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数机场非航收入不足50%,与国际差距明显

近日,研究机构戴德梁行发布报告指出,尽管中国航空业近10年来快速发展,但与国际一线城市机场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

戴德梁行是在北京举办的THINK-IN“大航空,新机遇”论坛发布这份《大航空新机遇 戴德梁行专题报告》的,该论坛聚焦“大航空,新机遇——从交通枢纽到经济枢纽核心引擎的转变”的主题。论坛上,戴德梁行推出“大航空”平台专家团队。

报告中显示,2007~2017 十年间,中国航空业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与“ 世界第一航空大国”——美国相比,我国虽在数量上仍与其存在一定差距,但就增长率而言,十年间,我国凭借11.5% 的平均增速高居美国之上。另外,在国际排名中,2007年中国仅有首都国际机场、香港国际机场两家机场跻身全球机场吞吐量Top15 榜单,而在2017年,中国已有4家机场上榜,且排名上也有了大幅提高。

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大陆一线城市中的上海浦东机场、广州白云机场、首都国际机场、深圳机场的非航空收入占比为49%、22%、45%、23%。而国际一线城市中的史基浦机场、悉尼机场、东京机场、香港机场的非航收入占比为44%、57%、74%、66%。

报告认为,非航收入,即机场商业、广告、停车等非航空业务收入,是国际上评价机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内机场非航收入占比不足50%,与国际一线机场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国际化的进一步加强和旅客消费能力的提升,其中的商业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

对于上述数据形成的原因,资深航空业人士孙沪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因为机场所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有差距,经济发展好、口岸位置好、与国外交往多、国际航线多的机场非航业务比例就高。二是机场公司管理人员素质高、机场管理水平高、机场非航业务收入占比就高。

关于机场如何提高非航空收入,孙沪江表示,一是引入更多的国际知名品牌,主要是时尚商品供应商驻场销售。二是引入具有当地特色的餐饮服务企业进场。三是引入国际著名酒店(商务和休闲酒店)吸引客人入住消费。四是为旅客提供一条龙的出行服务,与OTA分享增值收益。

(来源:中国经营网 冯颖祎 童海华)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