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引领中小机场改革发展新思路——伊宁机场鸟击防范探索之旅

引言

谈到创新,大家往往会想到各类高科技的设备。国内的许多大型机场围绕航空安全、高效运行等方面,在各类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更是让机场的高科技设备层出不穷。

随着深化民航改革行动的推进,民航局对中小机场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度,但是与大型机场相比,中小机场在研究经费投入,人才配备培养及设施配备等方面均不占优势,那么究竟该如何开展创新工作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

伊宁机场在的领导下,始终将“改革创新”作为机场管理方针的重要内容,在创新中求进步,不断优化工作方式,锐意进取,砥砺前行,成功开拓出一条鸟击防范的自主创新之路。

一、实验室建立与人才引进

鸟击造成的事故征候在中国民航占有较大的比重,伊宁机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也使得鸟击防范工作不容忽视,要想做好鸟击防范工作,研究场所与研究人员必不可少。伊宁机场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建立了较为规范的专业鸟防实验室,多名鸟类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陆续加入了机场鸟击防范的队伍,他们的到来为机场的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专业的素养使机场鸟防工作步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研究平台,在此平台的基础上伊宁机场建立了飞行区技术工作站,主要从事机场安全环境研究工作,包括鸟击防范、净空保护、各项技术检测,同时也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以及新疆西天山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

2019年起,伊宁机场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吴克凡创新工作室”,继续鸟击防范创新的探索。要想做好创新工作室不能照搬大机场的模式,伊宁机场本着“自然·生态·和谐·共享”的宗旨,开始了别具一格的鸟击防范探索之旅。

随着生态文明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防范鸟击不能再是简单粗暴地用“枪”“炮”杀鸟吓鸟,而是要通过生态手段科学地治理,也就是通过对食物链的关系,从根源上避免鸟类进入飞行控制区。

二、薰衣草防范鸟击

伊宁机场地处天山山脉西部的伊犁河谷。伊犁河谷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伊犁河谷还拥有新疆境内流量最大的河流——伊犁河,特殊的地理环境使这里的动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据调查,在伊宁机场及其周边活动的鸟类有171种,其中许多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也有如大鸨和蓝胸佛法僧等较为珍稀的特有鸟种。但它们的出现对机场的飞行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伊宁机场从生态学角度着手,利用植物学特性人为改变飞行区植被环境,开启了鸟击防范探索之旅。

伊宁机场找到了薰衣草这种神奇而又美丽的植物,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该植物体内富含樟脑、芳樟醇、芳樟酯等成分,具备驱虫防鼠的效果。2008年秋,伊宁机场开始在飞行区内试种植薰衣草,通过多年的耕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薰衣草机场。

伊宁机场对比薰衣草种植区及其他3种植物(苜蓿、红豆草和玉米)实验样地的鸟类活动情况后发现,所有区域的鸟类种类组成较为相似,但薰衣草种植区是鸟类活动数量最少的样地,从而证明了通过种植薰衣草防范鸟击的有效性。同时,伊宁机场评估了大规模种植薰衣草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驱鸟方式没有引起物种结构性失衡,薰衣草种植至今,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单一鸟种或昆虫集中暴发的情况。

薰衣草除具有鸟击防范效果之外,还有一定的景观价值及经济价值,各类薰衣草制品,在国内外均具备一定的市场。

三、猎鹰的妙用

薰衣草是通过控制食物链中的底层来达到防范鸟击的目的。还有一种备受专业机构推崇的方式,那就是猎鹰驱鸟。与从食物链的底层——植物着手不同,这种驱鸟方式瞄准了食物链的顶层——肉食性捕食者。

多数机场采用传统的声、光、电等物理方式驱鸟,但有研究发现其对鸟类的恐吓作用是暂时性的,当鸟类习惯了这种固定模式后,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而猎鹰作为顶级捕食者,是许多鸟类的天敌,不存在因适应而失效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开展猎鹰驱鸟不会产生化学污染和噪声污染,也不需要消耗弹药,体现了四型机场中的绿色机场要求。

猎鹰一般是指鹰形目或隼形目的猛禽。机场一般设置有拦鸟网,经常会捕获一些猛禽。如果在非繁殖季节对这些猛禽进行训练,将其培养为适用于驱鸟的猎鹰,等到繁殖季节到来前再将它们进行野化放生,就可以化解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伊宁机场的实践表明,猎鹰驱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以鸽子为例,伊宁机场每日上午使用猎鹰对鸽群集中觅食的区域进行驱赶,平均经过4.5个小时后鸽子才会再来此地觅食,而且集群的数量平均减少了约48%。作为对比,如果使用驱鸟车的音频设备在同等情况下对鸽群进行驱赶,平均经过50分钟后它们就会再次光临,而且数量与前一次几乎相同。

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猎鹰飞行时也可能会撞到飞机,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首先,用于驱鸟的猎鹰必须经过严格的测试才可以放开在机场自由飞翔。为了更加精准地了解猎鹰的驱鸟动态,实践中可以为猎鹰安装背负式的定位装置。提到鸟类的定位,不得不说到鸟类环志技术。

四、鸟类环志的运用

在这里先简要介绍一下鸟类环志。鸟类环志是指使用安全方法捕捉野生鸟类,用特定标记物标记后释放通过标记物获取其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的科研活动。目前环志研究已扩展到很多国家。通过环志鸟回收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了解候鸟迁徙的时间、路线、范围、高度、速度和种群数量、年龄等生态学规律。环志使用的特定标记物包括:佩戴在鸟类体外并带有统一编码的专用金属环、彩色标识、信号发射装置等以及植入鸟类体内的芯片和其他用于识别及定位的装置。

鸟类虽然是机场防范鸟击的主要对象,但它们也是大自然的精灵。鸟类被誉为蓝天的使者,不仅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也是我们美丽生态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运输机场来说,由于鸟击事件频发,鸟类的活动始终是令人头疼的问题。那么在爱护鸟类与鸟击防范之间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呢? 

在2022年颁发的《运输机场鸟击及动物侵入防范管理办法》中第十七条明确提到“对于在机场内捕获的活体鸟类或者其他珍稀野生动物,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妥善处置或者运送至远离机场的地点放生。” 

设想在满足规章标准的前提下,如果在机场建设鸟类环志监测站,为机场拦鸟网捕获的鸟类佩戴环志或者定位跟踪设备然后放生,既保护了鸟类,又可以了解其活动规律和迁徙路线,这样的信息可以为科学指导鸟击防范提供依据。在这个过程中,也将形成一整套的鸟击防范、研究和保护利用的流程体系,改进机场现有的鸟击防范工作模式。

以往,开展鸟类环志工作主要集中在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等科研机构和林草系统,民航系统则没有开展环志工作的先例。伊宁机场2022年2月率先成立了民航界的首个鸟类环志监测站,全国鸟类环志中心也为伊宁机场鸟类环志监测站配发了国际公认的标准鸟环及设备,并得以运用。目前伊宁机场已经救助和环志鸟类数百例,达到了科学防鸟和护鸟的目的。

五、未来的展望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利用人造卫星对候鸟的迁徙进行研究。卫星跟踪技术范围可以覆盖全球,准确地得到鸟类的迁徙时间及路径,收集到许多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数据。

伊宁机场也利用卫星追踪研究鸟类的迁徙路线和活动规律,但受制于价格等因素,可以佩戴的追踪器数量还相对比较少,而鸟情预警需要的是一个大数据的系统,仅仅依靠少量的数据难以构建一个鸟情预警体系。

那么如何获得大数据并得以在鸟击防范领域运用呢?追踪器厂商拥有大量的鸟类飞行活动实时数据,如果机场能与他们进行合作,建立一个基于实时大数据的鸟情预警体系,将对机场的鸟击防范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设想每当有佩戴追踪设备的鸟类临近机场时,追踪器厂商为机场方面提供相关信息,机场就能实现极为精准的鸟情预警。而在机场周边划设一定的区域,每当这些有追踪信息的鸟类进入时就发出警告,而离开这个区域时,警报解除,这就是伊宁机场所畅想的鸟情预警围栏系统。未来甚至还可以根据一些大型鸟类的实时迁徙路径与飞机航路的关系,进行空中的预警通道设置,以避免航路上的高空鸟击。

伊宁机场在的鼎力支持下,计划将鸟类环志相关技术向全疆各个机场进行推广。设想将来,有越来越多的机场加入到鸟类环志的队伍之中,各机场间联结成遍布全国的鸟类监测网络,并建成一整套的科学研究鸟类的体系,借由这样的体系,机场在做好自身鸟击防范工作的前提下,实现对生态多样性的保护,科学开展鸟类活动路线的监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防鸟与护鸟之间的矛盾,大家携手共建绿色机场,共建美丽中国。

飞机本就是借鉴了鸟类的飞行而设计出来的,鸟类比人造航空器在空中飞行的历史要悠久的多,它们原本是天空的主人,许多机场所在区域本就是它们的活动场所,驱鸟员为了航空运行保障和旅客的平安驱赶它们,但在确保航空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努力把伤害降至最低。“与鸟儿共享蓝天”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民航一线工作者辛勤的付出,这既是民航人优良作风的体现,也是建立绿色机场的应尽之责。

伊宁机场的鸟击防范探索之旅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机场人砥砺前行,坚持了创新引领改革发展的这条路,并延续下去。就像诗人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路上,需要不断开拓进取、继续前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