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正常管理取得成效,正点率连跌5年后大幅回升

繁忙机场

说到航班晚点,许多人在这方面都有不堪回首的回忆。若干年前的春节贺岁电影《人在囧途》更是将因为航班延误带来的“囧事”展现的淋漓尽致。2017年3月3日,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部长通道”向媒体回应民航航班正常率的问题时表示:2016年民航航班正常率达到76.4%,比上一年提升了8.4个百分点。并表示知道大家还不够满意,今年将会继续努力。

冯正霖透露,2016年民航航班正常率达到76.4%,比上一年提升了8.4个百分点。在影响航班正常率的因素中,天气因素占到56%,成为影响航班正常率的主要因素。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运输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航班延误主要有航空公司原因、天气原因、空管原因等造成。近年来,航班次增长很快,空域比较紧张,任何一点点的变化都可能造成航班延误。

近年来航班正常率连续下滑

中国民航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客运航空公司平均航班正常率,2011年77.20%,2012年74.83%,2013年72.34%,2014年68.37%,2015年68.33%,连续出现下滑。

以2015年为例,全国34家客运航空公司共执行3373210班,其中正常航班2304876班,不正常航班998765班,平均航班正常率为68.33%,同比降低0.04%。这意味着100趟航班近32趟会晚点。

而近年来影响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的因素中,空管原因(含流量原因)占30.68%,天气原因占29.53%,航空公司原因占19.1%,军事活动原因占14.02%。

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李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由于自己老家在江苏,往返两地之间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飞机。但提到乘机经历,李明表示可以用曲折来形容。

李明讲述:“去年夏天,我准备从深圳回南京,在机场等了近3个小时,工作人员突然宣布航班取消。然后我被拉到机场酒店入住,和不认识的人一个标间。凌晨2点刚刚入睡,又突然接到电话,说可以登机了。弄得非常疲劳。”

李晓津告诉记者,2016年以前,也就是新的航班正常考核和限制措施出台以前,航空公司包括主管部门采取的都是原因导向,也就是出现航班延误以后先去调查原因,如果是航空公司的责任,则处罚赔偿;如果是天气因素,则作罢。这种方式拖延的时间长,也容易导致航空公司在出责任评估书时,尽可能把责任往不可控因素去推卸,治理航班延误难以取得实效。

延误率倒数后3名公司可能被限飞

冯正霖是昨日(3月3日)被众多记者评价为“最坦诚”的一位正部级局长。在回答记者关于飞机晚点的问题时,冯正霖坦言:“航班正常率我以前不满意,现在也不满意,我们在努力改。”

冯正霖介绍,中国民航局严格航班正常管理制度,建立航班正常考核机制,把可控的空管系统、航空公司、机场、地服等不利因素尽量降到最低。2016年,在影响航班正常率的各种不利因素中,天气因素从2015年的29.5%提升至到56%,航空公司和空管系统的因素下降到10%以下,天气因素成为影响航班正常的主要因素。

李晓津告诉记者,中国民航航班正常率在经历连续5年下滑以后,去年出现大幅反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管部门从以前的原因导向转变为结果导向,也就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待航班延误问题。

“对于航班延误率达到50%以上,或者排名倒数后3名的航空公司,将采取限飞的措施。比如限制增加航班,限制增加包机。甚至可以停飞。不看原因,只看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倒逼航空公司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李晓津说道。

记者注意到,今年年初,民航总局在原有《航班正常管理规定》基础上,正式出台了《2017年航班正常考核指标和限制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在航空公司管理方面,《措施》规定,旅客吞吐量2000万人以上的机场,当月航班离港正常率排名后3位、航班正常率低于50%,且自身原因占比最高的航班,自通报第二个月起取消该航班的时刻。而此前,该约束措施仅针对于吞吐量在3000万人以上的机场。

对此,李晓津也坦言,新措施的实施,某种程度上会大幅改善航班延误的问题。除了加强管理以外,扩大民航空域的使用范围,并加强空域使用的协调性,也是降低航班延误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来源:每经网 张怀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