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浩琳)霜降的清晨,千泉机场裹着一层薄凉的雾。玻璃幕墙外,停机坪上的指示灯像惺忪的眼,在乳白的雾气里晕开淡淡的橘色。风从北方来,掠过机翼时带起细碎的哨音,把节气里特有的清冽,悄悄送进候机楼敞开的门。
候机楼内是另一片天地。值机柜台前的队伍像蜿蜒的河,旅客们拖着行李箱,轮子弹奏着光滑的地砖。穿驼色大衣的女士正低头核对登机牌,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边缘,上面还沾着今早家门口桂花树上的霜粒;后排的小男孩趴在行李箱上,手里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红薯,甜香混着热咖啡的气息,在微凉的空气里织出温暖的网。有人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耳机里流淌着舒缓的音乐;有人捧着手机轻声通话,话语里满是对远方的叮嘱与期盼。这里没有霜降的萧瑟,只有行色匆匆里的烟火气,像一杯刚沏好的热茶,氤氲着人间的温情。
透过玻璃望出去,机务人员的身影在雾中格外醒目。他们穿着橘黄色的反光背心,像移动的暖阳,穿梭在飞机之间。一位师傅正仰着头检查机翼,手里的手电筒在金属表面划出明亮的弧线,霜花落在他的安全帽上,很快被呼出的热气融成细小的水珠。另一位年轻的机务蹲在起落架旁,仔细拧紧每一颗螺丝,指尖冻得有些发红,却丝毫不敢懈怠。他们是机场的"守护者",用专注与严谨,在霜降的寒意里,为每一次飞行筑牢安全的防线。那忙碌的身影,仿佛是写给天空的承诺,坚定而有力。
安检口前,秩序井然。安检员们穿着整齐的制服,动作麻利而规范。他们接过旅客的行李,仔细查看每一件物品,眼神专注而认真。"请您把电脑拿出来一下,谢谢配合。"温和的声音在通道里响起,带着职业的素养与耐心。一位老人拿着身份证有些局促,安检员立刻上前帮忙,轻声讲解着流程,笑容像冬日里的阳光,驱散了老人的紧张。他们的工作重复而琐碎,却在每一个细节里传递着温暖,让霜降时节的旅途,多了一份安心与踏实。
而在看不见的指挥塔上,空管人员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耳机里传来飞行员清晰的报告声。"千泉塔台,渤海7572请求起飞。""地面风120°、5米每秒,跑道12,可以起飞。"沉稳的指令从话筒里传出,透过电波,指引着飞机的航向。他们是"空中交通警察",在方寸之间,掌控着天空的秩序。霜降的雾气或许会给工作带来些许挑战,但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术与高度的责任心,让每一架飞机都能在广阔的天空中安全翱翔。他们的声音,是霜降时节最安心的旋律。
日头渐渐升高,雾气散去,阳光透过候机楼的玻璃洒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旅客们陆续登机,机务人员收起工具,安检口的队伍渐渐缩短,指挥塔上的指令依旧有条不紊。千泉机场在霜降的节气里,像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一个人都是画中的主角,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平凡而精彩的故事。
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带着一丝离别的惆怅,却也孕育着冬日的希望。而千泉机场,这座连接着远方与故乡的驿站,无论时节如何变迁,始终充满着生机与温暖。它像一个温暖的港湾,接纳着每一个奔波的身影,也送别着每一个逐梦的脚步。在这个霜降的日子里,千泉机场的故事,仍在继续......



