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肖鑫、王述新)据统计,全球每年发生超过2万起鸟击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这些“空中不速之客”如何成为飞行隐患?我们又该如何构建“鸟情防线”?接下来,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小鸟撞飞机=鸡蛋砸卡车?“ 一只0.5公斤的飞鸟,与时速370公里的飞机相撞,冲击力相当于小轿车迎面撞上大象!”民航安全工程师用这生动比喻解释。现代飞机发动机叶片每分钟旋转数千次,一旦吸入鸟类,轻则叶片变形熄火,重则引发爆炸性解体。2019年俄罗斯“迫降玉米地”奇迹事件,正是因海鸥群撞击导致双发失效。
机场变身“鸟类驱离战场”。走进各机场驱鸟中心,科技感十足的防御系统令人大开眼界。声波炮循环播放猛禽惨叫,煤气炮定时爆破惊散鸟群,激光射线夜间扫射驱赶夜栖鸟类,更甚者放出训练的“鸟哨兵”—猎隼,每天巡逻恐吓其他鸟类。据悉,国内大型机场已普遍采用“驱、防、控”三位一体策略,使鸟击事件下降40%。
生态治理才是治本之策。专家指出:80%的鸟击发生在机场周边8公里至14公里内。割草控高、填平水洼、种植驱鸟植物,比单纯驱赶更有效。广州白云机场通过改造排水系统,彻底消除了吸引鹭鸟的浅水区;伊宁机场则用“薰衣草田”替代杂草丛,成功让喜食草籽、飞虫的麻雀远离净空区域。
虽然人类无法让天空无鸟,但能让飞行无虞。这场人鸟之间的“空中博弈”,终将依靠科技与智慧找到平衡点。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航空从业者将会化解越来越多的“空中碰撞”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