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剑)为贯彻落实民航局《中小机场空管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精神,切实加强中小机场情报人员岗位培训,根据《民用航空情报员执照管理规定》(CCAR-65TM-III-R4)以及《民用航空情报岗位培训大纲》(WM-TM-2024-01)相关要求,中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员训练基地(杭州)将举办2025年全国中小机场航空情报人员培训,本人与2025年9月在天智校区参加了2025年度情报员员复训。现将培训心得汇总如下:
从航图细节到数据洪流,现代航空情报工作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革命。
一、最新规章要求与数据安全标准
本次复训中,《民用航空数据安全监测预警技术要求》(MH/T 3038—2025) 于2025年8月1日正式实施,标志着航空情报工作进入了数据安全管控的新阶段。
该标准不仅对数据分类分级提出了明确要求,更构建了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测与预警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航空情报人员不仅要保证情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必须将数据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
1.情报传递:需使用加密通道,防止敏感航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未授权方获取。
2.数据存储:要严格遵循分类管理原则,不同级别的数据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3.情报共享:在多方协作场景下,确保数据“最小必要”和“用后即焚”。
监管局对《空中交通服务特殊情况处置补充规定》的严格落实要求,进一步强调了特情处置中信息安全和及时传递的重要性。在实际特情处置中,情报人员不仅要第一时间提供准确情报支持,还要确保信息传递过程的安全可靠,避免因信息泄露引发二次风险。
二、航行通告发布与处理流程优化
航行通告作为航空情报服务的核心内容,其规范处理直接关系到飞行安全。通过复训,我对航行通告的处理流程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 统一受理:无论是航道变迁、妨碍通航物体,还是航标异常,都需迅速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2.标准发布: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根据情况发布航行通告或航行警告。
- 时效管控:航行通告处理有严格的时限要求,承诺办结时限为1个工作日。
三、航空情报讲解服务与PIB制作的现代化演进
传统PIB(飞行前资料公告)是页面式、非机器可读的文本NOTAM集合,而Digital NOTAM的出现正在彻底改变这一格局。
通过复训,我亲身体验了如何利用新系统从数字航空数据生成PIB,包括Digital NOTAM的处理,以及图形化、交互式展示受Digital NOTAM影响的信息。
这种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情报讲解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实际操作中,我注意到:
1.图形化交互让情报理解更为直观,点击NOTAM文本即可在航图上看到受影响的具体区域和特征。
2.一体化简报成为可能,将航空事件与气象事件整合展示。
3.移动终端支持让情报获取不再受地点限制,东航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四、原始资料管理流程与质量要求
原始资料是航空情报工作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所有环节的可靠性。复训中对《统计法》相关条款的解读让我对原始资料管理有了更深理解:
1.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完善的记录体系。
2.审核签署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3.交接归档管理:确保统计资料安全,防止统计资料毁损、灭失。
在实际工作中,我特别关注资料审核的关键点——不同来源的资料必须采用统一标准和坐标系统,如CGCS2000坐标系在航行通告中的明确使用,这一点在处理涉及精确位置的情报时尤为重要。
五、航图识读的专业技能提升
航图作为情报工作的重要工具,其准确识读是基本但关键的技能。复训中,我对航图分类和识读要点进行了系统梳理:
- 航图分类体系
(1)航路或航线图:提供航路信息、空域划分、通讯频率等航路飞行数据。
(2)区域图:对飞行活动密集区的放大图,内容更为细致。
(3)终端航图:包括机场平面图、标准进离港图、仪表进近图等。
- 终端航图识读要点
(1)机场平面图:涵盖机场坐标、标高、跑道信息等。
(2) 标准仪表进场/离场图:严格区分DEPARTURES与ARRIVALS,注意过渡高度和扇区安全高度。
(3) 仪表进近图:区分精密进近(ILS)与非精密进近(VOR/NDB),注意各自数据特点。
在实际工作中,我特别关注航图的时效性和法律效力——航图由民航情报服务部门统一绘制发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并且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公文,因此必须确保使用的是最新有效版本。
六、情报系统管理与维护策略
CNMS系统(中国民航航行情报动态信息管理系统)是航空情报部门的核心工作平台,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情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复训,我进一步认识到:
中小机场基于独立Oracle数据库的CNMS系统维护需要特别关注,包括定期备份、性能优化和故障应急处理等。
系统维护不仅是技术人员的责任,情报人员也应掌握基本操作和故障识别能力,以便在系统异常时能够快速反应,确保情报服务不中断。
七、特情处置与应急程序的实战化训练
特情处置是检验航空情报工作实效的关键时刻。复训中强调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 原则,深刻揭示了特情处置准备工作的核心要求。
通过案例分析,我总结了特情处置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 信息准确:初始情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特情处置的方向和效果。
2.协作沟通:管制单位之间应当保持充分的协作。
- 重点特情:紧急情况、非法干扰、紧急下降等七种情况应作为重点研究和演练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我特别注重特情处置的复盘分析,通过剖析每个环节的信息流转和决策点,不断完善情报支持流程,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
本次复训让我深刻认识到,现代航空情报工作正在从传统的信息传递向数据驱动的智能服务转变。作为一名情报人员,我们不仅要掌握规章流程,更要理解数据价值,熟悉技术工具,才能在复杂环境下提供精准、高效、安全的情报服务。
未来的航空情报工作必将是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我们需要主动适应这一趋势,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为飞行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情报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