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2月新闻发布会:春运民航运输旅客5523万人次;我国已恢复与58个国家的客运定期航班

民航局于2月16日(星期四)10:00在民航局机关二楼多功能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民航春运整体情况、1月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等文件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2023年民航春运方面,自1月7日至2月15日,春运40天,民航运输旅客5523万人次,日均客运量138万人次,同比去年春运增长39%,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76%。保障航班53.6万班,日均1.3万班,同比增长15%,恢复比例超过八成。平均客座率74%,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1月份,我国民航运输生产总体呈现快速恢复态势,民航旅客运输规模迅速回升。1月份,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航空飞行84.1万小时,环比增长75.2%;累计飞行34.2万架次,环比增长78.2%。通用航空飞行3.1万小时。

1月份,共保障各类飞行38.3万班,日均12360班,日均同比增长10.1%,日均环比增长63.3%。1月份全国航班正常率为96.6%。

国际航班方面,从上周(2月6日-12日)实际执行的航班情况来看,我国已经恢复与58个国家间的客运定期航班,98家中外航空公司共执行795班,比“乙类乙管”政策发布前一周(1月2日-8日,482班)增长65%。中国与泰国、柬埔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6个亚太地区国家间的航班量共增加226班,超过增班总量的70%。客运航班量总体恢复至疫情前的9%,中方航空公司执飞航班量占比为62%。中国与阿联酋、意大利、新西兰、荷兰、哈萨克斯坦等27个国家间的航班恢复比例超过20%,其中,埃及、比利时、沙特等6个国家的航班恢复比例超过5成。

《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等文件出台的有关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机场净空保护源头管控、系统管控、长效管控机制尚存在一定短板,净空超高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飞行安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民航管理部门同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工作衔接依然不够顺畅。

《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建设项目净空审核管理办法》有效将民航安全监管需求同地方政府自然资源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有机融合,统一了全国民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范围划设和审核要求,明确了民航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机场管理机构在净空保护及净空保护区域建设项目高度审核方面的职责分工和管理要求,建立了机场总体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的机制,规范了机场总体规划中关于净空管控的内容,简化优化了净空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审核规则,提升了民航管理部门的审核效率和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审批效率。同时,针对障碍物限制面范围内未纳入地方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审批范围的通讯铁塔、广告牌等,要求机场也应当积极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净空管控机制,避免出现管理盲区。

配套出台的《运输机场净空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全国运输机场净空保护巡查管理要求,针对净空保护区域各类区域风险度提出了差异化分级巡视检查要求,建立了对施工机械类临时障碍物的差异管控机制,增加了应用新技术开展巡查等内容;《民用机场净空障碍物遮蔽原则应用指南》则是首部适用于全国民用机场的遮蔽原则应用标准,细化规定了遮蔽原则的应用情形和方法,并以示例形式阐述了具体操作步骤,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有利于在确保飞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土地空间资源。

上述三部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机场净空保护顶层政策体系已基本构建完善。下一步,民航局将会同自然资源部持续深入开展宣贯解读,并加快编制机场总体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的技术规范,推动有关政策落实落地,实现机场净空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