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行中心党团队伍里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工作在安全一线,默默耕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长年累月伴随着一架又一架飞机的正常起降,保障着航班计划的准确无误,他们就是运行中心的党团青年们。每一天,他们用辛勤和汗水编排航班计划,用周到和耐心解答各航空公司的困难,他们24小时不间断的坚守在岗位上传递着各种信息,而在平淡枯燥的工作中,没有磨砺掉他们的工作热情,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张朝同志是运行中心管理室副主任,在西北空管局咸阳机场新塔台和双跑道飞行程序正式启用的这段日子里,他夜以继日的忙碌在一线岗位,FDT数据更新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库中飞行程序和系统航行运行参数方面的修改。他经常一大早就坐在雷达机旁,输入和修改航路、强制报告点和默认航路等近千条试航数据改动。紧张而有序的编制程序直至夜深人静,才带着倦意回家休息。在双跑道飞行运行程序编制的日日夜夜,张朝同志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体现了一个民航人对工作的热爱,也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和职业精神。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此时是凌晨4:20,东方航空签派员急报:“因飞机故障,现申请早7点从西安调机一架飞往西宁将滞留旅客接回……”接到申请后,西北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值班人员杨春按照工作程序申报、审批、布置,等一切都完成了,已经是凌晨5:30了。这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夜晚,像许许多多这样的夜晚一样,他早已习惯了这一切,他说:“这算什么!和去年玉树地震、舟曲抗洪救灾空管保障那阵子整夜整夜的睡不成比起来,今天凌晨的状况已经算是很幸运的了。” 就是这样一个略显削瘦,面容清秀的年轻人,说这番话的时候,正坐在工作席位熟练进行着今天的航班数据录入。
共青团员董丹丹,从兰州调入运行中心工作的她,为了能尽快的适应工作,总是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记录到笔记本上认真的学习分析,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掌握工作特点,及时运用到各项工作中去。同时,由于计划席所要负责的事情杂乱而繁忙,往返于空军、各航空公司签派、兄弟部门间的协调,为防止航班计划差错,她将特殊时间段执行和特殊航路走向的航班制定成表格供大家核对,还将不同任务性质的航班归纳整理入册,以便详细区分她用一个女孩特有的细心认真,尽最大可能将每一条航班计划做细做好,她“干一行、精一行”,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成为本室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是“工作责任心强、进步快”,每当听到这些,她总是抿嘴一笑,脸上泛出一丝红晕。
共产党员土霞丽,是监控室的一名普通管制员,平日的学习、工作、生活组成了她三点一线的“主旋律”。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西安世园会举办前后,她正在休产假,当得知由于航班量持续增加,人员值班吃紧的情况时,便主动要求提前结束假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期间的工作远远大于平日值班的工作量,每天往返于西安咸阳机场,经常加班加点完成各类航班信息的整理上报和新闻宣传报道,为此,同事有趣的说她“傻”,可她却说:平时领导和师傅们都这么照顾我,关键时候我怎么能在家里待得住。虽然她嘴上这么说,可是每当回家看到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时,心头就一酸。这就是她,一位朴实的女管制员,也是已为人妻的母亲,总是用她那最朴实的语言和行动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齐航宇,管理计划席一名普通的管制员,27岁的他已有5年党龄,由他经手的各项工作总是让大家放心、满意。说起刚工作时的感受,他简练的用了四个字:“一头雾水”。为了能尽快的适应工作,他始终随身携带一个本子,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详细的记录在内,现在这个本子已经成了大家的“工作宝典”。在运行中心前置系统投入正式运行的那段日子里,他跟师傅们经常在咸阳一待就是数天,他手勤、腿快,不懂就问,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了复杂的前置系统和FDT系统,得到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李龙同志是综合办公室四级助理并兼职车辆驾驶工作,他常年往返西安、咸阳两地。记得去年大年三十,西安迎来了冬日里的第一场瑞雪,而且是一场大雪!“小李,今晚11点到机场接人。”接到电话后,没有犹豫,没有抱怨,匆匆扒了两口饭,拿着外套,提前三个小时驱车赶往咸阳国际机场。夜越来越深,雪越下越大,通往机场的高速路甚至已结冰,等到接上出差同返的同志,在返回西安的途中,不断有汽车出现打滑失控、抛锚的状况。虽是上过青藏线的汽车兵出身,面对这样的冰雪路面,李龙也只能尽量减速慢行,高度集中注意力,果断避开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险情。他将同事安全送到家后,还必须按照规定,将车放回办公楼,当他轻手轻脚的回到家时,已是大年初一凌晨3点。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他勤恳工作,从不抱怨,永远带着属于自己的招牌微笑,只为尽己所能,自愿主动的把自己的业务范围扩大,为大家的工作提供便利。
这些就是运行中心党团青年人的事迹,工作和生活中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没有豪情壮语的誓言,却在平凡中展现伟大,展现自我。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