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跨行政区域合作亟待突破

  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央在年初提出的一个战略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他特别要求“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从中央到地方,对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这种大背景下,天津机场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好未来发展路径的抉择,对于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十分重要,对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也意义重大。

  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央在年初提出的一个战略构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他特别要求“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从中央到地方,对推进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这种大背景下,天津机场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好未来发展路径的抉择,对于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十分重要,对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也意义重大。

  首先,天津机场重要性十足,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有关管理部门曾表示,力争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率先突破工作中,做到民航先行,机场率先实现协同发展。其实,早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提出前,京津机场一体化发展就曾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呼吁。尤其是首都机场集团的成立,将首都机场和天津机场纳入同一集团中,为京津机场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发展期间,首都机场的客流量接近饱和,天津机场的客流量有很大增长空间,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拓。天津机场和首都机场的客源有很大的重叠。随着地面交通的发展,从北京南站到天津机场只要45分钟。另外,从航班密度和航线来看,京津机场之间有很多交集。所以,一旦首都机场客源饱和外溢,天津机场就应该充分利用首都机场庞大的市场凝聚力,把握好跟首都机场之间的依托、合作和竞争的关系,以分流机场身份,加密航线,提供更加紧密的时刻衔接,接收这些外溢客源,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目标。数据显示,2012年,首都机场客流量超8000万人次,几近饱和,但2013年,天津机场客流量刚刚超过1000万人次,今年预计超过1200万人次,只是其设计容量的1/3,明显“吃不饱”。因此,天津机场应该进一步加强航线时刻设计,吸引首都机场的溢出客源,避免出现“强者强,弱者弱”的“虹吸效应”,努力让自己“吃得饱”,同时缓解首都机场客源压力,实现共赢发展。

  其次,充分认知困难,争取更多政策支持。有关民航管理部门在近期的一个座谈会上要求做好京津冀机场功能的疏解和承接准备,推动京津冀机场协同发展,希望京津冀民航单位以北京新机场建设为契机,更好地发挥民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作用。天津机场也认为,天津机场重点要做的,就是与首都机场密切协作,在京津机场分流整合资源中主动作为,在缓解首都机场资源紧张情况的同时,推动自身发展,实现多赢。前景美好,但需要认清发展道路上存在的困难。目前,距首都国际机场约67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约85公里的北京新机场已完成选址,将开工建设。据预计,新机场客运吞吐量每年将达到7200万人次;在远期规划中,还将突破1亿人次。北京新机场的出现,将会分流部分客源。不过,挑战也是机遇。天津机场可以充分利用新机场建设的几年工期,加快发展,培育市场。

  最后,努力实现京津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突破。临空经济是指以机场为核心的立体经济。从理论上来讲,将京津的民航产业与相关服务产业联合在一起,形成集机场作业、航空保税物流、民航产品生产制造、金融商贸会展和生态居住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临空经济产业带,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也是符合京津两地机场利益和京津双城协同发展要求的,而且民航产业的集聚效应和极强的辐射力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是,要充分发挥京津临空经济区的作用,还需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临空经济所辐射的范围是有限的,受地理空间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因而建设京津产业临空经济区,就要真正实现京津机场地面集疏运交通体系的协同和京津冀地区机场群的融合。此外,还需要各地政府相对统一在政治经济领域的诉求,达成共识,从而使理论上的京津产业临空经济在实际跨行政区合作方面实现有效突破。

  在未来的京津机场协同发展过程中,天津机场将不仅与首都机场保持备降和客源分流目的地的关系,而且应该建立一种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合作关系,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共赢发展。京津机场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将利国利民。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相信天津机场会做好选择,成功发展。(本文发表于《中国民航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