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昆明巫家坝机场旧貌换新颜

如今,昆明机场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通讯员 倪嘉云 摄影报道) 30年辛勤耕耘,30年硕果累累。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民航事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位于昆明东南部的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随着云南经济和旅游 业的发展,旅客运输量增长迅猛,经过多次扩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07年,昆明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1572.9万人次,航班起降架次为14.79万架次,货邮吞吐量为23.26万吨。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6.1%,113.8%,116.4%。昆明机场保证了空防安全,提高了航班正点率,为广大中外旅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到目前为止,从昆明机场始发的国内航线有138条,国际航线有23条,地区航线有2条,昆明机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口岸机场和全国起降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之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枢纽机场。      当来来往往的八方宾客乘飞机从空中降落,踏上春城昆明这片红土地时,昆明机场就是他们感受昆明的第一个窗口。       忆往昔 峥嵘岁月     (1978—1992)      民航云南省局所属的昆明巫家坝机场,其前身是1951年2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西南办事处昆明站”。民航云南省局驻昆明巫家坝机场,系军民合机场,占地面积4667亩,原来只有2架安—24和2架伊尔—14小型飞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民航改变领导体制、开始走上企业化道路的一年。同年3月5日,国务院决定改变民航的领导体制,由国务院直接领导。从此,民航云南省局接受民航成都管理局和云南省政府双重领导,以民航领导为主,走企业化道路,按国营企业规范进行管理。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先后于1985年、1986年、1991年从国外引进3架波音737—300型客机。民航云南省局自1985年底引进第一架波音737型飞机后,昆明地区航空运力的布局逐渐得到改善。      昆明机场经过近30年的不断使用,跑道道面多处断裂和破损,调度指挥、通讯导航、供电、供油等设施也逐渐老化,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航空运输 量急剧增加,巫家坝机场的各项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扩建巫家坝机场已成为当务之急。     1985年5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扩建昆明巫家坝机场,1987年正式开工。在机场扩建期间,为不中断昆明至国内外的航班运输,民航云南省局打破常规,大胆采取边飞行、边施工的办法,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1988年5月,长3000米、宽44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副跑道竣工投入使用。1990年3月,长3400米、宽45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主跑道工程建成启用,可起降波音747、A310等大型客机。同时,新建3万多平方米客机坪,可同时停放8架大中型飞机。新建储油量1.5万立方米羊方凹油库,航油可通过输油管道直接泵入机场,从而结束了巫家坝机场航油由汽车装卸进入机场油库的历史。      在航行管制和通信导航设施方面,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安装了二次航管雷达、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台、测距仪、多声道记录仪、甚高频、自动转报系统等先进通信设施;新增南、北近台等导航台7个,并完善机场供电、供水等配套系统。      截至1991年底,从昆明机场出发的航线已达26条,航线里程有2万多公里,连接国内外26个城市和地区。其中,从昆明飞往省外的航线有:昆明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海口、汕头、重庆、沈阳、哈尔滨、武汉、西安、兰州、杭州、厦门、南宁、深圳、贵阳、长沙、桂林等19条国内航线。从昆明飞往省内的航线有:昆明至景洪、芒市、思茅等3条省内航线。从昆明飞往国外及地区的航线有:昆明至曼谷、仰光、万象等3条国际航线和昆明至香港的地区航线。至此,一个以昆明机场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再回首 辛勤耕耘       (1992—2001)      云南民航人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7月28日,云南航空公司在原民航云南省局的基础上以“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双重身份登台中国航空大市场,基地为昆明巫家坝机场。云航将徽标定为“金孔雀”。孔雀不仅是云南的象征,更代表云南26个民族纯洁、善良、热情和好客的形象。云航,一只美丽的“金孔雀”,它展翅翱翔,将吉祥、友谊传播给世界。

改革开放30年:昆明巫家坝机场旧貌换新颜

如今,昆明机场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通讯员 倪嘉云 摄影报道) 30年辛勤耕耘,30年硕果累累。改革开放30年来,云南民航事业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位于昆明东南部的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随着云南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旅客运输量增长迅猛,经过多次扩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07年,昆明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1572.9万人次,航班起降架次为14.79万架次,货邮吞吐量为23.26万吨。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6.1%,113.8%,116.4%。昆明机场保证了空防安全,提高了航班正点率,为广大中外旅客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到目前为止,从昆明机场始发的国内航线有138条,国际航线有23条,地区航线有2条,昆明机场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口岸机场和全国起降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之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枢纽机场。 

    当来来往往的八方宾客乘飞机从空中降落,踏上春城昆明这片红土地时,昆明机场就是他们感受昆明的第一个窗口。

      忆往昔 峥嵘岁月
    (1978—1992) 

    民航云南省局所属的昆明巫家坝机场,其前身是1951年2月成立的“军委民航局西南办事处昆明站”。民航云南省局驻昆明巫家坝机场,系军民合机场,占地面积4667亩,原来只有2架安—24和2架伊尔—14小型飞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民航改变领导体制、开始走上企业化道路的一年。同年3月5日,国务院决定改变民航的领导体制,由国务院直接领导。从此,民航云南省局接受民航成都管理局和云南省政府双重领导,以民航领导为主,走企业化道路,按国营企业规范进行管理。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先后于1985年、1986年、1991年从国外引进3架波音737—300型客机。民航云南省局自1985年底引进第一架波音737型飞机后,昆明地区航空运力的布局逐渐得到改善。 

    昆明机场经过近30年的不断使用,跑道道面多处断裂和破损,调度指挥、通讯导航、供电、供油等设施也逐渐老化,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航空运输量急剧增加,巫家坝机场的各项设施,已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扩建巫家坝机场已成为当务之急。

    1985年5月,经国家计委批准扩建昆明巫家坝机场,1987年正式开工。在机场扩建期间,为不中断昆明至国内外的航班运输,民航云南省局打破常规,大胆采取边飞行、边施工的办法,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1988年5月,长3000米、宽44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副跑道竣工投入使用。1990年3月,长3400米、宽45米,水泥混凝土道面的主跑道工程建成启用,可起降波音747、A310等大型客机。同时,新建3万多平方米客机坪,可同时停放8架大中型飞机。新建储油量1.5万立方米羊方凹油库,航油可通过输油管道直接泵入机场,从而结束了巫家坝机场航油由汽车装卸进入机场油库的历史。 

    在航行管制和通信导航设施方面,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安装了二次航管雷达、仪表着陆系统、全向信标台、测距仪、多声道记录仪、甚高频、自动转报系统等先进通信设施;新增南、北近台等导航台7个,并完善机场供电、供水等配套系统。 

    截至1991年底,从昆明机场出发的航线已达26条,航线里程有2万多公里,连接国内外26个城市和地区。其中,从昆明飞往省外的航线有:昆明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海口、汕头、重庆、沈阳、哈尔滨、武汉、西安、兰州、杭州、厦门、南宁、深圳、贵阳、长沙、桂林等19条国内航线。从昆明飞往省内的航线有:昆明至景洪、芒市、思茅等3条省内航线。从昆明飞往国外及地区的航线有:昆明至曼谷、仰光、万象等3条国际航线和昆明至香港的地区航线。至此,一个以昆明机场为中心的航空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

      再回首 辛勤耕耘
      (1992—2001) 

    云南民航人永远不会忘记,1992年7月28日,云南航空公司在原民航云南省局的基础上以“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双重身份登台中国航空大市场,基地为昆明巫家坝机场。云航将徽标定为“金孔雀”。孔雀不仅是云南的象征,更代表云南26个民族纯洁、善良、热情和好客的形象。云航,一只美丽的“金孔雀”,它展翅翱翔,将吉祥、友谊传播给世界。

    在强手如云的民航大市场中,云航代表云南参与角逐。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已拥有世界先进的波音737—300型飞机6架,省内通航机场5个,他们是西双版纳机场、德宏芒市机场、思茅机场、保山机场和昭通机场;正在兴建之中的省内机场2个,他们是大理机场和丽江机场。云航在开辟国内航线的同时,依托云南所处的区位优势,挤身于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仅在1993年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相继开辟出昆明至新加坡、曼谷、吉隆坡3条国际航线,开创了云南航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第一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以昆明机场为中心,内联外开的航空运输网络,使昆明机场通航的城市达40个。1995年11月,大理机场建成并通航;1996年6月,丽江机场建成并通航;1999年4月,香格里拉机场建成并通航;2001年3月,临沧机场建成并通航。截至2001年底,云南航空公司的已拥有20架波音系列的飞机,从昆明飞往全国各大机场,飞往曼谷、万象、新加坡、大阪、汉城等东南亚大中城市。 

    早在1991年6月,昆明机场为迎接1993年8月在昆明举办的首届中国昆明出口商品交易会,动工兴建第三代候机楼。1993年7月,新候机楼建成并投入使用。该候机楼的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米,设有3个国内候机厅,2个国际候机厅,采用4个登机桥门位候机、近机位登机,内设自动扶梯、航班显示自动监控、行李自动传输系统等设施,融时代性和地方特色为一体,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为1200万人次。新候机楼的建成,适应了昆交会期间客流增长的需要,为云南民航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1994年5月20日,在民航总局、民航西南管理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总投资为6154万元的昆明机场飞机维修库开工兴建,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施工,于1996年7月28日投入使用。从此,云南民航告别了露天维修飞机的历史。新建的飞机维修库占地面积为8153平方米,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和大跨度网架整体吊装结构,成为西南地区第二个先进的飞机维修库。该机库可全天候同时对3架波音737或同时对1架波音757和1架波音767飞机进行“C级”维修。 

    1997年,昆明取得了99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权,预计参观人数将达到1000万人次,而昆明机场现有的吞吐量远远不能满足举办世博会的要求。机场扩建势在必行。云南省委、省政府和民航总局决定投资10亿元,按照国际A机场标准,总体按一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为1200万人次进行规划,扩建总面积达5.8万平方米,包括新候机楼、站坪、停车场等。1997年4月,昆明机场扩建工程开始动工,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建设,新候机楼终于在1999年2月28日竣工,4月20日交付使用。扩建后的昆明机场新老两个候机楼总面积达到了7.63万平方米。新候机楼共设有59个值机柜台,每个柜台都配有一套托运行李安全检查系统。同时设有10余个安检通道,16个候机厅,12个登机桥,34个停机位,6个行李托盘。新候机楼还设有残疾旅客特殊通道和母婴候机室。新候机楼启用后,昆明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由原来的200万人次提高到700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昆明机场的保障能力,经受了世博会的严峻考验。世博会期间,昆明机场共保障各类飞行80707班次,专机46架次,包机700架次,加班9006架次。圆满完成了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机和出席世博会的各国元首的专机保障任务。 

    2001年4月25日,民航总局在昆明机场召开表彰大会。昆明机场凭借保障航空安全50周年的安全业绩,被民航总局授予“保证航空安全标兵单位”的荣誉称号,并荣记集体一等功,成为中国民航系统首家获此殊荣的机场。截止2001年3月,昆明机场共保障航班飞行50余万架次,保证航班飞越12余万架次,累计完成旅客吞吐量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8万吨,年均增长30%。旅客吞吐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4位,起降架次位居全国第6位。

      看今朝 空港腾飞
    (2001—2008) 

    2001年11月28日,民航总局根据中央关于深化民航改革的精神,作出了云南民航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经民航总局研究决定,原则同意云南民航分立重组方案。分立后的3家单位分别是:民航云南省局、云南航空公司、民航空管中心。分离后的民航云南省局隶属于民航西南管理局,担负着经营昆明机场和云南省内9个支线机场,保证机场安全、正常运营,为航空公司提供机场保障等任务。 

    2004年4月26日,昆明机场及思茅、昭通、保山、西双版纳、德宏芒市、大理、丽江等8个民航机场正式移交云南省政府管理。同时,云南机场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云南省民航机场管理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顺利完成。2004年8月20日,昆明机场成为云南机场集团公司所辖的8个机场之一,开始按照新的组织结构运行。昆明机场作为云南机场的旗舰,在云南机场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建设、管理、安全、服务、效益和飞行正常中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11月,昆明机场为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