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复杂天气条件下气象观测服务与管制指挥的协同联动,消除信息沟通壁垒,9月18日观测室与塔台管制室、进近管制室开展用户座谈交流会,结合最新降雨强度量化标准的实施,将关于降水强度的观测服务保障程序向用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说明。
根据最新下发的《民用航空气象降雨强度量化观测指导手册》的指导建议,气象台观测室积极响应,制定了本场降雨强度量化标准的相关实施方案并投入实际运行。在座谈会上,向用户详细介绍了方案中关于不同类型降水强度的判定依据,并重点讲解了降雨强度的分钟级判断标准及观测服务保障程序。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提升航空运行的安全与效率,观测室对相应信息通报流程进行了细化:如当出现降雨分布不均匀时,向用户服务时应分别报告跑道各端的降雨强度,并将靠近正在使用跑道接地端的自动观测雨量计数据作为报文发布及机场区域降雨强度量化的判定依据。讲解完毕后,针对管制用户的提出的相关疑问,观测员在会上一一进行了解答。
高效的沟通、及时的信息传递是提升部门间协同保障能力,及航空安全保障水平和航班运行效率的关键。气象台观测室始终将安全铭记在心,以用户为出发点,不断提升气象观测精细化服务保障能力,助力分局高质量发展。(通讯员:陈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