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经济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增长,机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机场为核心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经济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民航持续快速增长,机场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以机场为核心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 国家积极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指适应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和转换,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存在着重通道、轻枢纽的现象,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与功能缺乏有效衔接。加之不同运输方式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条块分割的行业体制和分散管理模式导致各种运输方式各自为政,枢纽建设缺乏整体规划、相互间衔接不畅,降低了整体运输效率。

  大力发展综合交通枢纽,是提高交通运输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是优化运输结构、实现交通运输战略转型的迫切需要。围绕综合交通枢纽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家发改委《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指导意见》(2013)提出:按照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全面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强以铁路、公路客运站和机场等为主的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完善客运枢纽布局和功能。加强以铁路和公路货运场站、主要港口和机场等为主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完善货运枢纽布局和功能。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在站场建设方面,为配合“五纵五横”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42个综合交通枢纽型城市,在8个城市进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当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提出建设与城市功能相匹配,构建可持续发展、高标准、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交通发展目标。

  二、 机场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民航在综合交通运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从发展规模来看,与公路、铁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航空业务量目前还不高。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航空运输的增长速度会比公路、铁路更快,综合运输在功能结构上将发生重心转移。可以预见:综合运输将从铁路、公路为主转变为公路、航空、铁路三足鼎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各展所长的局面。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转变过程中,到2020年,中国航空运输业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10%左右,每百万平方公里拥有机场数量大幅增加,航班密度、旅客客运量等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航空市场。加快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航空运输水平又好又快发展,是综合运输发展的必然需求。

  其次,机场对于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国际化贯通作用难以取代。综合运输大通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线路组成,承担我国主要客货运输任务的运输走廊,构成综合交通网的主骨架,是国家的运输大动脉。综合交通网骨架由“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组成。

依托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五纵五横”连通的是我国的陆路口岸,起到东西南北与国际化贯通的功能,机场尤其是大型机场在“五纵五横”的国际化贯通中处于核心节点地位。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以上海、广州枢纽机场为节点,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以香港国际机场为节点,包头至广州运输大通道以广州枢纽机场为节点,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以昆明机场为节点,实现与国际航线网络的全面衔接。2012年,中国民航开通国际航线381条,国际航线运输总周转量1944880万吨公里,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5598万人次,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414万吨。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资本、商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进行自由流动和配置,世界贸易总值的40%依靠航空运输完成,航空运输对区域经济与世界接轨起关键作用。

依托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第三,机场对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现有的和正在规划发展中的所有重要枢纽港口、枢纽机场,铁路及公路主枢纽,依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心城市和口岸城市,在跨区域人员和国家战略物资的运输具有突出的集散、中转功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42个(见下表),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武汉、西安、成都等8城市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

依托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这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所在地的机场基本上占据了我国现有188个机场中前38名(按2012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其旅客吞吐量总和占全国87.5%。尤其是旅客吞吐量千万级以上机场21个(旅客吞吐量占全国75%),更是具有极其强大的客源吸附力。

依托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机场对城市确立全球区域经济中心地位的作用日益重要,大型机场已经成为所在城市参与全球化竞争与合作的战略性资源。以大型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已经成为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伦敦希思罗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香港机场等。同时,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资源在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中如果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必然可以形成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区域增长。

  三、 依托机场建设新一代综合交通枢纽

  围绕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枢纽,就是要在航空枢纽的基础上叠加其他交通要素,做到无缝链接,使得客流便捷出行、物流顺畅流通。以机场为基础,融合高铁、城际轨道、机场快速轨道、高速公路、快速路等多种交通设施,形成综合各类交通方式、陆空衔接紧密、陆侧交通集散可靠的综合交通节点,发展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

  2010年建成启用的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当前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面积26.34平方公里,以上海虹桥机场为核心,具有高速铁路、磁悬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客运、城市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集中换乘功能,整个交通枢纽集散客流量超过100万人次/日。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带来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聚,吸引与之相关产业的集聚,成为上海一个新崛起的区域性专业服务集聚区,优化了城市产业结构、提供了全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

  根据中国民航《“十二五”民用运输机场建设规划》:到2015年,全国运输机场总数达到230个以上,覆盖全国94%的经济总量、83%的人口和81%的县级行政单元。改扩建109个机场,迁建26个机场,新建70个机场。越来越多的城市在进行机场建设规划时将综合交通配套作为其重点研究的内容,如北京、大连、成都、青岛等城市都在新机场建设中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作为的重点项目之一。

  综合上述分析,依托机场建设新一代城市综合交通枢纽,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打破行业分割、突破地区分割,确保枢纽整体规划的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创新体制机制,改变目前由行业主管部门分散决策的方式,建立由宏观协调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的模式,有利于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组合效益。坚持“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思路,统筹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协调管理,实现旅客“便捷换乘”、货物“无缝化衔接”。集约布局各类场站设施,突出一体化衔接,有效承载多种服务功能,实现枢纽的便捷换乘。

  第二,融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当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人次以上时,单一道路交通方式将无法满足机场客货流地面集疏运的需求。在国际大型机场中,基本都设有大运量、高速度的轨道交通,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客流分散和集中。通过加强与市内交通系统的衔接,可以充分发挥机场的节点交通价值和城市功能价值。一方面提升枢纽的交通功能,提高城市在综合运输网络中的地位;同时又提升周边土地价值,为城市经济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三,发挥民航和高铁的各自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空铁联运。从世界范围看,空铁联运是综合交通运输重要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航空和高铁优势互补、促进综合运输效率的提高。例如:欧洲国家的主要枢纽机场不仅衔接城市轨道交通、区域轨道交通,还与欧洲高速铁路网直接或间接的全面衔接,大型枢纽机场成为高速铁路网的枢纽站。欧洲四大枢纽机场中,巴黎戴高乐、法兰克福梅茵、荷兰史基浦和伦敦希斯罗等机场均已经或计划与高速铁路连接。

  第四,扩充机场的交通枢纽功能,延伸综合交通枢纽为城市综合体,建设特色航空城。世界范围内,大型机场已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航空城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机场成为该区域和城市的经济中心和人口集聚地,产生巨大的人流和物流。例如:荷兰史基浦机场航空城堪称世界航空城建设的典范,是一个集航空枢纽、物流中心、区域经济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多元综合体,荷兰政府将史基浦机场区域升级至国家竞争力战略高度。航空城作为新兴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促进城市经济优化、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发表于《民航管理》2014年第2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