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荒地中“开疆拓土”——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建设系列报道(一)

西南空管局(宋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重要的专业性配套工程。”西南空管局副局长何天剑在西南空管局天府塔台启用仪式上说,“空管工程的建成投用,将有效缓解成都及周边地区空管运行保障压力,有力支撑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好地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成渝地区世界级城市群、机场群建设。”

对于如此重大的工程,西南空管局提前谋划,提早介入。2016年底,沈礁和两位同事开始在天府机场附近“安营扎寨”,成为空管最早驻扎在天府机场的建设人员,从此开始了实地勘察、手续办理、方案规划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心情还是比较低落,有时候觉得比较孤独。”面对眼前的“荒山野地”,似乎被城市遗忘的沈礁回忆道,“只要出去踏勘一趟,要么灰头土脸,要么满身泥巴。”作为空管建设的“先遣队”,克服各种困难已经是常态,他们的努力为空管工程的正式动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9月底,天府机场空管1号塔台打下了第一根地桩,在现场的沈礁心情复杂,对于他来说在那片荒地已经奋战了近两年,开工建设是“先遣队探路”阶段的结束,却是空管工程全面建设阶段的开始。自此,土建工作者陆续汇集,在这之中,有像王军这样辛勤耕耘建设一线20余年的“老兵”,也有像王泰迪、李国邦这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兵”,还有像徐鹏、陈坚这样跨域山水而来的分局“援兵”,他们星流影集,吹响了工程建设攻坚战的集结号。

为了有序推进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建设,2018年10月,西南空管局成立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运行筹备及过渡工作领导小组和8个专业工作组(即“1+8”),由局长和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在推进重大工作时还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即“N”),比如校飞、试飞等。在这种“1+8+N”的模式下,西南空管局高效推动成都天府机场空管工程建设。

“你们联系经销商了吗?”

“材料到了没有?”

“建设工人到位没有?”

“什么时候能开工?”

“原材料加工多少了?”

“还有多少没加工?”

“排产排到什么时候?”

……

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建设一次临时会议上,西南空管局副局长陈甫接连地发问,让在座的各专业负责人有些“招架不住”,这次会议开到了凌晨三点过。“每逢工程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时,这样的会议少不了。”同在会场的闫涛说。白天,陈甫在各个建设工地现场察看情况,到了晚上才有时间组织召开会议,有时候第二天还要“连轴转”。三个小时后,早上6点多,陈甫又匆匆赶往双流机场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作为主抓工程建设的局领导,陈甫总是将自己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经常穿梭在各个施工现场,把问题想在前面,把各项工作做细做扎实。

会毕,闫涛深深地打了一个哈欠,望了望一片漆黑的窗外,又是一个不眠夜……“记不清开过多少次凌晨会议了,印象最深的是所有会议的主旋律都是‘抓落实’。”这次会议主要讨论近期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后续的工作计划。事无巨细地讨论,很多时候忘却了时间。简单收拾完毕,闫涛和同事关上会议室的灯,带着一脸的疲惫,快步回到住处休息,躺在床上,已经是4:00。对于天府机场空管工程建设者来说,这样忙忙碌碌的日子总是伴随着整个建设过程。

2019年8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武波带着建设指挥部的人员前往施工现场,此时的天府机场还在热火朝天的建设过程中,基本没有硬化路可以走。偏偏此时天公不作美,一路上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让本就崎岖不平的路更加难以前行,行至一坡面,车辆被困,武波和众人只好下车,徒手推车,人车共进,车出来了,大伙儿也已成了“泥人”,来不及也没有地方可以收拾洗净身上的泥,就这样带着一身“浓妆”,武波和同事继续驾车在泥泞中找着路,缓慢驶往空管工地现场。

无论下雨还是天晴,只要有条件,西南空管的建设者就义无反顾地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这样不畏艰难,争分夺秒,从空管工程正式动工开始,西南空管的建设者将工程从图纸变成了现实,一座座钢筋水泥拔地而起,两座挺拔的“塔台”遥相呼应,似乎在述说着空管人的故事。

如果整个天府机场空管工程建设是一幕电影,那么西南空管的建设者们为这幕电影按下了快进键,而这并不是一件易事。

在天府机场空管1号、2号塔台明室玻璃安装现场,沈礁和同事有些犯难了,面对着每块都重达近1吨的玻璃,按照常规方式,要先制作骨架,待骨架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玻璃的尺寸采样和生产,但是工期如此之紧,他们只有采用非常规方式——骨架施工和玻璃生产同时进行。这也带来了另一种风险,如果玻璃一旦与埋在主体结构里面的骨架不匹配,玻璃只能重造,会更加耽误时间。为了让骨架与玻璃完美匹配,沈礁和同事多次到现场察看,一起头脑风暴,引入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现场施工管理信息技术,将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就这样,两个塔台共4个玻璃明室的安装工期比预期至少节省了一个月时间。这是工期“逼”出来的创造性,不仅得益于建设者们的智慧,也得益于他们在每个环节上对时间的“吝啬”,才为整体工程赢得了时间。

2020年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的决胜年,在这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打乱了工程建设的节奏。

“不管能回来多少工人,管理人员先回来。”电话这头,武波正在和建设指挥部项目负责人沟通复工的问题。工程要复工,很多难题亟待解决。首先是人员问题,西南空管局建设指挥部通过各种途径协调,尽最大可能让被“困”家中的工人尽快返工,甚至让分包单位直接派专车接工人复工。其次是防疫物资紧缺问题,建设指挥部全力筹措,协调政府和其他单位支援,确保了防疫物资的基本需求。三是疫情防控管理办法的制定,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谁心里都没有底,经过反复推敲考虑后,建设指挥部制定了在建工程项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四是各种原材料缺乏,建设指挥部多方面协调,不厌其烦与生产厂家沟通,甚至派人蹲守原材料供应商,尽最大努力地获取建设所需原材料。2020年2月20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正式复工,成为天府机场所有配套工程中首个复工的工程。

2020年4月下旬,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大多数人都选择尽量宅在家。作为空管公司工程分公司负责主要设备材料采购的王彬却坐上了飞往广州的航班,这次他似乎在内心给自己下了“军令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次他广州之行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拿到终端管制大厅的吊顶材料,受疫情影响,材料供应商一拖再拖,无法及时供货,可工期已经越来越等不起了。到达目的地后,他与厂家面对面反复沟通,耐心地向其说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详细了解厂家工人及所需加工原料的情况,“硬逼”厂家倒排工期,分批次交付材料,最终让“姗姗来迟”的材料及时安装在终端管制大厅。疫情暴发后,很多材料都紧缺,空管公司穷尽各种办法,确保各项施工顺利推进。

2019年4月11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迎来了第一个重大节点,航管楼主体结构正式封顶,同年5月9日,终端主体结构封顶。2019年12月30日,高度69米的2号塔台正式封顶,从此,空管建设者们抬头仰望这个外形似“十节玉琮”的塔台时,心中便增添了更多的信心和期待。6个月后,天府机场范围内的最高建筑——空管1号塔台顺利封顶,它高达99.9米,外形似太阳神鸟盘旋上升,至此,在众多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频繁出现这个天府机场的标志性建筑。2020年12月,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完成竣工验收。2021年6月25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塔台正式启用,也标志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管工程全面投用。天府空管“双塔”犹如威严的士兵,庄严地矗立在天府机场,见证天府机场的日新月异,静候神鸟羽翼渐丰。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