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支线民航的价值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支线民航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基础保障设施不断改善,各地发展支线民航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加速发展支线民航的时机日趋成熟。在我国支线民航快速发展大好形势下,笔者结合在安康机场多年来工作中积累一些资料,以安康机场为例对我国支线民航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此尽笔者作为一个民航人对我国支线民航快速发展呼应。     安康早在1938年就始建机场,曾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积极作用。1945年扩建一次,解放前又被国民党破坏。新中国建立后,于1960年重新修建成立民航站,1964年正式通航,通航期间为安康的经济建设和1983年的抗洪救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因适航机型淘汰,被迫于1986年3月停航。机场关闭后,对安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安康地委、行署号召全区人民集资修建机场,真诚行动感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得到国务院、民航总局、陕西省、西北民航局的大力支持,安康机场改扩建于1993年10月动工,于1995年10月竣工,并顺利复航。安康机场的扩建复航,不仅给来往安康的旅客提供了方便,而且显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具体来说,安康机场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支线民航运输需求不断增加,基础保障设施不断改善,各地发展支线民航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加速发展支线民航的时机日趋成熟。在我国支线民航快速发展大好形势下,笔者结合在安康机场多年来工作中积累一些资料,以安康机场为例对我国支线民航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此尽笔者作为一个民航人对我国支线民航快速发展呼应。
    安康早在1938年就始建机场,曾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积极作用。1945年扩建一次,解放前又被国民党破坏。新中国建立后,于1960年重新修建成立民航站,1964年正式通航,通航期间为安康的经济建设和1983年的抗洪救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因适航机型淘汰,被迫于1986年3月停航。机场关闭后,对安康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安康地委、行署号召全区人民集资修建机场,真诚行动感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得到国务院、民航总局、陕西省、西北民航局的大力支持,安康机场改扩建于1993年10月动工,于1995年10月竣工,并顺利复航。安康机场的扩建复航,不仅给来往安康的旅客提供了方便,而且显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具体来说,安康机场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1、优化投资环境。

    航空运输在信息传递上,不仅有时间,而且有空间。如果我们利用航空快件或经营决策者直接坐飞机到异地参与经营或决策竞争,不但具有快速实效性,而且具有保密性,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安康地区曾因为机场停航,多次与外商谈项目而最后告吹。安康机场扩建复航后,美、英、日、比利时等国友人,世界银行的官员,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不断来安康考察投资项目、参观浏览、探亲访友。国内八方客商、企业家、名人、学者等更是络绎不绝,纷纷前往安康,与其进行交流往来,这些都给安康这个古老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

    2、提高城市品位。

    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出,要把民航工作提高到关系着国家的形象的高度来认识。机场是航空运输的市场,同时机场又是城市的重要窗口、地理标志和名片。机场与所在城市共荣辱,密不可分。机场是城市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公共设施,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声誉。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城市,几乎都离不开现代化的机场作支撑。正因为如此,我国的沿海开放城市,大多都从发展民航事业起步,竞相投资修建机场,把发展航空运输作为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发展地区经济的首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在不断投资修建和改扩建机场,许多地区也纷纷要求修建机场,形成一种大规模发展民航事业的浪潮。2008年以来安康市以建设中心城市的大战略带动区域经济的大发展,为此将再次扩建安康机场果断决策为迁建机场,以此积极利用航空优势,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对外交往和影响,将提高安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让安康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安康,这是提高安康城市品位的十条有利的条件。

    3、加快商品流通。

    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流通和交换经济,交通、通讯又是流通和交换的载体,因而改善基础设施对于走上市场经济轨道是极其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安康地区加快以改善交通运输为龙头的基础建设建设,应当说安康现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的立体交通格局,但怎样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交通条件,形成互联互惠、优势互补,我认为是加快本地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人认为西康铁路、高速公路开通后,大大缩短了安康到省会城市西安的距离,航空运输可有可无,无关重要。我认为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从五大交通运输方式来说,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体系,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势,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航空运输的快捷、舒适,在缩短安康与外界的距离方面,特别是吸引外资方面将突显出航空的优势。同时不断富裕起来的安康人民,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航空跨省出国,寻求更多的商机和致富之路。从商品流通方面来说,安康的蚕丝、茶叶、香烟、中草药、食用菌、板栗、魔芋等在国内外颇有声誉,利用航空运输的快速优势,加快流通、扩大销售就可以占领市场,从而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4、加速信息传递。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市场经济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信息经济。航空运输由于它的快捷性,可以提高信息传递频率。比如它可以通过扩大可能的地理半径之间的个人接触、通讯和对话活动的监督,提高商业和政府活动的效率,通过快速邮件传递改善通信,还可以利用航空运输优势吸引企业、商人、学者、专家、名人及探亲、访友等多方面旅行者到当地来,从而直接或间接带来多方位的信息。安康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山区,由于历史原因不仅经济落后,而且人们的思想文化相对封闭,因此要加快经济发展、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加快开放步伐,而利用航空优势加快信息传递也是促进人们思想解放的一个重要途径。

    5、带动旅游兴旺。

    安康市近年来结合当地实际,审时度势,提出把旅游作为加快发展安康经济的一项重要战略。发展旅游对安康来说,是得天独厚。安康地处秦巴山之间、汉江横贯东西、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山高林茂、物华天宝、辖区内旅游景点分布较多。香溪洞:奇峰异洞、森林苍翠;笔架山:挺拔峻秀,木乃不朽;瀛湖公园:有山有水、风光旖旎;神禾源:神奇草原、游人神往。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颇具特色。可以说安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笔者认为安康发展旅游,关键在于开发,而开发的关键首先在于充分利用和改善交通条件,即解决旅游者进得来出得去的问题。充分利用交通条件,就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水、陆、空的立体交通,使旅游者有更多的交通选择。充分利用安康机场,不仅开通西安航班,而且要创造条件多开辟新的航线,增加更多航班,必将吸引更多国内外旅游业的开发者来安康投资开发,并将吸引更多的旅客来安康观光游览,这无疑是加快安康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带动本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资源优势。

    6、开发自然资源。

    利用通用航空的优势,加速安康山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不断寻求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国创利,为民造富。譬如,安康地区从1969年以来,长期坚持飞播造林,不仅绿化了荒山,而且为长江防护林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利用航空飞播造林也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该市飞播造林30多年来,累计完成造林742万亩,其中有效面积557万亩,成林保存面积263万亩,保存率达47.4%,产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62.63亿元。但安康地区倘有不少荒山基本上是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深山、大山,这些地方还需要利用航空才能完成造林任务。另外,安康地区矿产也很丰富,现已发现50多种,产地达500多处,还有许多矿产没有探明,我们可以利用航空探测,加快勘探和开发,使沉睡多年的地下物宝早日为山区人民服务。

    7、承担特殊任务。

    航空在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空投物资、播撒医药、防病免疫、航空测量乃至国防建设等许多社会公共事业方面,有它独具的优势和不可估量的作用。对洪涝灾害多发的安康地区来说,利用航空应急救援等特殊任务更是功不不磨。1974年驻安康部队8名官兵由于误食毒菌,生命垂危。本地医疗水平有限,部队及时和民航取得联系,连夜包机将垂危病人送西安抢救,使8名官兵安然脱险。特别是1983年7月,安康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当时由于安康机场的存在,保证了该地区唯一的一条航空通信线路,及时将灾区情况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上,并通过飞机将最早一批抢险救灾物资空投安康机场,及时送给灾区人民,保证省上领导及时到达灾区上空视察领导抢险救灾工作。为抢险救灾赢得了时间,为减少损失作出了贡献。灾情过后,为防止瘟疫泛滥,利用飞机大面积播撒医药,及时有效地防止了病菌传染,取得了建国以来首次大灾无大疫的范例。
    由此可知,支线民航在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随着安康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生活和经济贸易交往日益增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航空运输的需要将越来越多,航空运输在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将更加明显。因此,安康市现已加快安康机场迁建工程的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建成新机场,以此带动当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并造福子孙后代。由此推知,我认为我国要建设民航强国,加快支线民航建设不仅是应有之意,而且应当作为重中之重,给予政策支持,给予资金支持,发挥国家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切实加快支线民航发展,我国支线民航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将会更加凸显,把我国建设成为正真的民航强国也才能掷地有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中国民用航空网保持中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