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3天的开花结果——记西南空管局搬迁切换运行

1573天的开花结果——记<a href=西南空管局搬迁切换运行" />

    “川航8758航班,雷达已识别。保持4200米,联系进近107.27,再见。”2013年8月6日,凌晨2时,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完成切换后对空发出了第一条管制指令,雷达显示屏上代表该航班的光点沿着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南扇区进入进近区域,飞向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同一时间,远在25公里外的成都新进近和新塔台从老的进近和塔台接管指挥权,发出对空管制指令,同步平稳地完成切换运行。
    从开工奠基到完成切换运行,西南空管局">西南空管局的各专业各部门、一线生产人员、建设者们,经过1573天的艰苦奋斗,迎来了这一刻的开花结果。

四年精打细磨

新区拔地而起


    成都区管中心工程用地,最初是距成都市区22公里的农田湖泊,丘陵环绕,松林成荫。为了让全国第四大区管山清水秀,西南空管局提出了“山环水抱、依山就势”的设想——起伏的丘陵作为区管的天然屏障,中央开阔地带建设管制大楼,其他建筑依山势布局,源头引入活水让湖泊更添灵秀,尽量保留生态原貌。建设过程自然不如描绘的这般美好,面临着雨季基础施工困难,冲沟、泉眼、高填方等重重考验,且一个接着一个。
    相对于成都区管中心的另起炉灶,身处机场腹地的新塔台和航管小区属不停航施工。新塔台位于成都双流机场2号航站楼VIP区域。土建的16个单体建筑,分布于机场航站区、飞行区和双流县白沙镇、万安镇、黄甲镇,每个分散地点几乎都涉及征地拆迁、青苗赔偿、施工打围、接水接电、道路通信、管线排障等问题,工程管理难度加大,安全风险增大。
    面对一系列困难和复杂情况,西南空管局建设部门积极主动协调处理,采取灵活措施,保证了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随之而来的设备安装是新的挑战。成都区管中心共安装设备811台(套),新塔台和航管小区共安装设备72台(套),包含管制、航行情报、通信、导航、监视、动力、网络传输、气象等各类专业设备,规模大、种类多、系统复杂,安装时间短、任务重,涉及范围广、制约因素多。加之新塔台和航管小区建设中有运行,运行的同时进行建设,许多升级改造都是在现有系统上进行的,使得安全生产和工程建设的矛盾十分突出。
    西南空管局的建设者们迎难而上,提前与施工单位沟通,多个小组同步开展工作。同时,西南空管局还组织协调专业人员赴工厂监造,协同厂家现场人员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和测试工作,保证了设备安装调试的推进。尤其是针对新塔台和航管小区不停航夜间施工、施工与运行交叉等安全风险点,专门制定了防控措施,强化施工现场带班,实现了近70次不停航夜间施工零事故。

提前进入“接力”

携手提升实力


    成都区管、新塔台和航管小区搬迁牵涉部门多,工作纷繁复杂、风险责任重大,是对西南空管局战斗力的一次大检验。对此,西南空管局实行基建和搬迁齐头并进,一手加快推进工程项目建设,一手统筹兼顾,积极稳妥搬迁事宜。
    2012年12月中旬,西南空管局基于搬迁方案,组织内部风险评估。2012年12月28日成都区管竣工后,管制、通导、气象、网络等人员立即进驻,开始试运行。2012年3月14日,成都区管、新塔台和航管小区搬迁工作全面铺开。2013年7月,再次组织开展搬迁过渡运行条件符合性安全评估。
    在成都区管、新塔台和航管小区搬迁准备过程中,西南空管局空管保障能力实现了一次整体的提升。
    成都地区300余名管制员经历了7个月的递进式搬迁培训,接受了设备操作、情景意识、综合与应急3个阶段的系统培训和严格考核,且全部通过考核,具备搬迁运行能力和资质。5个搬迁专业组先后进行了8次有针对性的系统应急演练,开展了设备故障、通信不畅、复杂天气等搬迁特殊情况模拟演练,提高各专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管制、技保、网络、飞服、气象各专业采取“点对点、面对面、设备对标签”的方法,针对24小时运行连续不中断的工作要求,进行搬迁风险识别,并在设备摆放环节实施“准确定位”。技术人员在新老航管楼之间来回奔波,完全熟悉工作间的面积、型号和功能,然后根据现有设备清单,把新工作间“照搬”到图纸上,不同的系统设备填充不同的颜色,哪怕是一张茶几、一张挂图、一个文件柜,都要在图上清晰标注出来。这张图纸上的虚拟空间为日后大规模整体性实物搬运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没有出现设备物品的任何遗漏。
    而运行保障部门搬迁时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袭击,每一步都是严峻考验。7月9日-11日,特大暴雨突袭成都双流机场。运行保障部门的同志熬夜测试新系统,承受着巨大的身体消耗和心理压力。7月9日,气象中心预报室正式搬迁,当天实行新旧航管小区双值班,并于次日凌晨顺利发出第一份航站天气预报。7月10日,技保中心搬迁进驻新航管小区的第一天,通信、监视、导航、动力四个专业的值班员在老航管楼、新航管小区、新塔台三地同时值班,接受新旧设备保障和运行测试的全面挑战。
    面对不断刷新的飞行流量、持续强降雨天气考验,面对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轮番冲击,西南空管人长期积累传承的“勇于担当”的空管精神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推动着软硬实力同步增强。

开启“影子”模式

确保同步运行


    成都区管中心、新塔台和航管小区搬迁运行,管制运行地点、空管保障设备发生了变化,涉及区域管制、进近管制、塔台管制的同步运行,也涉及飞服、技保、网络和气象等各专业的整体搬迁和保障,难度大,风险高,需要各专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如何环环相扣地实施搬迁和运行?如何在高密度的态势下既能完成搬迁又能确保每日空管运行安全顺畅?如何稳扎稳打地实施切换?如何增强各专业人员在切换后新环境中的情境意识?每一个细节,无不考验着每一个西南空管人的智慧和意志。
    2013年7月25日,西南空管局专题研究部署成都区管、新塔台和航管小区搬迁切换工作,明确了“安全、顺畅、高效”的目标和“同步搬迁、同步运行”的原则,确定从2013年7月29日开始至8月5日,成都区管中心、新塔台和航管小区进入8天的管制“前影子”运行阶段,8月6日-13日的后8天为管制“后影子”运行阶段,以实现成都区管、新塔台和航管小区同时切换,无缝对接。
    空管保障部门历来都是一个大团队,搬迁切换也不例外。8月1日-2日,西南空管局实施了切换运行演练。演练开始后,西南空管局就按照正式切换运行步骤和时间进度,一项一项地推进。凌晨2时,老航管楼区域管制室、进近管制室和塔台管制室、成都区管中心管制大厅、新航管小区进近管制室、新塔台同步移交空管指挥权,切换运行进入实战阶段,“影子”角色进行了短时互换。在50分钟的切换运行演练中,共指挥航班31架次。
    真实的切换演练,验证了切换运行的各环节步骤,验证了各专业工作流程,提前让所有专业人员进入状态,增强了在新环境中的情境意识,也增强了空管人切换运行的必胜信心。
    4天后的凌晨1时55分,随着西南空管局局长李宗冀在切换运行总指挥部下达切换运行指令,凌晨2时,成都区管、新进近、新塔台的管制员采用英德拉空管自动化系统进入实际运行,“欧洲猫”空管自动化系统改为跟踪监控。凌晨3时,设在成都区管中心、新航管小区、新塔台和老航管楼的各分指挥部向总指挥部通报运行正常的信息。至此,搬迁运行进入“后影子”阶段,值守在老航管楼的区域、进近和塔台的管制值班人员除了同步监控外,还须做好对空中交通管制指挥权的接管准备。
    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民航重大建设项目,成都区管中心、新塔台和航管小区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国民航空管系统在继三大区管之后,又在成都建立起全国第四个区域性空中交通管制中心,也标志着西南空管局的保障基础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未来几年,成都区管将逐步实现对重庆、昆明、贵阳、拉萨高空的统一管辖,整合优化西南地区230万平方公里的空域资源,带来空域容量的增加和运行效率的提升。
    新的工作平台,新的运行机制,将逐步为往来西南地区的航空用户和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顺畅的空管服务,也为未来走向更加先进的、无缝隙覆盖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筑牢重要的基石。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