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机场集团|引领航空安全创新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及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新疆地区政治、经济、交通、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新疆地区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迅猛增长,航空运输业逐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伴随着我国民航的高速发展,新疆各机场航空业务量持续走高,截止2023年第四季第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辖的机场共有24个,其中年旅客吞量超2000万人次的机场一个,年旅客吞量超100万人次的机场五个。

2023年1-11月,机场集团所属各机场旅客吞吐量合计3782.4万人次,同比增长144.9%,较2019年同期增长7.6%,平均客座率76%。机场集团所属各机场货邮吞吐量合计18.47万吨,同比增长66.8%,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其中,鸟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为2339.9万人次,同比增长151.7%,较2019年同期增长4%,平均客座率80.6%,其中,国际及港澳台旅客吞吐量为28.54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5.2%。乌鲁木齐机场货邮吞吐量合计13.96 万吨,同比增长65%,是2019年同期的87.9%。以上数据可见,逐年增加的航空业务量,对机场平稳安全运行以及高效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管辖24个机场,安全监管主要分为级别安全督查以及机场级别安全管理的两级模式,集团下设安委会作为保障安全生产运行、实施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现集团安委会安全运行监管方式主要依靠人员现场抽查,且抽查频次低,覆盖面小,安全监管手段有限、监管难度大,支线中小机场安全运行管控能力不足。

管辖各机场具有分布广、数量多、人员流量密集、突发事件影响大等特点,各机场差异性较大,安全基础薄弱的机场自我纠偏能力不足、工作提升改进效率慢,SMS效能发挥不充分。安全绩效差的单位在日常自我管理、风险分析管控、隐患排查整改、安全信息管理及运用等方面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危险源、安全隐患、不安全事件信息、员工资源报告、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等安全管理信息,如果仍旧依赖纸质或固定终端进行上报、审核、发布,将会导致数据的滞后、缺失,降低信息的传递效率,降低机场对于不安全因素的处理效率。

在安全检查工作中有大量的历史检查数据,但因为检查事项多,体量大等因素,导致无法及时有效的对检查问题进行有效汇总,造成历史问题的积累,尤其机场突出危险因素,待治理因素,无法及时跟踪查验以及进行闭环管理,对机场的平稳安全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同时,对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需要翻阅大量的纸质台账进行汇总。统计时间长、容错率低、工作量大,且统计结果准确率完全依赖于人工,造成统计工作的高难度、高工作量、低效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从组织架构、管理模式、智慧应用这三个层面开展了航空安全创新工作。

组织架构层面

为保证各管辖机场的安全生产运行,下设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委会”)作为保障安全生产运行、实施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的最高管理机构。安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运行安全、空防安全、空管安全、机务维修安全、飞行区管理、航空客货运输安全、危险品运输管理、消防(防火)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地面(交通)安全、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11个专业办公室及应急管理中心及职业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专业办公室分别承担机场集团范围内对应业务的职能管理、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对所管业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负责相应指标的日常监测、管控及考核、评价,并向机场集团安委会提交年度考评意见。各专业管理办公室根据年初制定的监督检查计划,派遣相关人员至各机场进行现场检查和监督,对照各类安全检查单开展安全督查工作,年终将各类检查结果汇总梳理后,形成报告提交安委会办公室,由安委会办公室统一汇总形成督查报告,提交集团安委会审议,作为各类安全决策的参考依据。

管理模式层面

机场集团于2021年10月成立机场集团运行管理委员会,即全域管控中心,全域管控中心是机场集团领导下的安全生产运行决策机构,对机场集团安全生产运行管控及应急管理等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全域管控中心下设5个职能部门,以及安全质量管理中心、应急管理中心、运行管控中心、信息技术中心、空管中心、远程配载服务中心等6个分中心。安全质量管理中心下设乌鲁木齐、喀什、库尔勒、伊宁、阿勒泰、阿克苏6个安全监察站。由各个安监站负责监督辖区内机场运行保障体系、安全管理体系(SMS)、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维护运行情况、负责对辖区内机场开展集团级法定自查等工作。依托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远程指控、应急管理、远程配载、航空情报、远程业务保障能力提升、远程塔台指挥、集中预报、空管业务保障8大业务功能,对机场集团管辖的各机场实行远程管理和监控,以改善机场运行的薄弱环节、补齐安全短板、消除安全隐患、降低运行风险,从而提升集团所属中小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构建中小机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推动中小机场持续安全健康发展。

智慧应用层面

安全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是安全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建设平台,平台分为安全态势、运行态势两大方面,通过历史、实时、预计数据的监测及分析,建立机场多维度预警机制及态势分析算法。

安全态势方面,通过对机场现有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服务管理等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对应建设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服务品质、人员管理等功能,形成全疆机场安全历史数据库。建立安全绩效及安全态势分析模块,对各安全要素设立动态的预警指标及态势分析阈值,初步实现结果类指标的自动监测及预警,形成全疆机场实时安全态势分析结果。运行态势方面接入天气、机位、跑道等关键要素数据,建设车辆、消防设施设备信息维护功能,形成全疆机场运行数据库,对关键要素设置预警指标及态势分析阈值,初步实现机场运行关键要素实时预警及态势分析结果。

通过建立机场实时运行的预警机制及态势分析,助力机场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机场运行进行高效管控与治理。依托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标准管理、服务管理、教育培训等管理流程,帮助各项安全工作在各个机场的规范化开展。通过系统的汇集及分析,实现对全疆机场的透明化、直接化管理,打破地理因素的限制与约束,有效提升机场管理手段。在集团-安监站-机场的多级管控模式下,通过数据趋同、数据同步、实现数据自上而下管控,数据自下而上监控。为机场集团层面全域管控中心、各安监站提供实时各机场安全、运行类数据,方便集团层面掌控各机场实时运行状态。为机场提供问题、隐患发生的自上而下解决流程,建立流程化隐患发生、解决、处理流程,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实现系统监管与精准监管的新时代需求,推动机场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民航安全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链条,每一个单位和个人都是这个链条上的具体环节,只有环环相扣、密切协同,才能保障整个链条的安全高效运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不断深化认识安全对民航发展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安全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深入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对安全发展的赋能,探索安全管理建设新模式与新方法,不断提升现代化安全治理能力,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筑起盘石之安。(通讯员:盛浩)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