了《包装说明》,还有一些其他的变更。比如关于旅客豁免的一些条款,本意是为了旅客操作起来更方便一些,当然这个法规本身是为各个国家民航部门用的,一般来说对于旅客会相对远一点,但是这类变化在新的《技术细则》里也有。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一些操作方面的规定。比如,过去所有的危险品必须是在够得着(即碰到泄漏、着火等情况可以处理)的腹舱里面才能够运,新的《技术细则》规定,对于够不着的舱,如果这个舱里面有相应的灭火装置,也可以装运。 

      航采网:您对中国民航局的危险品管理印象如何?有何建议?

      Janet:多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中美之间在航空危险品运输上的合作是非常紧密的。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知道,在整个货运领域,中国加上美国的货运量能占到整个国际运输的2/3,如果这两个国家的运输搞好了,这对整个世界的安全运输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几年,我们也看到中国比较积极的加入到ICAO的投票、建议中,我认为是非常好的事情。从美国政府的角度来讲,我们也非常支持中国这么做,因为在危险品的管理中,国际间的合作、联系、互享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航采网:请介绍一下美国危险品航空运输管理的组织架构、立法及监管情况。

      Janet:在美国,危险品航空运输是由运输部管理的,它下面有一个部门叫管道及危险品安全管理局(PHMSA),这个部门是写法规的,49-CFR就是由他们制定的。然后FAA是执行法规的,当然他们之间有互动。FAA重点管的是航空公司,认证、授权、检查等都是FAA在做。 

      航采网:对于代理人是怎么管理的?

      Janet:对于货运代理人的管理主要看代理人本身的功能,如果他的功能是相当于托运人,那就按照托运人相应的法规来管理,如果代理人是代表航空公司,那就按照航空公司的承运人法规来办理。也就是说,对代理人的管理是根据代理人的作用来决定的,不是专门有一个代理人的管理部门。 

      航采网:美国管理危险品的官员有多少?

      Janet:有152个专门的危险品监管员。 

      航采网:在危险品航空运输管理方面,有什么重要的经验教训可以与中国分享吗?

      Janet:20年前大家都用运输部的名义收集信息,当时可能运输规模不大,还可以这样做,现在发现系统越来越大,而收集的很多信息没有能够很好的利用,如果回到20年前,可能从那时起我们就会考虑采用按不同运输模式收集数据的方法,在信息网络定义过程中我们有这样一个教训。以前的数据太综合了,可能你拿到的一个数据是与陆运有关的,与空运毫无关系,如果我们定义的时候就分得细一点,以现在的手段检索并不难。把相关的信息集中到一起可能对某一种运输模式指导意义更大,而不是混杂在一起把信息浪费掉了。 

      航采网:中国是美国重要的贸易及旅游合作伙伴,贵政府对加强双方危险品的管理有何设想?

      Janet:中美之间现在的合作实际上非常多,像这次这个活动,包括美国锂电池协会秘书长来讲课,这些在很多其他国家都不太容易实现,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不管是美国政府还是业界、民间对于中国重视的程度。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锂电池产出国,美国又是最大的用户国,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安全的要求。两个国家都是联合国的成员国,都遵守联合国的规章,从这个角度来讲,相互交流应该毫无障碍。我还想强调,除了联合国ICAO的规定以外,美国还有一些自己的要求,我们期望不管是中国的商品,还是其他国家的商品,运到美国的时候,对美国的要求有所了解,并且去遵守。也就是说,一个产品,一要满足出发国的法规,然后国际空运这一段要满足国际法规,最后还要满足抵达国的法规。

     由民航局飞标司主办、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承办的中国民航2008危险品规则更新培训于10月20日-22日在上海举办。此次培训主要是针对国际民航组织《危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ICAO Doc 9284 AN/905,以下简称《技术细则》)近期即将作出较大更新而举办的。中国航空强势媒体群——两刊一网(《中国民用航空》杂志、《中国航空采购》杂志、《中国民用航空》航采网)对会议进行了全程报道。

     请翻到第二页收听采访音频。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