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西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监视设备运行室阮敏

    初见阮敏,隽秀的面庞,干练的短发,柔和的笑声,难以相信她是一位空管自动化系统专家。6年前,阮敏研究生毕业。如今她已成为技术保障中心监视设备运行室的业务骨干,在刚刚结束的第4届中国民航空管(通信、导航、监视)岗位职业技能大赛上还获得“全国民航优秀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管制员眼中的“阮姐姐”

    阮敏打交道的空管自动化系统是管制员的“千里眼”。管制员通过空管自动化系统掌握飞机的方位、高度等信息,从而进行指挥。由于飞行流量不断增加,管制员对空管自动化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成为技保人员一项艰巨的挑战。
    阮敏认为,作为技术保障人员,一切都要以方便管制使用为目标,要站在管制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在系统的稳定性与功能的多样性之间求得平衡。由于此前从未接触过空管行业,对于管制工作的流程、需求,需要从零学起。于是,阮敏一边向老师傅请教、参加业务培训、查阅技术资料,一边经常跑到管制室,了解管制员对系统功能的需求。渐渐地,管制员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女生熟悉起来,甚至亲切地称呼她为“阮姐姐”,有技术问题随叫随到。
    一次,空管自动化系统负责与周边单位协调的计划管制席突然死机,这种情况需要尽快重启。阮敏和当日运行维护班组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管制员问道:“重启需要多长时间?”阮敏回答:,“30秒。”“你确定30秒?”“我确定。”“你确定30秒?”“我确定。”25秒重启完毕,管制员对阮敏另眼相看。

老外眼中的“evil lady”

    2013年8月6日,成都区管中心投入使用,这是继北上广三大区管中心后,中国第4个大规模空中交通区域管制中心。其中的一项重头戏,就是主用的空管自动化系统由此前的欧洲猫换成INDRA。这对阮敏及其团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2013年3月,INDRA空管自动化系统在成都区管中心现场验收调试。阮敏为了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尝试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模拟管制流程进行测试。她发现,如果外部时间源发生跳变,由于系统容错率低,可能导致席位下线,这对于管制而言是致命的漏洞。当阮敏向厂家技术人员提出这个问题时,厂家技术人员却不认为这是系统自身的问题,“That’s none of our business, evil lady!”(这不关我们的事,恶魔!)气得阮敏摔门而去。
    当她冷静下来后,阮敏和她的团队开始了新的技术攻关,终于另辟蹊径,模拟出可能出现问题的情景,果然验证了席位陆续下线。厂家技术人员面对证据,当场心服口服,承认这一潜在的严重系统风险,并在系统安全性上做了弥补和修改。

同事眼中的“敏姐”

    在同事的眼中,阮敏喜欢钻研技术,业务能力强,是团队中的“敏姐”。
    为了解决兰州雷达和木寨岭雷达探测到的目标航迹距离偏差过远的问题,阮敏在监控席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最终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管制员已久的航迹分裂问题。成都区管中心搬迁过渡期间,阮敏心系设备、助力搬迁。搬迁期间每一次联合演练和应急演练,阮敏从未缺席,询问管制员发现问题、自己观察回放记录问题、查看日志分析问题、与厂家技术人员配合解决问题,一个个有可能影响切换顺利进行的隐患都被其一一排除。
    敏姐科室的青年员工都在专业技术上接受过她的悉心教导,大家都笑称她“桃李满科室”。其实,敏姐身上的文艺细胞也是丰富多彩,在各项大中小型文艺演出中,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或者登台献艺一展歌喉,或者前后张罗组织协调,是文娱体育活动“不折不扣”的爱好者。
    谈及自己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阮敏说,“我挺喜欢做技术性的工作,那个时刻我很安静。虽然辛苦,但是真的有兴趣。”诚如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面的阮敏,多彩的年华,源于心底的热爱和心灵的美丽。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